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276年的历史,大清二十四臣的经历就是清代十二朝历史的概括和缩写。尽管紫禁城已成故宫,封建王朝也已是尘封的旧事,但是那段历史还在,大清二十四臣的名字还在,关于对他们的评价也随着当代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尘封的往事慢慢被揭开。读懂了清朝二十四臣,就读懂了清朝历史。
大清二十四臣第三篇:大玩无间道的吴三桂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历史上非常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
吴三桂他是大明朝廷的乱臣,是汉人中的叛徒,是军人中的懦夫。我个人非常不喜欢他,因为他打开山海关的大门之后,有近一千万南方军民死在清军的屠刀下。
江浙两省150万、江西290万、福建280万、山西40万、湖南70万、广东120万,以上七省共死亡约950万人,再加上其他省份的一些零星的死亡人数,直接惨遭屠杀的人至少有1000万。
当然,这个历史责任不该由他一个人来背,但是他作为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遗臭万年就是他的下场。
好,情绪宣泄完毕,接下来让我们理性地看待吴三桂。
吴三桂,字长伯,江南高邮人,祖籍辽东。他的父亲吴襄,曾经出任锦州总兵,是当地的最高武官。吴三桂成年之后,也非常争气,考中武举人之后,不久被朝廷任命为新一任的锦州总兵。
吴三桂本是将门出身,又能力超群,机智过人,出人头地只是早晚的事。将门出身的吴三桂意气风发,好多人都非常看好他,认为他就是下一个戚继光,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崇祯帝。然而历史的车轮却将吴三桂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曾经也是个满怀激情,胸怀大志,一心报国的好青年,他是怎么样变成我们所知的吴三桂的?
他的改变,源于三个艰难的选择。
松山大战的抉择
1635年爆发了著名的松山之战,洪承畴统帅的明军被清军精锐击败。战后,主将洪承畴被俘,副将吴三桂在夜色中趁乱逃走,逃过一劫。可是,让吴三桂崩溃的是,他最敬佩的主将洪承畴不光成为了败军之将,更是投降清军成了明朝叛徒。不久之后,吴三桂的亲舅舅祖大寿也投降了清军,竟然还给吴三桂写来了劝降信,希望吴三桂能够举手投降。尽管如此,吴三桂的忠诚也没有动摇,回信斥责了祖大寿,从那以后他打心眼里鄙视投降洪承畴和祖大寿。
松山之战后,尽管吴三桂失败了,他也没有动过投降的念头,虽然他完全可以。
后来,袁崇焕被崇祯帝凌迟处死,或许这是反间计,但是这也的确让效忠明朝的许多将领感到心寒。从他的身上,吴三桂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怀想着皇帝陛下给自己信任,此时的他对大明的忠诚依然没有变质。
到此为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吴三桂。
山海关的抉择
1644年的一天,京城濡染传来消息,北京城岌岌可危,崇祯帝下令让吴三桂放弃山海关,回去勤王。此时的吴三桂没有犹豫,收拾好行囊就出发了。刚出发,就得到崇祯帝自缢煤山的消息,自此吴三桂的内心最初的信仰没有了。他所忠心的大明朝已经被攻破,器重自己的国君崇祯帝已经身亡,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战斗,自己是为谁而战斗。最后,他想明白了,他要为自己而活,对明朝的忠诚到此为止了。
攻取京城,逼死崇祯帝的是闯王李自成的军队,而李自成却给明朝总兵吴三桂写信要求同盟,共同抵抗北方的清军。同时,清军主将多尔衮也发来邀请函,希望吴三桂能打开这天下第一关的关门,并许以厚礼。
这时候,吴三桂当时的决策影响到大清和大顺到底哪一个能胜出,他当时选择的是李自成。当吴三桂正想要派兵与李自成会师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自己的小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霸占了。这让吴三桂非常生气,冲冠一度为红颜,毅然决然将怀抱投向清军。
所以,吴三桂最终选择的是大清,这也就意味着与占领北京的李自成为敌,而身在京城的吴三桂父亲吴襄自然而然地被李自成无情地杀害。对于吴三桂来说,他这次怒发冲冠,保住了自己的脸面,却丢失了孝道。不过既然选择了投降清军,那就必须一条路走到黑,毕竟走这条路的还有洪承畴和祖大寿这些人,自己并不孤单。
到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山海关总兵。
造反还是顺从
吴三桂投降清军之后,受到重用,被封为平西王。他背叛自己的民族换来了荣华富贵,他本想就此安度余生,但是康熙不允许。吴三桂为了给大清效力,抛弃了自己的朝廷和信仰,可是这个年轻的小皇帝居然想要从自己手中夺走。
公元1673年,少年康熙帝提出削藩的政策,要把吴三桂拥有的一切夺走。那吴三桂能答应吗,尽管已经六十岁高龄,他还是扯起大旗,开始他的造反之路。荒唐的是,他造反的口号是“兴明讨虏”,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是他亲手杀死的,口号中的“虏”是他原来效忠的朝廷,这样的口号怕是他自己都不信。
此时此刻,吴三桂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复无常的小人,曾经忠心耿耿的山海关总兵的身影已经荡然无存。
三藩之乱最终被平定,一代枭雄吴三桂在皇帝梦中黯然逝去,退出历史舞台,然而他的历史形象却一直留在了人们心中。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着许多抉择,吴三桂也是如此。从他的角度来看,他也曾经追求过忠君爱国的理想,可是现实让他扭曲了自己的思想,在时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是的,现代人的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去批判他的行为,可是细想一下,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物呢?理想终究败给了现实,不妨问一下自己,曾经坚持的理想还在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吴三桂的选择我能理解,但永远无法原谅……
浅薄之见,与君共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关注@海贼说历史,让我们一起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