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绥靖政策背后,美国用乾坤大挪移,用德国赔款绑架整个欧洲
二战时候的绥靖政策,无疑是后世备受诟病的战争爆发点,英法两国的步步退让,还有希特勒德国的一次次重复毁约,给了世人一个约定俗成的印象。
不是希特勒太强大,而是英法政治家太软弱。
(英法的绥靖政策)
可事实真相真如此吗?有些事回看历史就能明白真相了。
一战后的德国,因为巨额赔款无钱偿付,不断赖账,又因为《凡尔赛合约》中不同以往战争赔款的相关规定,有了和协约国谈判的底气。
再加上美国刻意拉偏架放纵和德国金融天才沙赫特的努力,让德国用一种美国乐见的,德国乐意的方式,狠狠坑了英法两国一把。
这个事情的起点,就是1924年4月9日拟定的解决赔款问题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计划从拟定到施行,经过了一个月的讨论,并在同年9月1日生效。
计划简言之,就是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很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高尚道德观在内,浓浓的美式风格,让我们知道这必定是美国的手笔。
事实却也如此,整个计划都是在美国力主协约国监督下进行的。
(资本的力量)
计划要求德国改组德意志银行,通过向协约国贷款实行了货币改革。
用协约国给的8亿金马克(1.9亿美元)作为储备金,进行地租马克改革,重新稳定了德国货币,让原本疯狂的德国通货膨胀,变成了过去时。
这套路,相当于用协约国的钱给德国经济恢复活力,在等德国慢慢恢复后,逐年支付赔偿。
看似合理的方案,在经过数轮博弈后,以逼迫法国撤出鲁尔为条件获得了德国认可。
计划实行之后,德国确实获得了还款保障,也获得了比还款更多的金融贷款,而且赚的贷款更多更多。截止1931年为止,恢复了经济活力的德国,支付了11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但也获得了英法美(主要是美国)等国的各种贷款210亿金马克。
这一进一出,相当于德国在支付了战争赔款之后,还通过各种贷款,获得了100亿金马克的借贷收入。
按照账面看,不仅没有亏钱,反而还收获了现金流。
(德国自力更生也是仰赖资金扶持)
美国这样做的用意其实也很明显。
首选:美国力主用金融贷款方式,恢复德国经济的同时,也让德国真正具有了战争赔偿的能力,这在当时而言,无疑是大大缓解同英法,特别是法国的矛盾。
英法拿了钱不闹事,德国拿了钱发展生产还有收益。
其次:美国力主推动的《道威斯计划》,通过法国撤军鲁尔区,让原本由法国主导的对德战争赔偿,变成了由美国为主多国支配机制下的利益共同体。
再次:美国用主导对德战争赔偿的方式,通过一出乾坤大挪移,为美国私人资本流入德国,和从协约国收回战争外债创造了条件。将欧美资本深度绑定在了一起。
最后:美国通过明面上的帮扶德国,在全世界推行了他的那一套金融体系,将华尔街的规则,推行到全世界,目的其实很简单,动摇英国的金融霸权。
而这一切能成功的根源,则在于美国处于最好的时代。
那个时候的美国,正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柯立芝繁荣时期,咆哮的20年代,美国资本需要投资市场,国内投资完了,然后无处可投了,见到一个可以投资的,还有机会投资,更有收益的国家,当然如见到了亲人。
《道威斯计划》开始后到1931年7月,德国支付了110亿金马克(约合27亿美元)赔款。
同期获得的英美等国贷款是210亿金马克(约合50亿美元),其中美国给了22.5亿美元,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的战争外债本息收入是多少?答案是20亿美元。
(咆哮的柯立芝时代)
如此巧合的数据犹如一个巧妙的逻辑闭环。
美国给予德国贷款-----德国用贷款收益支付协约国战争赔款------英法等协约国用战争赔款支付美国外债-----德国贷款成金融市场的国债
这无疑是利生利的循环圈,美国在这场自己主导的战争赔付计划中,用资本输出赚了两遍钱。第一笔,德国的贷款利息和企业分红,第二笔,英法的战争外债利息收益和利差。
这算盘打得飞响背后,就是美国的双杀双赢,各国也偿还了外债,可谓皆大欢喜.....
但这样一个循环圈,却有一个致命的弊端。
那就是曾经的德国与协约国间债务,变成了德国与德国国债持有人间债务。债务归属权的转移,让德国的国债成了被全世界金融资本共同投资的产品。
全世界都成了德国国债的投资者,那么他们会如何做?
