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奥匈帝国变形记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奥匈帝国变形记

1916年11月21日,被肺炎折磨许久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进入自己86岁人生的最后阶段。弥留之际,他久久望着墙上巨大的帝国版图,思绪却是飘向了远方的修罗战场。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这一年,他亲手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为关键、也是最为血腥残酷的一年,东西线战场先后发生了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和布鲁西洛夫攻势,他的帝国军队虽然不是战场主力,却也是饱受摧残。

凡尔登绞肉机

而作为帝国主攻的巴尔干和意大利方向,也是锐气渐失,进展缓慢。

同盟和协约

想到意大利,奥皇恨不能银牙咬碎。这个两面三刀的家伙对自家巴尔干半岛领地一直念念不忘,甚至不惜在前一年反叛同盟加入协约,在帝国背后捅刀子,这让原本捉襟见肘的兵力被迫又分出一大部分回头应对意大利佬的咄咄逼人,以至于和盟主德意志一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极被动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关键战役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场人类历史规模空前的战争攻守之势已变,但是仗打到这份田地,已不是想停就能停的了。

也许这一刻,他后悔了,这场将所有帝国臣民卷入的战争,正像一个无底洞把这个庞大的帝国拖入深渊。

奥皇弗朗茨一家

他开始思念他挚爱一生的美丽皇后-茜茜公(在日内瓦湖畔被意大利无政府主义刺杀)主,思念唯一的儿子鲁道夫(为情所困,与情妇饮弹而亡),思念弟弟墨西哥皇帝马克米连诺(被墨西哥革命党处死),还有那个他寄予厚望的侄子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刺杀在萨拉热窝)。

在几乎窒息的疼痛中,这位担任了19年奥地利帝国皇帝和49年奥匈帝国皇帝的老人终于走到人生尽头。

虽然他勤奋一生,但政治智慧实在说不上高明。利用他的几步错棋,意大利和德国几乎踩着他的肩膀让国家统一进程更上一个台阶,让本有优势的帝国进退失据。

刚愎自用的他带着他极其复杂的帝国在时代风暴中艰难前行,勉力维持着哈布斯堡家族600年的荣耀。而他去世仅仅两年以后,他的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哈布斯堡的统治就此终结,想来这应该是他早已预料到的,但他预料不到的正是他所轻视鄙夷的意大利佬在南方的军事打击,成了帝国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被戏称为“二德子”帝国的中欧大boss-奥匈帝国,究竟是如何变形的?为什么好好的大一统奥地利帝国要改组二元帝国?

时代选择

奥地利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有格言曰:让别人去打仗吧,你,幸福的奥地利,去结婚吧!战神玛尔斯赐给别人的,爱神维纳斯都会带给你。

哈布斯堡家族徽章

与北方霍亨索伦家族的普鲁士通过武力征服不同,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大公国主要通过政治联姻,经过不断娶嫁和绝嗣再继承将自己的版图不断扩大,领地上的民族也由单纯德意志人变成德意志人、捷克人、南斯拉夫人、波兰人、意大利人等混居,这在旧式贵族继承体系里非常正常,各族共同效忠在哈布斯堡皇室的旗帜下,彼此也基本能够和谐共处。

德意志邦国

当时代大潮降临德意志诸邦国时,奥地利和普鲁士两种迥异的选择,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拿破仑战争之前的欧洲

这个时代大潮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是19世纪初期席卷欧洲、进而影响世界格局的拿破仑战争,内部则是随着法国大革命在德意志诸邦传播的,对旧贵族体系最剧烈的毒药-民族国家概念(民族主义)的崛起。

在拿破仑战争前,欧洲战争的性质多是封建领主阶层较量实力的争霸战,大多不以消灭对手为目的,只打到对手臣服。而拿破仑时代的战争则冠以争取民族利益的大旗,依托全民征兵制,使得为贵族老爷荣誉的争霸战变成了为民族生存而战的灭国战争,平民参战热情、战争规模和烈度大大提高。

像奥地利、普鲁士等依托贵族阶层为战争主力的部队根本难以招架被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法国平民军队。

拿破仑帝国

奥匈帝国起源

1804年,为应对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帝国,血统高贵但自觉地位低拿破仑一等(神罗皇帝名不副实)的奥地利大公弗朗茨决定加冕称帝,建立奥地利帝国。

