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区的原奥匈帝国租界内,面朝海河,有座尼德兰风格小洋楼,它是目前天津仅存的一幢十六至十八世纪德式风格建筑。而它的建造者则是大名鼎鼎的袁世凯。
袁世凯的政治生涯从天津起步,自1895年在小站练兵,到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再至1907年赴京任职,袁世凯先后在天津经营了11年时间,对天津的现代化居功甚伟。袁氏也在天津营造了大量房产,如地纬路六集里宅邸、大营门的袁氏老宅等,但时至今日唯一遗存的也只有这一栋小洋楼了。
1908年,袁世凯在奥租界金汤二马路廉价购得地皮一块,约5.7市亩。此时他已经入主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却仍然不忘在天津建造住宅。袁氏聘请英、德建筑设计师,采用德式风格营建宅邸。
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袁世凯又成为了民国大总统,于1916年在帝制的梦想中病亡。而这一处小洋楼,直至1918年才宣告落成,袁世凯已经无缘入住了。也有种观点认为,这一栋建筑是袁世凯的族侄袁乃宽寓所,他曾历任天津知县、拱卫军军需总长、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筹备煤油矿主办。
这栋建筑占地1836平方米,建筑面积超2000平方米。分主次楼。主楼呈“L”型,三层砖木结构,共有54间房间。主楼东侧二楼上有拜占廷风格的尖穹顶与塔楼,院内建有后花园,设假山、游廊、亭台、花窖。
这座建筑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又高又陡的双坡顶,以及房屋两翼夹着的塔楼。这种造型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简洁活泼,在德国建筑风格中进行演化,变为有外棱的“扣钟”。作为难得保存下来的德式建筑,建筑精美的袁氏旧宅已经成为了天津的一个著名景点。(津300,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