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易经》:“遁,亨,遁而亨者;刚正位而应,与时行也。”
守着旧的那一套不思进取是不对的,要把握住时代特征,站在时代前沿,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与时代一同进步,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自身。这一概念最开始出现于我国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熟悉历史的人都很清楚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界从古板、故步自封转为活跃积极的转折阶段,而对此起到推动作用的就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在《中国伦理学史》当中号召全社会不要固守老旧的思想概念,既不要一股脑地接受西方思想,也不要抱着古老的东方思想不放,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推动思想界的发展。
时代变换与个人意志
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民间思想界迎来了一段繁荣时期,改变了以往故步自封的局面。然而想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个体主动站出来接受新的思想,并着眼于时代的变化,才能够最终做到自身的进步。有很多人不愿意睁眼看世界,甚至自顾自地将自己搁置在一个眼界狭窄的地方,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桃花源记》当中的那些村民,一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仅表达了村民的不愿离去,也表达了作者对现世黑暗腐朽的无奈。
除了主动迎合时代的发展而改变,逃避时代的发展而退缩至桃花源这两种情况以外,还有一类人是不知道时代已经发生转变,还在固守老旧的那一套规律。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多发生在一些接收信息能力较为不便的地区,多发生在古代社会时期,比如说生活在一个偏僻地区的村民,甚至都不知道朝代已经发生更替,更不知道当今的年号为何,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关注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还不如关心自己今年能够收获多少粮食。
在上个世纪初期,我国清朝一支军队出国执行任务,这一时期的清朝在国际社会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因此他们这一行也算是受尽了冷嘲热潮。然而好不容易等到任务结束,他们回国后想要领工资,却发现大清早亡了。一趟远洋航行,归国之后竟然发现天下已经易主,这一变动可谓是惊天动地,但他们非常聪明地站在了共和的一方,在民国阶段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支军队的领袖叫做程璧光,他们接到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任务,那便是前往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仪式。这一时期的清朝已经签署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全世界所有的西方殖民国家都已经知道,清朝不过是一个沾满油水的肥肉,根本不会拿正眼看我们。那么新任国王的加冕仪式,他们为何又要邀请我们参加呢?难道真的只是表面那么简单吗?
实际上并非只是单纯的邀约,自从清王朝签署了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清朝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对于他们来说搜刮中国的宝物就像是进入自家后花园一样,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但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对一个国家出兵总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最起码也要凭空捏造一个。此次英国邀请清朝参加加冕仪式,如果拒绝了这一邀请,那么就很有可能是他们出兵的借口,但如果接受了邀请,那么在加冕现场就会提出很多苛刻的要求,无论选择哪一方,对于我们都不占优势。
远洋航行的清朝舰队
但选择答应对方的要求,最起码还有周旋的余地,如果拒绝那可就是不给别人面子了。因此清朝的这一支军队出国执行任务,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途。海上航行非常顺利,程璧光顺利的来到了英国,并参加了国王的加冕仪式。和他设想的一样,英国人在面对他们时展现出来的态度,与面对其他国家的贵宾展现出来的态度截然不同。本是一场盛大的晚宴,被英国人弄得就像是谈判现场一样,整体气氛非常紧张,看得出来英国人此次不怀好心。
在宴会上,英国人动不动就抛出一些侮辱国家的话题,并数次奚落程璧光等人。他们心中很清楚,对方这些行为是故意的,就是为了给下一次战争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为了国家大局着想,此时心中越是感到愤怒,越是不能在明面上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定,避免进入英国人设下的圈套。
整整三天时间,程璧光等人受尽了冷嘲热讽与无休止的奚落,但他们仍然表现得滴水不漏,没能给英国人找到任何一个发动战争的理由。宴会结束之后,就连英国人都由衷地对他们感到钦佩,敬佩他们为了国家甘愿忍气吞声的耐力。然而程璧光此时不过刚完成了一个任务,除了来英国参加国王的加冕仪式以外,他还要前往美洲大陆去接那些无法归国的中华儿女。
这是因为清朝的实力衰退之后,分散于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受到了很多的歧视与辱骂,尤其是以美洲大陆为最。这是因为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在这片土地上除了本地的土著之外,还有很多非洲偷渡过来的黑人,还有那些欧洲大陆的白人,在这一人种混杂的区域,来自清朝的民众就成了被压榨的对象,因此他们纷纷向国内寄去书信,希望能够将他们带回国内。
程璧光就肩负着这一重要的任务,长达数十天的远洋航行,他终于来到了美洲大陆,并在这里购下了好几艘船只,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坐在归国的船上,等待着回家的日子。程璧光完美的完成了这两个任务,一旦回国等待着他的便是升官发财,除此之外那些在海外做了很多年生意的华人,回国就能够和自己的亲人团聚,他们在大海上各自做着心中的美梦,等待着回国的那一天尽快到来。
归国后发现早已改朝换代
漫长的海上航行终将有结束的一天,他们在远处看到了国家的海岸线,已经开始幻想上岸之后会受到的褒奖。他们回国后想要领工资,却发现整个街道和悬挂的旗帜显得有些特殊。更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街道上所有人的穿着打扮都变得与众不同,那标志性的辫子头也都不见了。如果这里不是程璧光的家乡,他或许会以为自己跑到了另外一个国家,抓住一个路边的行人询问,却发现大清早亡了,现在已经是民国时期。
程璧光出海执行任务的时候,知道国内的形势比较紧张,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国家改朝换代的时间竟然如此巧合,刚好是他在海外执行任务的时候。也怪不得他回国之后,没有等来想象中的热烈欢迎,甚至连他执行的这一任务,都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事情就好像是白做了一样。
结语
但程璧光是一个有学识有远见的人,他知道清朝灭亡已经是既成事实,那么眼下他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护民国,不要让社会再一次发生颠覆。巧合的是,他和孙中山是同乡,两人还是关系很好的朋友。1917年中山先生进行护法运动,程璧光率领自己掌管的舰队南下支持变法运动,却惨遭暗杀,结束了他的一生。
程璧光生于清朝末年,为清朝的发展尽心尽力做足了贡献,国家改朝换代时恰逢他在国外执行任务,因此没能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天。但归国之后他识大体,维护民国的合法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勇有谋的海军将领,值得我们为之纪念。
参考资料:《中国伦理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