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经历了几十个朝代的更迭,但各个朝代的掌权者几乎都是男性,古代封建制度中选拔人才只限于男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女性在政界基本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即使在地位那样艰难的古代,还是有几位女性曾经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拿到了治国的权柄,譬如吕后、萧太后、武则天、刘娥、慈禧等等等等。不过,这些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的女性中,其中大家对于慈禧的争议最大。
其他几位在治国手段上都有高于男子的能力,国家在她们的手中时,可以说是蒸蒸日上。可是唯有慈禧,清朝在她的手中却是逐渐走向了灭亡,虽然清朝的灭亡绝不是慈禧一个人的问题,但她执政时的所作所为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慈禧的执政之路
慈禧作为清朝晚期时一位重要的执政者,她一共历经了咸丰时期、同治时期、光绪时期这三朝的时间,一直到光绪皇帝过世,在她立了溥仪为皇帝的第二天,这位掌握了大清王朝的权柄多年的老佛爷终于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在咸丰二年时,慈禧通过选秀深得咸丰皇帝喜爱,被封为了兰贵人。尽管慈禧当时并没有机会被封为皇后。
但她十分受到咸丰皇帝的喜爱,进宫四年就生下了和咸丰皇帝的孩子,这也是咸丰皇帝的唯一一位皇子,也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因而慈禧母凭子贵在宫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虽然不是皇后,但地位也仅次于皇后。
再加上慈禧本人十分聪慧,善解人意,咸丰皇帝时常让慈禧伺候于身边,即使是讨论国家大事也并不避讳,有时还会与慈禧讨论,让慈禧发表自己的意见。
慈禧自此开始接触到大清王朝的皇帝的权柄。然而在咸丰皇帝过世后,为了保护新帝,咸丰皇帝设置了八大臣专门辅佐同治皇帝治理朝政,同时还给了慈禧和皇后各一枚有着皇权意义的印章让她俩相互牵制。
早已尝过权力味道的慈禧自然是不可能满足于此,她想办法联系到咸丰皇帝的弟弟奕訢,与他一同发动了政变,将辅佐新帝的八大臣处置了之后,与奕訢一起把握了朝政。自此,慈禧便开始了她把握大清王朝皇权的一生。
同治皇帝长大后虽然有心摆脱慈禧对政权的把持,但一直到他病逝也一直无力将全部的皇权拿回皇帝的手中。
后来,一直到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病逝了,慈禧则又挑选了咸丰皇帝的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立为了新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当时载湉才刚刚四岁,慈禧就又有了继续垂帘听政把持朝政的机会。
经过两朝的垂帘听政,慈禧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逐渐不再需要一些掩饰了。虽然慈禧名义上是太后,但实际上当时已经成为了清王朝名副其实的皇帝。
慈禧老佛爷的治国之功
清王朝的皇帝权柄在慈禧手中掌握了两朝几十年的时间,在这几十年中,慈禧掌握着朝中的权力也并非只是在胡作非为,她能以女性之身在那个时代做到位同皇帝,还是做了很多推动时代进步的事情的。
自皇太极带领满清入关以来,满清自称自己为贵族,在封建制度的种种礼教的压迫下,汉族人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不仅在生活中饱受压迫,入朝为官的途径也十分艰难,几乎没有出头之日。
汉人中的有识之士即使想为国家做出贡献也无能为力。这种局面在慈禧执政后有了巨大的改变,慈禧开始打破之前的种族的枷锁和歧视,重用了一大批汉人中的有识之士,这些人有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骆秉章等人。
这些人都是在清朝末年内忧外患之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清朝名臣。慈禧不仅打破了种族的歧视重用了很多汉人中的有识之士,还做了很多事力图打破男女性别间的枷锁歧视。
慈禧掌握了清朝的政权后,开始下令禁止女性自小缠足的行为,更是大力兴办了很多供女子读书的学校,也算是开始了一段时间的解放妇女。除此之外,慈禧在国家大事上也做出过很多努力。
历史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就是由慈禧批准带头进行的,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补足当时清朝的落后,虽然对于当时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只是杯水车薪,但也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慈禧骂名的由来
虽然如上文所说,慈禧也曾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但慈禧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的更多是骂名,甚至可以说,慈禧在我国很多国人的心中留下的是一个恶毒反派的形象。
这主要是因为,慈禧在执政末年过于奢侈贪图享受,还暴虐阴险。若是在王朝兴盛之年,慈禧的所作所为或许就是皇族中人正常的奢侈享受。
可当时,大清王朝正在经历各种内忧外患,而慈禧却仍然专心于把握自己手中的权力就十分不合时宜了。
在清朝末年,西方各国列强虎视眈眈之下,清朝本就国库不足,缺乏军费,慈禧在宫中却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动辄就是从国外定制而来的宝石首饰,更是为了办寿宴大肆挖空国库,导致军费不足无法打仗。
在对外关系上,慈禧也只为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地位,丝毫不在意我国国土的完整和国力的强盛,眼界太有限。
为了保护清政府的执政地位,慈禧多次主张求和,一次又一次向西方列强赔偿大量的金银财宝,割据大量的土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但是,这些事情慈禧统统不在意,比起这些,她更在意清朝的统治权力是不是还在她的手中,她是否又订购到了外国公司专门定制的高端宝石首饰。由此可见其虽然有治国的胆略,但眼界却十分有限。
相传李鸿章在进宫面见了慈禧与其商谈了很多事情后,出宫之后就和自己的孩子说慈禧“似有韬略,或无大才”。由此可见慈禧虽有帝王之才,但却没有为君者的眼界。
由要想掌握一国政权做一个文韬武略的好皇帝,不仅要有过人的头脑和胆魄,更要有为君者的胸襟和眼界。作为皇帝,一人掌握着全国的兴衰,更是需要拥有开阔的远见来合理地推动国家的进步。
若是只是为了守住手中的权力和享受,那即使是有些能力也不配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