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几座长城?这个问题听上去很是离谱,正常来说,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长城在世界古代史上是首屈一指的,甚至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实际上,绝非只有中国一个国家有长城这玩意,至少俄国人也有一座长城,这就是克里米亚长城。这就不得不让人好奇,为何俄罗斯会修这么一座长城,究竟这座长城所防御的克里米亚汗国有多强呢?
上图_ 克里米亚长城遗址
一.黄金家族的余晖
克里米亚汗国,听起来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存在,但是要说它的建立者那大家可是都听说过,那就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当年铁木真横扫金国,荡平花拉子模以后,他的长子术赤在花拉子模的故地建立了自己的汗国,而术赤的长子拔都并没有吃老本,反而主动出击欧洲,结果扫荡了整个东欧,建立了金帐汗国。但是地盘大问题也大,拔都建立了金帐汗国的时候突然发现,位于黑海地区的克里米亚成了不得不控制的战略要地。
克里米亚自古以来就是黑海的咽喉,首先,克里米亚位于亚速海和黑海的交界处,如果没有克里米亚那么亚速海就成了死海,根本无法进出,黑海更没法控制,那么巴尔干地区就无法被金帐汗国控制,帝国的东部边境就无法维持稳定,因此克里米亚在金帐汗国看来意义非凡,掌握了克里米亚进可以威胁中欧南欧,退可以保护东欧虎视中亚,但是问题在于,克里米亚位于今天乌克兰的东南部,位置相对独立,金帐汗国很难直接管辖,于是乎蒙古人再度使出了传统艺能——分封。
上图_ 15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北部是初创时期的克里米亚汗国,南部是意大利热那亚人的殖民地和西多罗公国
根据拔都的分封,他的兄弟秃花帖木儿成了克里米亚汗国的第一任可汗,汗国面积相当大,东到顿河下游,西到第聂伯河下游,北到坦波夫,几乎把手都伸到莫斯科去了。克里米亚汗国信奉伊斯兰,同时背靠奥斯曼帝国,是奥斯曼帝国的坚实盟友,而汗国的主要对手随着金帐核心政权的衰落,逐渐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老朋友——俄罗斯。
当时克里米亚汗国的策略是远交近攻,为了对抗俄罗斯自15世纪开始的崛起,克里米亚汗国决定联合波兰与立陶宛对抗俄国,克里米亚汗国的毕竟是蒙古后裔,自然也是骑兵专长,在当时鞑靼骑兵的威力仍旧未减,虽然金帐汗国从15世纪初基本就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蒙古骑兵的优势仍旧存在,克里米亚汗国在1521-1591多次入侵莫斯科公国,其中1571年德芙莱特汗的大军甚至焚烧了莫斯科,还劫掠了周围35个城镇,堪称俄罗斯版本的“庚子国难”。
在整个16世纪的前三十年,克里米亚汗国就攻击了俄罗斯40多次,掠走了高达20多万人作为奴隶,于是乎这就产生了我们开头的那个问题——克里米亚长城。
上图_ 克里米亚鞑靼人
二.马刀与黑土地
莫斯科的统治者们对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肯定是恨之入骨,但是也没什么办法。首先,当时俄国人最大的敌人毫无疑问是西边的波兰—立陶宛同盟,波立联邦平独镇露可不是假的,在17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波立联军拳打奥斯曼脚踢俄罗斯,一时风头无两,这就苦了当时处于扩张困境的俄罗斯,当时俄罗斯虽然打通了去西伯利亚的道路,但是始终被南方的克里米亚骑兵所困扰,农民宁可去西伯利亚开荒,也不敢去顿河下游屯垦,那怎么办呢?这时候俄罗斯不愧是被蒙古统治了二百多年的好学生,自然也学起来自古以来我国中原王朝的一项传统技能:岁币。
当时莫斯科一直给克里米亚大汗上交每年7000-12000卢布不等的岁币,用于维护边境的安宁,当然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克里米亚的侵略,但是却能防止他们赖着不走,毕竟相比给钱还是丢命比较可怕,但是问题在于给钱也不能防止蒙古人经常来抢劫,所以莫斯科一狠心一咬牙,决定来个绝的:修墙。
上图_ 克里米亚长城的效果图
当时克里米亚的蒙古人主要的入侵是沿着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有三条分路,一条通往莫斯科南部的图拉,一条通往伊久姆,一条通往卡利米乌斯。这三条路都能对俄罗斯形成巨大威胁,当时俄罗斯首先要防护的是莫斯科南线的这条“图拉”线,俄罗斯修建了巨大的奥卡河防线,和中国的长城不太一样,奥卡河防线是一系列的堡垒构成的,其中图拉要塞是巨大的核心要塞,高达十米的城墙配合3米的厚度,足可以抵御缺乏攻城武器的草原民族的一切攻击,这也就是所谓的“罗斯堡垒”,这样的要塞足足有170公里长。
并且在1533年,俄罗斯再次扩建250公里的“大鹿砦防线”防线由200多个要塞群构成,彼此之间互有联系,形成了严密的防御网,但是问题在于这条防线虽然坚固但是需要高达五万的兵力来防守,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是西面军队多,南方军队少,结果导致鞑靼人经常突破这条防线为非作歹,这就直接导致了1571年惨剧的发生,十几万俘虏排成几公里的长列被鞑靼人掠夺到了克里米亚,好在第二年莫洛季战役中俄罗斯扳回一城,杀了5万多鞑靼骑兵,要不然恐怕俄罗斯已经亡国了。
上图_ 克里米亚汗国的军队
但是问题在于这之后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入侵并未减少,俄国人的军队却依旧捉襟见肘,终于在1648年俄国决定新增500公里防线,后面更是又加了400公里的伏尔加防线用于防守巴什基尔人,这几条防线的总长度这时候已经达到上千公里,加上防御波兰的各处防线,俄国此时已经有了1800公里长的防线,堪称是俄国版本的长城了。
这些防线之间纵横交错,并且军队屯垦加重了农奴制的需求,军队只能维持最低层次的奴隶供给,无法让当地农民作为自由民,这加大了俄国的农奴制,但是好歹算是稳住了,但是这股子颇有冰与火之歌感觉的俄国长城史诗伴随着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始有了变化。
上图_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
彼得一世改革了俄国的军事和经济之后,俄国迅速强大起来,开始对周边所有的国家转守为攻,这里面也包括克里米亚汗国。
1777年克里米亚汗国眼看自己的老东家兼最大盟友奥斯曼帝国已经日薄西山,克里米亚王沙希因不得不宣布投靠俄罗斯,同时引狼入室带来了7万俄军,率领他们的正是叶卡捷琳娜女沙皇的首席情人兼帝国头号将军波特金,不到6年之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宣布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汗国就此灭亡,困扰了俄罗斯几百年的南方强敌终于变成了俄罗斯的一部分。
有时候,真是造化弄人啊。
参考资料:
[1]李宁.《一场战争与两个帝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始末》[J].文史天地,2019(04)
[2]刘显忠.《乌克兰危机的历史文化因素[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5(01)
[3]王河堂,《吴慧韫,王玉平.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
[4]张文广.《克里米亚汗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演变》[J].沧桑,2014(05)
[5]段宇宏.《克里米亚入俄记》[J].发展,2014(05)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