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承袭明朝制度,保留了宗人府机构,其实宗人府机构就是皇族事务管理处,专门对皇族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那宗人府这一管理机构为何会让皇室宗亲谈之变色呢?下面就详细说来。
宗人府的组织架构以及具体负责哪些事物
宗人府的最高负责人叫宗令,其次是左右宗正,再次之就是左右宗人,这是宗人府最高的三级长官,之下就是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经历、笔帖式等官职,这些官职架构基本和六部的官职架构差不多,只是整体官职的官级都比六部的官职低了一级而已。
别看宗人府里面管事的官员官级比六部低,但是宗人府最高的三级长官论地位却比六部尚书高得多,因为只有亲王和郡王爵位的人才能出任宗人府最高负责人宗令,左右宗正必须贝勒或贝子爵位的人才能出任,左右宗人在清初的时候必须镇国公或辅国公爵位的人才能出任,后来改为不限爵位,只要是皇室成员即可,所以宗人府虽然整体官职架构比正规的国家行政机构低一级,但是其长官实际地位却远比六部尚书都高多了。
清朝的皇室宗亲也是分为两个等级,以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老爹塔克世为界限,塔克世一系的后人是皇室嫡系子孙,被称为宗室;而塔克世同辈或长辈的后裔都算是旁系皇亲,被称为觉罗。
这两种皇亲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待遇也大不相同,肯定近支的宗室比较受皇帝器重和喜爱,而远支的觉罗就差一些了。
宗人府为了方便管理,特地给皇室宗亲颁发身份地位的象征腰带,皇室嫡系近亲宗室腰间都系明黄带子,因此俗称宗室近亲为黄带子;皇室旁系远亲觉罗腰间都系大红带子,因此俗称觉罗远亲为红带子。
除了黄带子和红带子之外,宗人府还针对犯了极大错误的皇室成员设置一项紫带子的处罚,凡是被削除宗籍,褫夺皇族身份的成员,虽然宗籍被除,不再是皇室身份,但这个人身负爱新觉罗血统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宗人府特意为这些人设置了紫带子身份,允许他们腰间系紫带子,这样好能知道他们是爱新觉罗血统,避免日后发生同姓通婚的事情。
宗人府看似就管理皇室成员,职能很单一,在历史上存在感也不强,但实际宗人府的工作非常繁琐,在当时对皇室成员的约束力也很强。
宗人府要负责编辑皇家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玉牒》中又分为宗室近亲的黄卷和觉罗远亲的红卷两类。
这些皇室宗亲的名字、生猝年、爵位身份、婚丧嫁娶、子女数量、子女嫡庶身份以及谥号等都要由宗人府详细记录。
除了记录皇室成员的个人信息之外,宗人府还要负责向皇室成员发放福利,最主要的福利就是兴办教育和给皇室成员发放低保。
兴办教育就是指宗人府要负责兴办觉罗宗学,聘请名儒为皇室成员子弟免费提供素质教育,既然有学校还就有考试,宗人府会举办类似于科举的皇族内部科举考试。
那这个考试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了,要知道皇室成员都有不少孩子,就比如亲王来说,他可能会生育七八个孩子,但是他的孩子中只有一人能够继承他的亲王爵位,其他儿子想获得爵位怎么办呢?
清朝获封爵位不外乎三种方式,第一就是恩封,也就是皇帝喜欢你,直接封爵位,第二就是军功封爵,参与开疆拓土,依靠军功封爵为。但是皇室成员这么多皇帝喜欢和器重的人也就那么一两个,而且和平时期哪有那么多军功可以捞,没有这两样其他的皇室成员怎么封爵?
就像亲王好多儿子,只有一个儿子继承爵位,那其他儿子想获得爵位怎么办?那就是第三种也就是上面说的宗人府举办的皇族科举,通过考试获得封爵,也就是考封。
考封也不是通过了就能随便获得封爵,也是有基准值,主要还是看老爹的爵位和嫡庶身份,老爹爵位越高,母亲还是嫡妻,那通过考试以后获得的封爵也就越高了。
不过宗人府举行的考封考试科目比较简单,只考察三项,一项是满汉文翻译,一项是骑马射箭,一项是步行射箭。想获封对应的爵位必须三项考试全优通过,如果两优一平,就降一等封爵;如果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就降二等封爵;如果是一优一平一劣,这就降三等封爵;如果是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那就不用想封爵的事了,老实在家待着吧。
为什么说还要给皇室成员发放低保呢?都皇室成员了还至于领取低保?这还在于清朝的封爵制度,就像上面所说,在清朝想获得封爵只有三种途径,这三种都没办法获得封爵的人,那就只能是闲散宗室了。
在乾隆之前闲散宗室是没有任何收入,而且这些人还碍于皇室成员的身份不能像普通百姓那样干一些脏活累活养活自己,在当时体面的工作就是步入仕途,但连考封都通不过的人也很难步入仕途,所以这些皇室成员只能艰难维持生活。
乾隆后来认为这些皇室闲散成员严重影响了皇家的颜面,于是特意下旨,给所有皇室闲散成员发一套从四品武官朝服,每年给他们发放一笔养赡银来维持他们的生活保障。
养赡银也是按近亲宗室和远亲觉罗发放,近亲宗室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36两白银和42斛米,远亲觉罗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24两白银和21斛米,这个收入呢在当时顶多算是中产阶级收入,不算多也不算少,能维持他们的家庭正常开销,所以这也算是给皇室成员发放的低保福利。
除了这些福利之外,宗人府还起到了皇室宗亲和皇帝沟通的桥梁作用,皇室宗亲如果有什么诉求,可以通过宗人府转达给皇帝,当然批不批就看皇帝本人的意愿了。
宗人府有那么可怕吗?