答案当然是主动推动德国的经济腾飞,保障德国的经济繁荣,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
这对德国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天才的经济设计师沙赫特,在美国乾坤大挪移配合之下,将全球资本的利益和德国的国家利益完成了绑定。绑定过后的德国,成了全世界资本的心头好。
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不遗余力地力保德国经济。
这也是为何1928年德国发生经济萧条,声称就快要破产。
全世界金融市场大为恐慌,进而通过影响政治,在那一年通过了新的“杨格计划”进一步减免德国战争赔偿的根源所在。金融资本的目的,就是保障自己手中投资的德国债券安全。
于是在新提出的“杨格计划”中,协约国将德国战争赔款缩减到263亿美元,分59年付清。
这大幅度减少的赔偿,看似是对德国人民好,其实是要让德国人优先保障德国国债的收益,而不是保障战争赔款。
(连续的扶持)-
属于债务优先偿付顺序的对调,可不是真发善心。
精明的德国人一见如此情况,哪有不上的道理,天才的沙赫特又一次出马,通过一轮轮谈判,为自己的祖国带来了一个更优厚的条件。
沙赫特将提议中已经大幅减免的战争赔款,又打了个骨折。
签署了一份每年只需付赔款额1/3,剩下部分推迟偿付的计划。
这样的条件谈成后,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已然微乎其微,国际资本关注的国债收益,成了德国经济红利支出的大头,有限保障资本利益成了欧洲所有利益相关国的共识!
至于曾经的战争赔款?那是国家的事和金融资本又有啥关系。
但,这样的趋势依旧没完。
1929年由美国而来的大萧条席卷全世界,眼见于此,美国总统胡佛手迫于资本压力,干脆提议暂停90%的德国赔偿,这暂停九成离全免也不远了。
到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已席卷全世界,未能幸免的德国,深受其害。
赔付能力自然受到极大影响。急于保障投资收益的金融资本,开始物色一个能改变德国经济窘境的人物,或者说能符合战略诉求的人物。
(希特勒登场)
他们选来选去,选上了曾经投资过的一个小党纳粹党的党魁希特勒。那时的希特勒,高呼“政府无能”,攻击《凡尔赛和约》,奉行“社会主义”是德国问题的关键。
随后他又用一连串对国计民生的承诺,如“让德国每户人家餐桌上都有牛奶与面包”还有一系列提振经济,扩大就业的政策,成就了自己德国第一人的身份。
那么这样的希特勒为何会成为金融资本的宠儿?答案有也仅和一个因素有关。
那就是国际金融资本,需要一个可控的国家,去对峙新生崛起的苏联,并和共产主义运动竞争。一战后崛起的苏联,成了原有世界格局的最大威胁。
如果让计划经济这一先进制度,成了新的世界游戏规则,金融资本将无处可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扶德抑苏成了金融资本的共识,因为新经济形态上的敌人,比一个强悍的德国,更加可怕。
(二战前的苏联)
希特勒就这样借助金融资本的扶持,还有金融资本的需要,成了德国第一人。
希特勒是个听话的傀儡吗?由结果而言答案当然是:NO。
上台之后的希特勒立马就拒绝了履行《凡尔赛和约》及赔偿条款,开始公然对抗协约国。
他如此做的底气就源自背后那无数的国际金融资本,只要满足了他们的诉求,自己做什么都不用负责,因为他们才是决定各国经济命脉的关键。
由此,才有了各国对于希特勒德国步步紧逼的绥靖政策出现。
挟资本以令欧洲的希特勒,手握资本这尚方宝剑,成了各国都不愿意得罪的存在。
得罪了他,一不做二不休撕毁国债,金融投资者的投入不就血本无归了吗。
政治从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服从于经济存在的,当经济利益大过政治利益的时候,政治当然靠边站。精明的希特勒深知德国的仰仗到底在哪里,才有了后续不断地疯狂试探。
(德国的疯狂试探)
试探过后,英f法不断妥协,美国一直刻意默许。
1935年3月,希特勒重整军备,英法忍了。
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不管国际局势如何,这等于变相默许德国崛起。
1936年3月,希特勒公然进占莱茵区非军事区,英法又忍了。
1936年8月,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他们以为这是德国对峙苏联的投名状)
1938年3月,英法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求“一代人的和平”。
(魔鬼出炉)
这一切退让背后有两-个诉求。
第一:保障德国国债的安全,第二:推动纳粹德国进攻苏联。
那一刻的英法,是无奈的,他们无力制衡失控的德国,唯有美国特别开心!
美国为何开心?因为他赚了两份钱啊,即便亏了一份损失也不大,反而获利更多啊。
除了收益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德国国债收益相较于打垮英法而言,其实并不算什么。
美国的如意算盘,一直是削弱英法,获得世界霸权。
行文至此,不由想重复美国的乾坤大挪移功法。
美国给予德国贷款-----德国用贷款收益支付协约国战争赔款------英法等协约国用战争赔款支付美国外债-----德国贷款成金融市场的国债
这功法,跟今日的世界何其相似啊?
可借钱能永续吗?答案是不能!
既然不能永续那么会如何?答案只有两种,要么赖账,要么破产。
由此就有了下一篇的主题:1936年德国国债暴跌,希特勒决意发动战争,借钱太多的国家都会赖账
这个主题,其实也可以引申到今日的世界,当借钱太多,进而绑架全世界之后,欠债国的命运会如何,其实也有前车之鉴,这前车之鉴就是纳粹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