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可以说贪官不少,而贪污是官员的福利之一,也是当官的源动力。从清朝立国就开启收买模式,以及继承晚明官僚集团的腐败行为。经历雍正帝的整顿,才得以扭转危机。只不过到乾隆时期,腐败之风更是盛行。
这与他晚期的放纵有关,也是大清的体制决定贪腐问题不可清理。否则容易动摇国本,而晚清灭亡也是因为国库收入难以挡住官员的索取。最终在内外压力下轰然崩塌,而后的债务问题也由民国北洋继承。
这个问题直到新中国才得以结束,可见清朝贪污文化与官僚集团的腐败达到一定新境界。超出任何一朝的界限,并且形成特殊的官场文化。“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是那时的真实写照,否则官场混不下去。
清朝第一个大贪官可以说是和珅,以至于其被收押,而财产被清理时,足够国库多年使用。这让嘉庆很不解,不得不问以贪这么多钱,能花玩完吗?和珅的回到让嘉庆无语,这不是其个人原因,但此时又不都被处理。直到晚年才意识到问题所在,而大清已经无法治理贪腐,
和珅之贪为谁忙
清朝的贪腐问题是官场都明白的潜规则,只不过碰上不讲规则的雍正,这股歪风被刹住。但是在乾隆时期,因为雍正攒下的家底比较丰厚,而其本人又是好大喜功,就不可避免开始有奢华之风。
而国力与国库的财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加之当前大清还是处于鼎盛时期。作为帝国掌控者的乾隆找不到方向,以为自己作出的功绩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为此开始大肆享乐起来,只不过需要有人买单。
而这个最佳爱人选就是和珅,其不是是满人,还比较有才,精通四门语言(满、蒙、汉、藏)。球儿擅长政务处理嗯能够力,算是一个满人杰出的人才。最主要的是会来事,直到乾隆想要啥,而且能够极尽全力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乾隆与和珅君臣搭档中,始终保持着一定的默契度。基本上和珅所得的一切财富与权力都是乾隆所赐,也是为乾隆办事。算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孤臣。其一生荣辱皆系于乾隆一人,因此这种忠心又听话,还能捞钱的和珅自然是乾隆的好奴才。
只不过权力是个好东西,所用之人必须具备一定尺度,否则钟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和珅自以为有乾隆罩着,又与乾隆是儿女亲家,成为皇亲国戚,已经处于不败之地。而且是乾隆最知心的话事人,属于天子近臣。
为此行为也不知道收敛什么,甚至公然进行越权行动。尤其是在嘉庆帝继位时,经过一年的适应期。双方进行政治试探,让和珅放下戒心,开始自己的二次作死行为,也导致其最后的崩溃。而嘉庆当时因为太上皇在,只能忍忍退让,只等待最后的一击。
嘉庆帝问罪为何无语
直到乾隆老死,嘉庆帝亲政,才开始对于和珅进行火速打击,使得和珅直接倒台。历时半月就把和珅拿下,其所贪财富收为国用。只不过其财富太多,让嘉庆帝感到惊讶。为此不得不问和珅:“你贪这么多钱,能花得完吗?”
和珅直接说出自己的情况,说出不得已的实情,那就是“自己虽然贪渎成性,但亦是情非得已。权威与金钱挂钩,迷失自己的本心。只是私心,但是也是官场现状常态。而最主要的就是所贪的钱财,大半用于先帝两次南巡以及宫殿和享乐上,这是公心”。
大清的情况我只是比较突出,但是官员十有七八是贪污,只能震慑不能根除。只是官场那个弊病,但是不能处理,一旦处理大清就会灭掉根基。对于清朝的贪污原罪问题,让嘉庆帝久久无语。
起码没有想到最大的老虎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但是事情已经这样,只能办成铁案。以和珅作为典型,震慑官场的腐败行为。只是没有成功,到晚年也只能默认这一情况,自己的改革是失败,而明白和珅所说的是正确的。
结语大清的问题是制度建立之初,就已经定型的。当初是不得已的苦衷,为快速稳定前明江山。与卖国集团与汉奸集团进行合作,保住官僚集团的贪腐权力,用金钱拉拢所有既得利益者,最终得到自己的王朝稳固。
大清不吝啬封赏,封王拜爵,高官厚禄,使得前明投降派纷纷来投,减少统治中原的阻力。只不过在当时适用,到中晚期其面临国家根基侵蚀问题。甚至已经腐败到根子里,使得王朝统治出现裂痕,直到最后崩塌。和珅看出问题,只不过没有能力改变,自己插手可能还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