1806年,在奥斯特里茨的三皇会战中,两位具有合法正统身份的奥地利皇帝和俄罗斯皇帝被他们口中的法兰西非法皇帝拿破仑击败,导致维也纳也被势如破竹的法军攻占,弗朗茨被迫投降。拿破仑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莱茵同盟,以此瓦解了存续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

面对各盟邦的背叛以及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帝国的惨淡事实,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选择放下这个沉重的历史包袱,退而以奥地利皇帝的名义统治自己的祖传领地。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欧洲

在拿破仑失败之后,1815年欧洲建立维也纳体系,各国保持了数十年的相对安定,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战争。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此时的奥地利帝国领土,除了本部奥地利和东部匈牙利外,南部还拥有位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威尼斯王国这个税赋重地。

奥地利帝国领土

风云际会

1848年,一场席卷全欧洲君主国的“民族之春”的革命爆发。在这一年,4位著名人物登上历史舞台。

1848年欧洲革命

在法兰西,40岁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成为法国历史上首位民选总统,在3年后又通过政变建立法兰西帝国并成为大权独揽的皇帝。

拿破仑三世

在普鲁士王国,33岁的俾斯麦成功当选柏林州议员后开始在政坛显露头角。

俾斯麦

在撒丁王国,38岁的加富尔当选撒丁王国第一届国会议员,为意大利君主立宪和统一疾呼奔走。

加富尔

而在奥地利帝国,18岁的弗朗茨·约瑟夫在国内一片动乱中接过伯父斐迪南一世的皇位。

青年弗朗茨

面对匈牙利人和捷克人的独立暴动,在首相施瓦岑贝格的支持下,初登大宝的弗朗茨·约瑟夫意气奋发,发誓要“恢复帝国秩序”,要建立“新专制政体”,拒绝妥协,选择强力镇压各地的民族独立革命。其中规模最大的匈牙利人革命被奥地利和沙俄联手剿灭。

当时匈牙利著名的革命者、爱国者兼伟大的诗人裴多菲,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来形容当时的革命情形: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

民族独立革命虽然被武力镇压,但帝国境内各民族追求自由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而和中央政府的流血裂痕也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伏笔。

初生牛犊不怕虎

1850年11月,血气方刚的弗朗茨在沙俄支持下,以武力威逼刚从德意志革命中恢复元气的普鲁士王国签订了《奥尔米茨条约》,并命令普鲁士解散其主导的德意志埃尔福特联盟,向奥地利称臣,这被普鲁士视作奥尔米茨之耻,但也因为普鲁士暂时示弱得以保存了自身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次奇耻大辱也成为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奥尔米茨

1851年奥地利政府又在皇帝的授意下撤回了制定国家宪法、各民族平等的许诺,对奥皇抱有期望的民族主义和君主立宪派最终失望,引发了1853年在维也纳刺杀奥皇的行动和米兰地区的武装暴动。

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奥皇不顾传统盟友俄罗斯帝国的利益,在英法的空头许诺诱惑下,一意孤行得调动驻防加利西亚的军队到俄国边境,迫使沙皇尼古拉一世从多瑙河沿岸撤军后退,造成了两国之间同盟关系的彻底破裂。而只调动军队却不真刀真枪打的神操作,则同时得罪了东、西方大国,这让奥地利帝国的国际环境变得糟糕起来。

当然,这些国内外的“小打小闹”无法撼动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野心和对绝对权力的把持。

1852年,首相施瓦岑贝格去世后,他干脆不再任命首相,凡事自己亲力亲为做决断。

据说奥皇坚信勤能补拙(当然他也不认为自己拙),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以上,并且为了锻炼意志力还一直洗冷水澡、睡行军床,一直着军装。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能熟练运用帝国境内八大主要民族的八种语言......从勤政上讲,弗朗茨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像(老朱罢免宰相后,8天批阅了1160份奏折,一天只睡4小时),但论治国手段,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却是给老朱提鞋都不配。

1854年4月,24岁的奥皇迎来人生大喜事,迎娶了盟邦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阿玛莉·欧根妮,即著名的茜茜公主。

