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明朝,尽管崇祯是个亡国之君,然而他吊死煤山没有苟且偷生,依然让人敬佩不已,也算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清军入关之后,对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十个字依然十分推崇,历代皇帝都以明朝为鉴,甚至有一条不成文的祖制,用来褒奖和约束每个皇帝。
根据清朝祖制,凡是皇帝位期间,没有丢失一寸土地的,死后墓前都会立圣德神功碑,在这块墓碑上彰显皇帝一生的功绩,在清朝入关后的10个皇帝中,只有5人配享用功德碑。
这5个皇帝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这5个皇帝中论功绩的话,康熙排第一是毋庸置疑的,这5个皇帝在位时也是清朝初期到中期,是一个强盛的时期。
可以说是中壮年时期的清朝,在国家领土方面,尽管康熙在位时和俄国签了《尼布楚条约》,把大片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不过当时清朝是战争的胜利方。
在当时的清朝看来,类似于大度的赏赐,这样一来康熙墓前也就有了功德碑,至于陌生的嘉庆皇帝,算是一个守成之君,国家也没有什么外部战争。
因此嘉庆皇帝死后也有功德碑,自从嘉庆之后,道光、咸丰、同治等后来的皇帝,都没有立功德碑,至于原因得先从道光皇帝说起,他是清朝有名的小气皇帝。
清朝到了道光帝时期,已经是疲惫不堪,国家财政是举步维艰,道光皇帝提倡节俭,从自己做起穿的衣服甚至打了补丁,宫廷的经费由40万两,缩减到了20万。
道光帝的节俭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可如果你真把他当一个勤俭节约的皇帝就错了,他在修建自己陵墓时丝毫不节俭,他的陵墓耗费400多万两白银,历史15年修建。
可惜他在位时遇到了鸦片战争,尽管他力主林则徐禁烟,却只是成就了林则徐的美名,英军的洋枪大炮毫不客气直指天津,迫于压力林则徐等官员被撤职。
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等,可以说是奇耻大辱,好在道光帝也有自知之明,1850年,道光皇帝死后,下旨不给自己建立功德碑。
此后,清朝的皇帝再也没有人配得起功德碑了,割地赔款成了家常便饭,道光帝死后,清朝苟延残喘的延续了几十年,没有一个像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