其实说了这么多看来这宗人府好像是给皇室成员的福利机构似的,但也不都是发放福利,有奖就得有罚对吧,惩罚皇室宗亲也是宗人府的职能之一。
在清朝皇室成员犯法是区别于普通人的,皇室成员犯法了,官府接受审理后,只能对犯法的皇室成员提供定罪参考,定罪之后官府要将执行的文书上交到宗人府,最后有宗人府对官府的量刑审判认同,签字盖章后才能算审判生效,否则宗人府对官府的审判结果不认同,就有权利拒绝盖章签字可以发回官府重审,宗人府当然都是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来,因此最后犯法的皇室成员大多会被官府从轻发落。
就比如嘉庆时期的敏学案,案中的主角敏学是正宗的皇室成员,他因为在逛街时没有系黄带子表明皇室成员的身份,以至于在闹市中与商贩起争执打了起来,后来负责维护京城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的官差到现场处理,反而遭到了敏学及其手下的殴打,敏学更是一路带人打到步军统领衙门值班室,将治安官差的值班室都砸了。
后来抓了敏学之后才发现他有着黄带子身份,顺天府不想沾惹这些黄带子,于是就把事推给了刑部,最后刑部没办法接了这个案子。
当时的刑部尚书秦承恩也对这件事比较头疼,于是他特意去探探掌管宗人府的嘉庆八哥仪亲王永璇,宗人府之前一直对于皇室成员犯法都是和稀泥的态度,永璇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糊涂王爷,不爱担责任,他对这事也不表态,就让秦承恩看着办。
这秦承恩就认为永璇其实是想让自己从轻发落,按照敏学犯的罪行,本该是杖刑一百,流放三年,秦承恩只判了敏学杖刑二十五,宗人府圈禁九个月,罚俸一年的处罚。
不过这事后来被嘉庆知道了,嘉庆当时早就看不下去宗人府包庇皇室宗亲,想借机会向天下表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态度,于是就想那敏学当典型,因此嘉庆严惩了敏学,将他当街重责四十大板供百姓参观,终身流放伊犁不得回京。然后嘉庆又惩罚了秦承恩,将他连降数级,永璇被罚俸三年。敏学案至此成为了经典案例,宗人府之后也不敢再包庇皇室成员。
从敏学案也能看出来宗人府的另一项职能就是惩处犯法的皇室成员,但是由于宗人府大多时候都是包庇皇室成员的,所以它并不可怕。
可是通过敏学案也能看出来,在皇帝强力干预下,宗人府也会能成为皇室成员的噩梦。因此在宗人府主动找你的情况下,这说明了你犯法的事已经引起了皇帝注意,那皇帝肯定就要严惩你,拿你当典型了,这就会让人谈之变色。
其实宗人府让皇室成员成为阴影和噩梦并不是始于嘉庆时期的敏学案,而是始于雍正时期的“阿其那”案。
“阿其那”指的是康熙第八子胤禩,他最后就是被宗人府所整死,究其原因就是他被哥哥雍正借助宗人府所弄死。
胤禩由于不肯臣服于哥哥雍正继位,因此雍正最终借助宗人府收拾了他,雍正的十六弟也就是康熙第十六子庄亲王胤禄当时掌管宗人府,在雍正的授意下,胤禄以宗人府的名义弹劾胤禩企图谋逆篡位。
于是雍正四年(1726年)胤禩被宗人府弹劾了四十条大罪,雍正下旨将他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阿其那”并囚禁起来。胤禩最后正是被囚禁于宗人府之中。
雍正特意在宗人府为胤禩打造了单间,加高院墙,并不准任何人服侍胤禩,生病也不给请医生和吃药,只给粗茶淡饭,最后胤禩被囚禁折磨而死。
可以说胤禩就是雍正担心背负杀害亲弟的罪名,借助宗人府将他折磨致死。除了利用宗人府整死了胤禩,雍正还利用宗人府整掉了当初参与康熙晚年诸子争位的康熙第三子胤祉。
雍正后期,也是在雍正的授意下,胤禄再次领导宗人府弹劾了诚亲王胤祉,最终雍正将胤祉褫夺爵位,圈禁起来。被圈禁一年多之后,胤祉抑郁而亡。
所以从雍正利用宗人府大肆打击迫害曾经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之后,宗人府就让皇室成员谈之变色,毕竟那些都是康熙的儿子尚且难逃宗人府毒手,其他皇室成员能不害怕吗?
写在最后
尤其是当宗人府主动传唤你的时候,这就说明皇帝想收拾你了,想一想胤禩的结局有多惨,所以清朝的皇室成员谁敢不为之变色。
因此尽管宗人府能给皇室成员发放福利,但是一说起要被宗人府主动传唤那这些皇室成员也都肝颤三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