茜茜公主

此时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可谓是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娶的是欧洲最美的茜茜公主,执掌的是欧洲第二大国,中欧第一大国的奥地利帝国,真是一时得意无两。

奥地利帝国

意大利人的微操作

对于那个时代的意大利人来说,是才出拿破仑大帝的虎口,又入了奥地利的狼穴。尤其是奥地利在拿破仑战争中占领的伦巴第-威尼斯王国领地,可以说是拿住了意大利人的七寸。

对于立志于统一意大利的撒丁王国来说,伦巴第-威尼斯是必须收复的重中之重,没有这个地方的强大税赋和工业做支撑,未来收复其他意大利地区,更是无从谈起。

意大利各邦国

时任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同志极其认真的分析了国际形势之后,认为要想实现统一,对抗领土人口数倍于己的奥地利帝国,就必须借助西边法兰西帝国的力量。

这边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上台后,一直以他的叔叔拿破仑作为效仿对象。于是,拿三同志希望像他叔叔那样操作,在北意大利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利用这个傀儡政权将精华部分的意大利人团结在法兰西皇帝的旗下。

这样,拿三和加富尔一拍即合,双方心领神会的微笑着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双方约定:撒丁要伦巴第和威尼斯,而作为回报,法国可以得到萨伏伊和尼斯。

借力成为意大利统一战争中一直重复使用的手段,而且效果奇好。也许是太过借助外部力量,没有像德意志第二帝国那种经过血与火的淬炼,后续的一百多年里,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处于拖后腿的拉胯状态。当然,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下,弱小的撒丁王国能在列强夹缝里,通过各种近乎极限的操作成功实现了国家统一,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点必须要佩服意大利统一三杰。

1859年,加富尔略施小计,策动意大利各邦国群起反对奥地利统治,奥皇则被成功激怒,他选择直接对弱小的撒丁宣战,却不想到引来法国对奥地利宣战。

奥地利帝国军人

原本单独面对撒丁王国军队的奥军占有极大优势,但拿破仑三世直接通过火车机动运输了十几万法军犹如神兵天降一般抵达战场。法撒联军和志大才疏的奥皇所指挥的奥地利军队在索尔费里诺一带决战,奥军不出意外得战败媾和,撒丁王国获得伦巴第的控制权。

索尔费里诺战役

1864年,为了阻止丹麦吞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两个德语区,普鲁士、奥地利这两个德意志地区的大boss自然得出面。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撮合下”,普、奥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打击丹麦。然而,因为战后战利品分配问题,双方大打出手。

德意志的统一

利益分配问题的背后,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关于德意志地区话语权的争夺。对于奥地利,它主张建立一个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大德意志国家,而对已经发展壮大的普鲁士而言,它要建立一个把奥地利排除在外的,由普鲁士领导的小德意志联邦国家。

自然,双方都反对彼此的统一方案。俾斯麦于是利用丹麦侵略德意志石、荷两地的政治正确旗帜,把奥地利拖下水参战,战后必然有领土分割的矛盾,普鲁士可以据此师出有名,对奥地利开战,一雪前耻。

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明知有诈,但作为德意志地区老大的奥地利却只能心甘情愿得出兵帮助,因为德意志小弟们都在旁边看着。

普奥战争爆发后,双方各自开始动员自己的小弟们参战。奥地利动员了巴伐利亚、萨克森等邦国出兵,普鲁士则拉上了意大利王国。

1866年7月,双方在克尼格雷茨要塞展开会战。结果,由于奥军指挥失当,反被普军包围分割,最终奥军溃败,奥地利也由此战国力元气大伤。

德意志帝国版图

战后,双方签订《布拉格条约》,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被解散,奥地利被踢出由普鲁士主导的统一德意志国家,此后只得自谋出路。

而在南方牵制了大量奥军的战胜国意大利,则如愿以偿得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威尼斯,北意大利终于完成统一,可惜的是,为意大利统一谋划一生的加富尔已经在5年前病逝,但可以肯定的是,加富尔临终前对子女嘱咐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大利的统一

