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现代“北漂”买房难,那么清朝时的“北漂”买房吗?

现代“北漂”买房难,那么清朝时的“北漂”买房吗?

不知道何时“北漂”开始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甚至有了专门的百度百科,那么什么叫“北漂”呢?通常是指那些不来自北京地区,没有北京户口,但却在北京生活工作的人。因为没有户籍,背井离乡,再加上工作的飘忽不定,所以很多来到北京工作的外地人都有一种很“漂”的感觉,因此才俗称“北漂”。

那我们张开历史的双眼,到清朝去看一看那时的众多“北漂”们生活得如何,他们需不需要去买房呢?

这也就造成了一种情况,进京“北漂”的人们很多都是官僚体制下的人物,而关于他们买不买房的问题则关系到他们的工资水平,并且也和当时的物价也有关系。

乾隆年间,有《户部·俸饷》记载,当时的亲王岁俸银两有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两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三百两,挺起来有很多,不过这都是满清贵族,相当于皇帝拿国家的钱给满族人。而对于朝中大臣则远没有那么高的薪俸,一品大员年薪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五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五品有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是四十五两,八品是四十两,九品分为正九品和从九品,分别是三十三两一钱和三十一两五钱。爱新觉罗家族对同位满族人的照顾可见一斑。

曾国藩做七品官的时候岁俸、恩俸、禄米等加起来差不多一百二十两的收入,谭嗣同则要多一些,差不多两百八十两。清朝的时候虽然没有如今的各种搞房地产开发的来炒作提高房价,但是不同地区的房价也自然而然的不同。由于对当时的具体交易记载的资料并非很多,仅有的一些中记载着道光十九年的一次交易,东四牌楼北十一条胡同内路南院,有三间的瓦房和两间的灰房以及两间西厢房,当时记载的售价是三百吊。

因为银两流通比较麻烦,因此清政府官方铸造铜钱来流通,差不多一吊钱就是一两银子的兑换,虽然有时会受其它贸易的影响等等会有些变动,但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兑换一吊钱,当然这是在清政府还没有财政危机的时候,等到清末时期,财政混乱的时候一两银子甚至可以兑换几百上千钱。还需要普及一个问题是,当时的“一间房”并非是现在的一间房子,古代的时候因为用柱子来支撑房屋,因此把两根相邻的用来支撑房屋的柱子的大小叫做一间房,因此上文所提到的一间房其实并没有我们如今想象中的那么大。

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政府做官的官员服饰都是靠官员自己出钱去买的,而我们也众所周知,古代礼节繁杂,不仅在什么场合讲什么话更要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比如上朝的时候穿朝服,喜庆过寿等就要穿吉服,平常办公用的常服,自己出行用的行服等等。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官员的出行,比如乘轿子等,这都需要官员自己去支付人工费用。其实抛开那些官员对后世的影响如何,抛开他们的权力大小,他们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也会为自己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来考虑。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普普通通并不是那种一餐十六个菜的和珅这样的贪官,毕竟贪官是凭借着不合法的手段去谋取利益的,而绝大多数官员都做不到那种像和珅一样的巨贪。

可见无论哪个年代的“北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存压力,即使那个年代的“北漂”都是一个国家级的公务员,但也挡不住京城的房价。更不要说今天为了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生存下去而付出一切的普通人群了。

参考文献:

〔1〕(光绪)《大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版本

〔2〕《清高宗实录》卷,第221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什么,差不多,大小,清朝,曾国藩,清政府,谭嗣同,北京,时候,观点评论,北漂,曾国藩,官员,朝服,谭嗣同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什么,差不多,大小,清朝,曾国藩,清政府,谭嗣同,北京,时候,观点评论,北漂,曾国藩,官员,朝服,谭嗣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什么,差不多,大小,清朝,曾国藩,清政府,谭嗣同,北京,时候,观点评论,北漂,曾国藩,官员,朝服,谭嗣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