大家都知道明朝和清朝是历史上相继的两个朝代,也是被人们拿来对比最多的两个朝代。熟悉这两个朝代的人,可能就会发现一件怪事,那就是明朝的王爷好像都比较沉默,不怎么出名,而清朝的王爷则与之相反,经常活跃在朝政大事之中。这其实是和明清两朝对藩王的规定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对比一下这不同的两种藩王制度到底哪个好?
一、明朝在宗室制度上,既不同于汉朝和晋朝,又不同于唐朝和宋朝。汉朝和晋朝均实行宗藩裂土临民,犹如独立藩国;唐朝和宋朝则与之相反,宗室裂土,有才华的宗室通过科举恩考,自建功业。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在与其谋士们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时,一致认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于是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并世袭罔替不降等,确保自己的子孙后代人人都能过上富贵日子。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位后,他强化中央集权,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形成“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明朝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宗室藩王成年就藩之后,被禁锢在封地之内,虽然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由于没有任何权力,所以明朝皇族宗室之间很少有相互倾轧的现象,即使皇帝年幼,辅政的也是文官大臣,而非皇族藩王。而且在皇位的传袭上也相对顺利,太子一定,其他皇子成年就要离开京师就藩,与皇位从此绝缘,很少出现皇子之间骨肉相残的局面。
这样做的坏处在于藩王世袭罔替不降等,皇室人口泛滥,藩王们在封地之内唯一想要的就是更多的钱财和土地,怎么能得到钱财和土地呢?就是生儿子,生的儿子越多,朝廷给的俸禄和土地就越多,因此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据说明朝末年朱姓皇族的人口达到了百万之众,土地大多集中在这些人的手里,这些人不仅不缴纳赋税,而且还全靠国家财政来供养,最终拖垮了大明王朝。
二、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为了防止如明代一样宗室爵位泛滥的情况,制定了降袭制度,这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是最为特殊的。而且清朝的王爷没有裂土封藩,而是全在京师,有才能者可以参政辅政。清朝的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的爵位,但是这个继承,是降一等继承。也就是说,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他,降袭为郡王。当然除了清朝的几个铁帽子王之外。
清朝这么做的好处是,根据世降一等的袭爵方式和嫡庶有别的原则,必然会导致有些宗室无法取得爵位,这些人被称作“闲散宗室”。这也保证了清代宗藩不会如明代宗藩一样成为经济上的累赘(闲散宗室,清朝每月只给赡养银4两)。
清朝这么做的坏处,宗室齐聚京师,还可以参政辅政,必然会对皇权造成一定的威胁,政局动荡。顺治初年有摄政王多尔衮,宣统初年有摄政王载沣。皇族宗室之间的内斗也十分激烈,比如康熙年间皇子们的皇位之争,还有同治初年的辛酉政变等等。
总之,明朝和清朝在皇族宗室制度上,各有利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读者,如果你们是皇帝,会采取哪种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