奥匈帝国的诞生

普奥战争后,奥地利接连失去了德意志诸多邦国和赋税重地伦巴第-威尼斯,这使得奥地利本部在奥地利帝国内部的实力和权力严重下滑,可以说是威信扫地。

1867年欧洲形势

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奥地利实力大损,而作为帝国内第二大民族的匈牙利人终于等到属于自己发难报仇的机会。

奥地利帝国民族分布

面对一系列战败所带来的社会信任危机,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其实在1860年就开始尝试制订联邦制宪法,将国家由中央集权制过渡到哈布斯堡统治下的联邦制国家,以缓和各民族利益纷争。

由于国内情况太复杂,奥地利到了1866年普奥战争后也未能达成联邦制解决方案,即无论怎么修改,都无法使各民族满意。耐心在反复谈判中渐渐消耗,争权夺利和彼此指责成为主流音符,这让奥地利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帝国议会中无尽的争吵,尤其是人多势众的匈牙利人得势不饶人,让奥皇弗朗茨一筹莫展,深感无奈。

匈牙利王国(黄色部分)

等到1867年,整个奥地利帝国境内局势已经非常明朗,即奥皇必须向不听指挥的匈牙利人做出妥协,否则帝国大厦顷刻瓦解。匈牙利人独立出去,意味着帝国直接缩水一半以上,意味着再没有什么奥地利帝国,只剩弱小的奥地利君主国。

该是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在茜茜公主的穿针引线下,奥皇和匈牙利王国话事人安德拉希伯爵数度谈判,每次谈判破解,两个红脖子瞪眼的男人都会被优雅美丽的帝国皇后茜茜公主拉回到谈判桌上,这让奥皇对皇后的能力大为赞叹。

安德拉希伯爵

坊间传闻,这位匈牙利话事人与帝国皇后关系密切,伯爵大人谦卑而热烈的爱着茜茜公主,而茜茜公主也对高大英俊有着传奇经历的绞刑犯伯爵另眼相看。怎么看,这一幕都有点像皇太极为了降服大明重臣洪承畴而派出大玉儿一般。

弗朗茨·约瑟夫加冕为匈牙利国王

于是,在茜茜公主的亲密关切下,奥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大贵族的谈判妥协出一个折衷方案以代替旧奥地利帝国,方案重新确立了匈牙利在新国家内部的完全独立,而奥地利皇帝在原先的基础上再加冕为匈牙利国王,匈牙利人则愿意接受哈布斯堡君主,安德拉希伯爵则成为匈牙利王国首相,是匈牙利的实际统治者。

1878年欧洲形势

由于匈牙利得到了巨大的实际利益,以及茜茜公主这一层的亲密关系,安德拉希伯爵带领匈牙利成为二元制奥匈帝国最坚实的拥护者。其实匈牙利人并不想真得独立出去,他们只是想在帝国框架内权力最大化。因为安德拉希伯爵知道,独立出去的匈牙利无非是案板上的一块肥肉,无法在那个险恶的国际环境中生存,更无法逃脱被俄罗斯帝国控制的命运。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

对于奥皇来说,空间换取时间至关重要。只要帝国不解体,皇室颜面得以保存,就算你匈牙利高度自治也没什么关系。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有时间,就有多种手段慢慢收拾这些匈牙利人。

于是,皇帝得到了面子,匈牙利人得到了里子,一个新的国家-奥匈帝国诞生了。

奥匈帝国旗帜

奥匈帝国的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土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王冠领地,匈牙利的特殊性显露无疑。

奥匈帝国有三奇。

一是这个新帝国的结构: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议会的领土(也叫内莱塔尼亚)+匈牙利圣斯蒂芬王冠领地(也叫外莱塔尼亚=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特兰西瓦尼亚大公国等)。

内外莱塔尼亚

不得不提一下,这个内外起名很有趣。帝国地理上的外层是“内莱塔尼亚”,而被包围的内层才是“外莱塔尼亚”,不了解这个国家的人看到这个地图,一定会认为外莱塔尼亚才更像是帝国的核心部分,匈牙利人比奥地利人更居于帝国的中心位置。

