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89年,乾隆皇帝把自己的十公主下嫁给了宠臣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在这次婚假之中,乾隆尽显自己对这个女儿的荣宠,十公主本是庶出,但是乾隆却把她破格封为固伦和孝公主,这是嫡女才有的荣耀。
在十公主出嫁时,她被破格用金顶轿(有的记载显示,金顶轿是王(皇)娶亲时才用,一般的太子娶亲也不过就是银顶轿),当时乾隆给出的陪嫁彩礼超过百万金,记载中还显示,十公主出嫁时,身为首席军机大臣的阿桂,也和众大臣一起在轿钱行礼。
乾隆对十公主的宠爱,并不止于在婚礼上特办大办,实际上当十公主在宫中时,乾隆对她就非常宠爱,乾隆有时会对宫人大大脾气,但是只要十公主出马,乾隆必定会“给面子”,甚至还有记载中传出,乾隆曾经对十公主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
按理说,乾隆就是再宠信一个公主,应该也不会仅仅就因为十公主是个小萝莉就这么说,那么乾隆皇帝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从清宫正史来看,乾隆在嘉庆之前,曾打算立别的皇子当继承人,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成行,所以在没啥更好的选择之下,他才选了那个不中用的嘉庆,而在一些记载中,十公主除了软萌之外,还性格刚毅,并能骑马射箭,乾隆皇帝因此才非常喜爱这个女儿身男儿心的小女儿。
从上述内容来看,似乎乾隆既有动机也有理由这么做,但蹊跷的是,这么给十公主长脸的事,竟然不见于清宫正史,而是出自一本叫《啸亭续录》的野史之中。
不过虽然《啸亭续录》不算是正经史书,但是这本书的真实性却被一些史学家所推崇,像《圣武记》、《清史稿》这样的主流作品也曾从中取材,那么这本书为什么会让史学家如此看重呢?
答案在《啸亭续录》作者的身上,该书的作者叫爱新觉罗·昭梿,大家看名字就知道,这个昭梿是清朝的皇室中人,如果是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还会知道他曾有个和硕礼亲王的爵位在身,虽然这个爵位是世袭,但是他能当的上,也很说明了他当年在爱新觉罗家族中的地位,因此他写的“自家事”自然可信度就高。
根据记载显示,昭梿的父亲永恩,曾在乾隆朝中期被乾隆看中,但是因为永恩和士林接触较多,所以在某些站位上有点小瑕疵,所以他就和乾隆的宠臣和珅有了矛盾,最后不知道是乾隆本人认为他的觉悟有问题,还是和珅看不惯他,总之他最后没有被重用。嘉庆皇帝继位以后,第一个处理的就是和珅,按理说昭梿应该是站在嘉庆一头的。
但是,他和嘉庆的关系其实并不好。
永恩在不被乾隆重用之后,曾寄情于文学,和士林结交颇多。昭梿作为永恩的继承人,自然在很多事情上也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
因此在史料记载中的昭梿,算是一个对国家发展家充满了想法的文学青年。如果昭梿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他只能快活快活嘴,但是他可是有爵位的亲王,他的想法是可以变成影响力的。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嘉庆皇帝的资质、能力、性格,都决定了他只能坚持两个凡是,所以他再稍微有点雄心之后,就变成了一个鹌鹑,他自己想“无为而治”,自然就不希望听到“激进”的声音。于是有一天,突然有人匿名举报昭梿这个有亲王爵位的人有一些不法的,“无为而治”的嘉庆突然雷厉风行地进行查实。
结果在他的严查之下,昭梿果然有动用私刑,处罚手下的事,于是嘉庆决定为一个普通人伸张正义,直接判了昭梿这个有亲王爵位的人圈禁,有些事懂的自然都懂,后来嘉庆也实在不好意思用这么个理由一直圈禁昭梿,于是就找了个台阶把昭梿给放了出来,当时的昭梿已经被圈禁了三年。
三年时间可能不算太长,但是对于昭梿来说,那无异于亲自走了一遍地狱,出狱后的昭梿自然吸取了教训,不光不敢在继续当“愣头青”,还彻底远离了朝堂,每日只以读书写书打发生活。
因为他家学渊源,又有切身经历,所以写东西是有理有据还好看,十公主的事不过是《啸亭续录》中的一个小片段,如果不是和珅在后世的影响较大,可能他儿媳妇十公主的事也不会流传那么广。
不过昭梿本意怕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这段历史,乾隆那句夸十公主的话,如果你不细想,可能就只是认为十公主可人,乾隆疼闺女,但是你要联系史事一想,这里面就有的聊了。
乾隆为什么会说,如果十公主是个男孩,他就会把十公主立位继承人,那是因为他现在的儿子让他不满意,他之所以让他儿子继承皇位,是因为他没有更合适的选择,换句话说,昭梿想通过乾隆对十公主的宠爱来传达一条信息,你嘉庆这个皇帝当的不够格!
司马迁当年写汉高祖刘邦时,曾说他经常吃白食,这本来是一个贬义,但是人家司马迁又说,店家看到刘邦身上隐隐有龙形,且刘邦每次来,店家收入都会大增,所以店家后来主动把欠了一年的帐给主动免了。
吃白食一定是真的,身上有龙谁当真谁谁......店家免不免欠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刘邦白吃了一年都被给钱,刘邦看了史书,可能会看到自己的神迹,但是有心人却看到了一个姓刘的无赖。
昭梿不遗余力地夸十公主,目的就是为了引出那句“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看懂这句话的人,自然就会明白,嘉庆你当年你爹就没瞧上你,你做的事是不对的,你圈禁的人恐怕也是不对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抛开历史背景解释史读书,难免就会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