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始终对扩张领土充满“激情”,除美国外,凡是跟其相邻的国家,没有一个不被它侵占过大片领土。但令人费解的是,当东欧准国家德左两次主动申请加入俄罗斯时,却遭到后者的无视,真可谓“送到嘴边的肥肉都不吃”。那么,德左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俄罗斯为何两次拒绝它的主动“投诚”?
德左,全称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又称德涅斯特河东岸共和国、外特尼尔斯坦共和国、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因位于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以东而得名,面积为4163平方公里,人口约50.5万,“首都”为蒂拉斯波尔。作为民族大融合的“样板”,德左的居民主要由3大民族构成,即摩尔多瓦族(占总人口的32.1%),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30.4%),乌克兰族(占总人口的28.8%)。
德左地理位置图
德左的历史比较复杂,它虽然自古以来便是摩尔多瓦族的聚居地,但长期遭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最终在1812年被割让给沙俄。二战初期,跟摩尔多瓦同源同种的罗马尼亚曾收复德左,但随着轴心国集团的溃败,苏联在1940年不仅收复德左,并且侵占原属罗马尼亚的北比萨拉比亚。随后,苏联将德左、北比萨拉比亚合并,组建名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权,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苏联重新占领德左后,对亲罗马尼亚分子进行大清洗,将数以万计的摩尔多瓦人放逐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并大量迁入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由此使得当地的民族构成发生巨变。不仅如此,在苏联政府的扶植下,俄罗斯人全面占据德左各级政府、企业、军队等要害部门的重要职务,摩尔多瓦族的角色则日益被边缘化,由此为两大民族的分歧、冲突埋下伏笔。
苏联军队
由于德左富含水力、矿产、森林等资源,加之苏联有意识加大对当地的投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使得德左成为摩尔达维亚经济基础最好的地区,长期贡献该加盟共和国GDP总值的40%、发电量的90%,居民收入远超其他地区。与此同时,为防止罗马尼亚重新染指德左,苏联红军第14军自1956年以来在此驻防。直至苏联解体,德河当局还保留了800人的军队,并装备有先进的坦克、米格战斗机。
在苏联的高压统治下,德左虽然与摩尔达维亚政府存在着不少的矛盾,但基本上还算是相安无事,可是随着摩尔达维亚谋求脱离苏联而独立,然后与罗马尼亚合并的势头愈发明显时,双方开始走向决裂。1989年3月,摩尔达维亚最高苏维埃规定摩尔多瓦语(罗马尼亚语分支)为国语,在官方场合限制使用俄语。1991年8月,摩尔达维亚正式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改国号为摩尔多瓦,并积极谋求与罗马尼亚实现统一。
支持罗、摩两国合并的民众
摩尔多瓦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无疑挫伤德左境内俄裔居民的情感,在他们看来,一旦罗、摩两国实现合并,自己必将沦为“二等公民”。虽然摩尔多瓦政府承诺给予德左自治地位、承诺一旦提出同罗马尼亚合并的问题,允许德左地区进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其最终归宿,但终究不能给予俄裔居民充足的安全感。最终,在俄罗斯的挑唆下,由俄族控制的德左当局在1990年9月宣布脱离摩尔多瓦而独立。
由于德左是摩尔多瓦经济水平最好的地区,加之境内居住着大量的摩尔多瓦族,因而摩尔多瓦政府绝不会容忍它走向分裂。1992年初,利用德左当局拒绝使用摩尔多瓦新国旗的契机,摩尔多瓦总统斯涅古尔以恢复地区秩序为名,派内务部队进入德左,而德左“总统”斯米尔诺夫则号召民众“奋起保卫祖国”。由此,摩尔多瓦政府军与德左伪军发生激烈交火,内战就此爆发。
摩尔多瓦政府派遣内务部队进入德左地区,内战爆发
摩尔多瓦内战爆发后,俄罗斯迅速介入,授意驻防德左的俄第14集团军(原苏联红军第14军)为叛军提供火炮、装甲车等重型装备,使得冲突规模迅速升级,在短短数月时间里,便导致德左约1500人丧生。摩尔多瓦内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最终在欧安会的调停下,摩尔多瓦政府与德左当局在1992年7月签订停火协议。作为停火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承诺将第14集团军撤出德左。
不过,一向喜欢“食言自肥”的俄罗斯根本没打算遵守承诺,在停火协议生效后,屡屡以各种借口拒绝摩尔多瓦要其撤军的要求,甚至还加派500名士兵以“维和部队”的名义在德左驻扎。不仅如此,俄罗斯资本还大举进入德左,作为德左支柱产业的钢铁、纺织、电力、天然气等部门,均被俄罗斯寡头所控制。总之,俄罗斯长期赖在德左不走,其阻止摩尔多瓦统一的意图非常明显。
驻防德左的俄罗斯第14集团军
德左虽然在俄罗斯的庇护下生存下来,但毕竟“国”小民寡、实力太弱,一旦“老大哥”对它撒手不管,必然很快会被摩尔多瓦“占领”。要避免这种糟糕的局面,唯有直接并入俄罗斯一条路可走。为此,德左当局在2006年举行所谓的“全民公投”,并依照“公投”结果,申请以自由邦的形式加入俄罗斯。2014年3月,就在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并入俄罗斯后,德左当局再次向俄提出合并提议。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侵略成性的国家,俄罗斯对领土一向充满“饥渴感”,除美国外,凡是跟其相邻的国家,没有一个不被它侵占过大片领土。所以,德左当局主动申请加入俄罗斯的提议,无异于将一块肥肉送到它的嘴边,焉有不吃的道理?但是令人倍感蹊跷的是,对德左当局的两次合并提议,俄罗斯政府均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迟迟不肯正式表态。
普京两度拒绝德左加入俄罗斯的申请
其实,俄罗斯之所以不愿吞并德左,有其不得已的“苦衷”。首先,德左跟俄罗斯本土相隔甚远,如果将其吞并,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战事,一旦不能保住这片新领土,“世界第二军事大国”的脸面往哪里搁?其次,俄罗斯一旦吞并德左,必然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制裁,其力度绝非它所能承受。因此,对于俄罗斯来讲,拒绝德左加入本国的申请,但永久保持在该“国”的军事存在,在实际上控制该地区,并将其变为遏制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的“桥头堡”,无疑才是再好不过的安排。
在俄罗斯的保护下,如今的德左“建国”已有29年时间,并且依旧保留着浓厚的“苏联情节”,不仅国旗、国徽仍然带有镰刀和锤头,政府大楼前矗立着列宁的雕像,而且继续实行计划经济,就连货币也依旧称之为卢布。不过,对于这个“红色政权”,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予以承认,仅有阿布哈兹、纳卡、南奥塞梯等屈指可数的准国家跟它建立起所谓的“外交关系”,真可谓极度孤独。
蒂拉斯波尔
与此同时,经过长期的战乱和经济封锁,昔日繁华富庶的德左物产资源匮乏,民众生活艰难,为生存做起了很多非法生意。按照外媒的报道,如今的德左已经沦为一个向国际恐怖集团提供武器的基地,以及商品走私、贩卖毒品、拐卖妇女儿童的集散地,在欧洲的形象极差。德左将来能否迎来新生,实在是令人迷茫。
参考书目
孙占林:《摩尔多瓦战火与摩俄纷争》,《瞭望》1992年第13期。
毕洪业:《摩尔多瓦“德左”问题解读》,《国际研究参考》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