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胤禵模仿胤礽调兵手谕一事,导致胤礽被废,胤禔、胤祥被康熙降旨圈禁。
废储后群臣多次上奏,请求康熙重新选立新的储君。
对于群臣的上奏康熙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却将胤祥赦免。
紧随其后,康熙开始让群臣公议,选出新的太子人选。
佟国维和朝中大部分官员,选择的太子人选是胤祀。
只有胤祥、胤禛、张廷玉三人选择支持胤礽复立。
出征西北
其实释放胤祥,就是康熙宽恕胤礽的一个信号。
此时的康熙已经年迈,他需要将胤礽立为挡箭牌,用胤礽来压制势大的八爷党。
眼见拥护胤祀的人,不但有重臣佟国维,朝中大部分官员更是以胤祀马首是瞻。康熙便意识到胤祀在朝中遍布党羽,自己需要复立胤礽,以制衡八爷党。
因此康熙才会以辛者库之子为由,贬低胤祀的身份。
当然,为了表明态度,他还处置了拥护胤祀的佟国维。
为胤祀鸣不平的胤禵甚至在宫外与胤祥大打出手。
此时西北清军兵败,康熙不但需要解决朝堂上纷争,还要选出一位皇子替父出征。
谁也没想到顶撞了康熙的胤禵,竟然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率军出征西北。
邬思道的建议
虽然胤禵平时依附于八爷党,但事关西北兵权时,胤祀却不想让胤禵率军出征。
为此,九阿哥胤禟甚至建议胤祀,让十阿哥率军出征。
胤禟的建议无异于异想天开。
没有选择权的胤祀,只能在出征西北的军队中大量安插亲信。
胤禛心目中属意的主帅是和自己关系亲近的胤祥。但邬思道却提醒胤禛:主帅人选,康熙心中早已做出决定。
康熙没有表态,实则是在试探哪位皇子能出于公心为国举才,能为君父分忧。
面对胤禛力保胤祥为西北军主帅的坚决态度,邬思道告知胤禛,康熙心中属意的人选就是胤禵。
让多年依附于八爷党的胤禵掌握兵权,胤禛心中的不甘可想而知。
眼见胤禛的顾虑,邬思道便告知胤禛另一条出路——举荐胤禵出任西北军主帅,同时建议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用年羹尧掌握的粮草来制衡胤禵麾下的大军。
最终胤禛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请奏让胤禵出任西北军主帅。投桃报李的胤禵,随后也请奏康熙,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一职。
粮草就能制衡胤禵麾下的大军?
出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真的能用粮草制衡胤禵麾下的大军吗?
能。
可以试想,胤禵执意率军反叛的情况下,年羹尧断了粮草供应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可能性只有一个——西北军大幅减员,胤禵割地而治,成为又一个罗卜藏丹增。
其实真正在幕后操控这一切的是康熙。康熙仍在,作为儿子的胤禵不敢轻易反叛。
更重要的是,西北大军的家眷都掌握在康熙手上,西北军的家眷比粮草更能控制西北军。这便是康熙帝王心术的运用。
邬思道让胤禛举荐胤禵为西北军主帅,并非完全从康熙心中所想出发。
刚刚贬斥完胤祀的康熙,让胤禵出任大将军王,一方面是想打赢西北战事,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分化胤祀和胤禵的关系,削弱八爷党的实力。
胤禛用掌握粮草的年羹尧来制衡胤禵麾下大军,便像是螳螂捕蝉中的那个螳螂,而在后面运筹帷幄的康熙,便是那个螳螂之后的黄雀。
在胤禛利用年羹尧制衡着掌握西北大军的胤禵的同时,康熙也在利用胤禛制衡着胤祀、年羹尧和胤禵。
相比起掌握西北大军的胤禵,无疑是身在京城,又一向以孤臣自居的胤禛,更容易被康熙掌控。
老迈的康熙再也不想朝局动荡,面对虎视眈眈的儿子们,他只能居中调和,维持平衡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题外话
等到康熙大寿,打了胜仗的胤禵进献祥瑞时(鹰)。不想胤禵继续得宠而与自己争夺皇位的胤祀,便借死鹰之事来构陷胤禵。
这一幕的出现,无疑是在证明康熙让诸子相互制衡,离间胤祀、胤禵关系的目的已经达到。
但严查死鹰之事,不利于康熙朝局稳定的初衷,因此康熙才会对此事没有进一步追究。
康熙让隆科多接任九门提督一职,就已经证明他选定的储君便是胤禛。
佟国维拥立的是胤祀,而隆科多早已供出了佟国维结党营私的罪行。
换言之,康熙是见到隆科多站在胤祀的对立面以后,才让他接任九门提督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