二是内、外莱塔尼亚下面的民族组成,完全是一个缩小版本的奥匈帝国,外莱塔尼亚由占主体的匈牙利王国(包括斯洛伐克人)和权利低下的德意志化南斯拉夫人以及更远的罗马尼亚人组成。内莱塔尼亚由德意志人、捷克人、意大利人、斯洛文尼亚人、波兰人等组成。不得不说,这个散装国家真是一个无限套娃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不出乱子则已,出乱子解体真得会解体到最小民族单元,连裤衩都不剩。

奥匈帝国境内民族分布

三是行政制度设置。这个绝无仅有的二元制奥匈帝国,行政命令是如何传达的呢?奥匈帝国采取“1+2”模式,即一个帝国政府,两个帝国主体奥地利和匈牙利各有一套地方政府和议会、立法机构。帝国政府拥有共同的外交、军事和联合财政政策权力(仅用于外交、军事和海军支出),而中央财政支出,匈牙利只负担30%,奥地利承担70%,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双方各玩各的。由于皇帝常驻奥地利的维也纳,也就是说,匈牙利人取得了极其高度自治的特权。对于奥地利人来说,虽然亚德里亚海海岸线挺长,但能为其所用的还是只有心头肉-的里雅斯特。

这种双重君主制本质上是由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这两个最强大、人数最多的民族联合统治了帝国境内所有民族。具体说来,奥地利部分,日耳曼人只占到36%,这让捷克人等很有大胆的想法。

在匈牙利部分,匈牙利人也不到半数,剩下的南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人想法多多,一个想跟南边的塞尔维亚王国合并,一个想跟罗马尼亚大公国合并。

显然,帝国两大统治阶级其实才是少数民族,导致其他人多权弱的民族对此不服,这种只顾统治民族,不管其他民族的不平等策略,完全违背了当时盛行的各民族平等的国际风潮,等于埋下了更大的地雷,更何况,数百年前的一桩婚事所带来的主仆关系变化,显然不能为经过民族主义洗礼的当代人所接受。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此视若无睹,他认为只要稳住了匈牙利人,其他诸如捷克人,南斯拉夫人都在他的完全控制之下,闹不出风浪。

跌跌撞撞中崛起

尽管看起来是一个散装大帝国,但在哈布斯堡大旗的凝聚力下,各族人民还是愿意投身建设这个新国家,毕竟在虎狼环饲下,有一个庇护所不容易。

奥匈帝国版图

内部稳定下来的奥匈帝国终于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并跻身世界列强之一,其国土面积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帝国;总人口稍稍低于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位居欧洲第三;机械制造业、钢铁军火工业实力雄厚,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帝国内部各司其职,匈牙利繁多的农产品种类和产量,位居全欧之首;捷克的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在多瑙河和铁路的串联下,各区域首府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萨格勒布等都成了区域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会。

维也纳

维也纳美泉宫

布拉格

布拉格

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

外交上,1879年与德意志帝国签订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奥地利终于在俄罗斯帝国之后,又过上了抱大腿的日子,奥匈帝国在老大哥德意志帝国的帮助下,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882年缔结德、奥、意三国同盟,以对抗法俄结盟协定。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对外扩张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有了实力的奥匈帝国终于按耐不住野心,再次走上扩张道路。

此时的国际形势下,北有强大的德意志帝国,西有瑞士联邦,西南有已经强大起来的意大利王国,东有更恐怖的俄罗斯帝国,留给奥匈帝国的只剩下东南方向的巴尔干半岛。

在土耳其势力退出巴尔干后,俄罗斯帝国的爪子已经伸到巴尔干半岛,罗马尼亚大公国和塞尔维亚王国相继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保护国,打他们就等于打俄罗斯。

巴尔干争霸

留给奥匈帝国的就只剩下波黑地区。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匈帝国正式吞并了波黑。由于奥皇弗朗茨此时年事已高,这时主政奥匈帝国的是其皇储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

这位斐迪南大公很有想法,他想彻底解决帝国的顽疾,改变二元制低效率政府的现状。他认为再引入一股势力,形成三元稳定结构就可以彻底保证哈布斯堡的统治力,于是波黑地区众多的南斯拉夫人成了他的目标。

19世纪末巴尔干局势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黑之后,成立了帝国直辖区,并有意识的迁入匈牙利的南斯拉夫人,使得南斯拉夫人总数和匈牙利人持平。然后再在直辖区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类似南斯拉夫王国的一元,这样三元帝国就改造完成,南斯拉夫人有了自己的政治实体和权力,自然不会再跟哈布斯堡皇室闹腾,而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南斯拉夫人也会和匈牙利人对抗,形成三元平衡。

