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盛衰兴败,也许每个朝代的繁荣景象各不相同,但各个朝代的衰落都有迹可循,那就是奢靡之风的先行。鲁迅先生也曾指出奢侈和淫靡是社会崩溃腐化的现象,如盛唐缤纷只闪耀一瞬,如晚清沸于点点温水。
一、片甲不下海,丧权辱国约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晚清政府沦亡的最大原因不外乎是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选择"片甲不下海"。
这也使我国错过了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时期,无法与进行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相抗衡,最终在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泱泱大国就这样成为案板上一块待宰的肥肉。
五千年的积累,被挥霍一空。清政府的短浅见识和铺张浪费的习性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西方列强强势打开了我国国门,用一份份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领土和巨额钱财。其中,《辛丑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最屈辱的条约,其9.8亿两白银的赔偿金额令我国陷入囹圄,无法承担债务却依然选择穷奢极欲的皇室只能把这份债算在百姓和官员头上。
二、国库散尽续奢华,横征暴敛低薪臣
即使战争失败了,皇室的颜面可不能失,当时清政府的年收入是4亿两白银左右,而宋朝时的年收入不过几百万两,乾嘉盛世时,由于雍正的力挽狂澜,国家的年收入也不过五千万两白银,清政府时期的年收入几乎是以前的十倍。如此富裕的国库却依然入不敷出。
因不平等条约欠下的外债有13亿之多,但皇家上下依旧是一片奢靡的现象,做着"大国"的万岁千秋梦,甚至慈禧太后为了办自己60岁的生日宴时,她身边的大臣极尽谄媚之能事,为她订做了几百件衣服,把北洋军舰的经费都花掉了,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与此脱不开关系。
她一个人就有一个专门放衣服的库房,里面单一个季度的服装就有两千多件,她生前甚至来不及穿这些衣服。就连她死后的丧葬事宜都奢靡至极,陪葬品的价值甚至达到了数亿两白银。
穷途末路之际,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战事连连,再加上政府的苛捐杂税,有些人甚至连饭都吃不起。
而朝中大臣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清朝末年,政府实行"低薪制",看看曾国藩这样的官员一年的3万元年薪,就知道当时的清政府有多么腐败无能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国家是不会置官员的生存于不顾的。
即使后来他的官职升高,一年的年薪也不够他上下打点办公所需,而清政府是不会给官员任何补贴的。曾国藩一生勤俭持守,可也一辈子都在为钱发愁。
三、佞臣弄权荣富贵,忠骨难为尽职守
清政府发的低廉薪资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都是不够用的,何况还有一些人本来就性格贪婪,所以官场上的贪污腐败现象泛滥成灾,身居要职的官员可以辗转腾挪的地方太多了,帮忙探路,帮忙说话,都是他们灰色收入的来源。
而曾国藩却从来不参与这些事情。他亲眼目睹了朝堂上的蝇营狗苟与派系争斗,并与之斡旋。曾国藩作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廉洁官员,坚决不与贪官败类同流合污,但在他的家书中却暴露了他斗争的艰难。
清廉一直是历代官员的彪炳,有名的海瑞便是这一形象的代名词,而与之相反的就是贪官和珅,暂且不论个人的智力和才华,廉洁与否便是判断官员性质的首要条件,而有志于立德立功立言的曾国藩更是不屑于做官发财。
他曾经在家书中写到自从30岁以来,以做官发财为耻辱,更是为把做官发财的钱留给子孙而感到羞耻。他还曾立誓远离做官发财这件事,但是想要做到却非常艰难。
有时候,曾国藩甚至付不起回家的路费。但是等他升职加薪后,他的境况并没有因此变好,因为他要负责的部门更多,交通费也水涨船高,他甚至在京城欠下了不少银子,借钱成了家常便饭,他把每一笔欠下的债都记下来,渐渐增加到一千多两。
曾国藩非常思念家人,但是因为欠了很多债,甚至无法拿出回家的路费。而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圈子里想要独善其身更是困难。
曾国藩也羡慕过收受钱财的人,因为他实在是太穷了,他曾在日记里记载了自己做梦看见别人发财而非常艳羡,醒来后为此痛苦不已的事情:"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
曾国藩因为钱财之事忧心的事处处可见,他还在日记中记载了自己需要为祖父祝寿收份子钱来度过难关的事情。作为一国栋梁,他整日却因为这些事情不得安心,。看看曾国藩一个月的工资,就知道清政府有多腐朽了。
曾国藩一生奉行"俭以养廉,直而能忍",兢兢业业地救国民于水火之中,但还是无法阻止腐败的清政府的覆灭。奢靡之风的教训可见一斑。
奢侈和挥霍会让人迷失在无边的物欲里,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因奢侈而道德败坏最终把家产挥霍一空的例子今天仍有所见。
不珍惜敛俭,不懂得拼搏不易的子孙很难有自己坚强的意志,如果把父辈的资产当作理所当然而物极穷奢,最终也逃不过衰亡的命运。对此,曾国藩也做出了表率,他的"一品宰相"的名号就是因为每餐只吃一品菜而得来的。
"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简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节俭的品质会使人不求于人,不愧于己,内心安然自得,过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而穷奢极欲则是落败的预兆和先声,会把人拖进一无所有的渊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