斐迪南大公设想的奥匈帝国联邦

斐迪南大公夫妇

不得不说,如果给斐迪南大公充足时间去完成这项改革,或许奥匈帝国就不会那么迅速的解体。可惜,太过骄傲和盲目自信的斐迪南大公选择在1914年6月28日这个塞尔维亚国耻日前去视察新领土并向隔壁的塞尔维亚王国耀武扬威,成功激怒了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在街头枪杀。

萨拉热窝事件

或许斐迪南大公设定的剧本不是这样演绎的,按照他的策划,应当是在他故意激怒立志于一统南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王国之后,塞尔维亚王国主动派兵入侵(解放)波黑地区,然后奥匈帝国被迫全面自卫反击,这样在俄罗斯帝国抓不住把柄的情况下将塞尔维亚王国收入囊中。

战前欧洲各国疆域

已经八十多岁的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痛失帝国继承人,发誓要让塞尔维亚血债血偿,极度愤怒的他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在带头大哥德国支持下,无顾一切地向塞尔维亚宣战,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英国、法国等国因为同盟或者协约条款相继卷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为同盟国一员的意大利并未投入战争,因为根据同盟条款,只有法国主动入侵德国,意大利才会全力援助德国,而现在是德国主动入侵法国,所以意大利持中立态度。

奥匈帝国军人

战争开启一年后,1915年4月,意大利经过慎重观察,决定临时跳槽,与协约国英法签订《伦敦条约》,意大利军队也随之开拔到奥地利边境。在东线和俄罗斯作战以及南方和塞尔维亚王国作战的奥匈帝国军队被迫抽调回防意大利方向。

帝国的崩溃

1917年,奥匈帝国和德意志联军在意大利卡波雷托发起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意大利方面遭受了2个军团的巨大损失而被迫后撤,意大利残军被迪亚兹将军接管,随后双方战线稳定在皮亚韦河一线。

卡波雷托战役,红色为德奥联军进攻路线

1918年10月24日,获得协约国大量援助的迪亚兹指挥意大利军队发起规模宏大的反击,攻占维托里奥·维内托城,而厌战情绪高涨的奥匈帝国军队惨败,退出意大利战场。

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蓝色为协约国反击路线

这场战役,奥匈帝国伤亡人数和被俘的各族军人达30多万,当这个消息传回国内,饱受战争摧残的帝国经济、民生等秩序终于再也维持不住,各民族领导人尽管忠于皇室,但也不得不考虑战争失败后自己民族的前景。

于是,奥匈帝国开始解体。

帝国解体

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率先宣布独立,两国组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1918年10月31日成立,匈牙利紧随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也宣布独立,组建匈牙利民主共和国。

1918年12月,原先被奥匈帝国占据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与原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属于南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

而奥匈帝国东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被纳入罗马尼亚,西北部的加利西亚被纳入波兰。

奥匈帝国解体

作为帝国原主人的奥地利(广义上),损失了近九成的领土,疆域从68.17万平方公里缩水到8.38万平方公里。

而帝国成员之一的匈牙利王国本身也未能幸免,该国(包括克罗地亚在内)失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71.4%)和近三分之二的人口(63.5%),尤其是罗马尼亚吞并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直接割去原匈牙利王国近一半的领土,这使得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成为世仇。

哈布斯堡家族的祖传领地-奥地利,也将皇室驱除,从此哈布斯堡家族走出历史舞台。

现代奥地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变形记,时代,家族,奥地利,意大利,皇帝,哈布斯堡,帝国,德意志,战争,消息资讯,奥地利,奥匈帝国,帝国,普鲁士,匈牙利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变形记,时代,家族,奥地利,意大利,皇帝,哈布斯堡,帝国,德意志,战争,消息资讯,奥地利,奥匈帝国,帝国,普鲁士,匈牙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变形记,时代,家族,奥地利,意大利,皇帝,哈布斯堡,帝国,德意志,战争,消息资讯,奥地利,奥匈帝国,帝国,普鲁士,匈牙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