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雍正王朝:最可惜的君臣情谊,雍正和邬思道

雍正王朝:最可惜的君臣情谊,雍正和邬思道

每每看到"人生若只初相见"时,我在脑中浮现的绝对不是什么痴男怨女,而是雍正和邬思道这对君臣。当年雍亲王求贤若渴,派遣年羹尧四处寻找邬思道,第一次夜探邬思道慎之又慎,竟然只是看了看,还没说上话就先走了。后来邬思道助四爷在并无多少胜算的情况之下取得九子夺嫡的胜利,他算无遗策,将朝堂之上皇子之间的争斗、臣子之间的较劲看得一清二楚,他让四爷重用年羹尧,也叫他防着年羹尧。只要是他预言过的事情,没有一个不准的。四爷虽然精明聪慧,但是一旦离了邬思道,就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毕竟他一人能力有限,当年面对几个兄弟,有邬思道帮助尚有余力,后来面对整个朝堂,他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邬思道是一个倔强的文人,即便是戴罪之身,即便身有残疾,依旧难掩身上的傲气。在小说之中,雍正第一次看见邬思道时,心中暗想,他在年轻时一定是个美男子,可见邬思道的气场。邬思道被四爷"请来",心中早知他心中想的是什么,所以刚刚入了王府的邬思道自带一股傲气,这是他给四爷的"下马威",一方面试探四爷的诚意,一方面也要为自己将来争取话语权,不能刚开始就卑躬屈膝。

邬先生和四爷正式见面的这一场,邬先生就让四爷一群人等在门外,高无庸在旁催了几声。高无庸和四福晋一样,只当邬先生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甚至还因为他身有前科,腿上有伤,多少有点看不起他。邬先生对这种态度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气定神闲地等着秋月为他整理好衣服。

邬思道刚开始对四爷的预想是怎样的,剧中没有具体介绍,但是从他看到门外仗势那吃惊的眼神就可以大致猜出来,他定没有想到四爷会这么快回来,并且亲自来迎他。

这出戏中,四爷对于邬思道的诚意是非常明显的。他先恭恭敬敬给邬思道做了一揖,一拜到底,并且非常谦虚地对邬先生说:"我在外面办差多日不归,您在舍下受委屈了。"邬先生在王府里面有秋月亲自照顾,四福晋也是个做事周全的人,邬先生在这里自然不会受什么委屈。四爷一个"您",一个"舍下"把邬思道抬得很高,邬思道想要摆架子也摆不住了,马上丢下拐杖回了四爷的礼。

四爷如此郑重,带着老婆孩子一齐来迎邬先生,无非就是想要给邬先生一个隆重的拜师礼,而且是按照汉人的礼仪,让弘历和弘时两位世子,在家中正殿堂上向邬先生行拜师的礼节。邬先生本是拒绝给两位世子做老师的,但在四爷的盛情之下,根本没有回绝的理由啊。

在当时满人普遍看不起汉人的大环境之下,四爷如此礼贤下士是十分难得的,他这么做也是啊在全府面前表示,邬先生身份不同于其他的幕僚,必须要谨慎服侍,恭敬对待。

当天晚上,邬思道和四爷秉烛夜谈,邬先生开门见山,问四爷为什么偏要他来做世子的老师。四爷沉吟片刻,背出了一段文章。而这段文章,正是十年前让邬思道获罪下狱的文章。

"朝廷待其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矣!独不感天听若雷,神目如电。

呜呼!吾辈进退不苟,死生惟命,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儆天下墨吏!"

朝廷待你二人不薄,而你二人其心可诛!你们难道不知天上有神明,你们所做的一切都逃不过天听,逃不过神的眼睛。我等天子门生,可以不顾功名,不顾生死,也一定要请到尚方宝剑,将你二人的头颅砍下,警示这天下的贪官污吏!

想象一下,十年前,邬先生还是豪气万丈的学子,因为看不惯当年科场舞弊的黑暗,写下了这篇讨伐贪官污吏的文章,却被当做妖言惑众被抓了起来,打断了腿!四爷将这篇一字不漏的背下来,让邬先生十分激动,眼中隐隐都有泪水。

后来四爷面对吏部案贪官污吏之时气愤异常,对邬先生说自己要向康熙毛遂自荐,将这些朝廷的祸害全部清除。邬先生却让他忍着,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十年的牢狱生活,已经让邬先生换了一个人,他不再是那个面对贪官污吏敢于发声的勇士了。但是当四爷背出这些文字,重新燃起邬先生心中的慷慨激昂之时,邬先生终究折服,以残病之躯,呕心沥血辅佐四爷。

在和邬先生把酒诉衷肠之时,四爷尚未确定夺嫡之心,只埋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后来在清理亏空之时对太子太过失望才开始考虑夺嫡的。但是邬先生不同,他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在今夜之后,四爷就是他要辅佐的皇帝。因为邬思道始终忘不了惩治天下贪官污吏的理想,即便他已经被现实打磨得十分圆滑,他依旧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当他明白只有四爷才能实现他的理想之时,他毫不犹豫地留在了四爷的身边。

在后来发生的种种事情之后,邬先生不停暗示四爷,让他明确了自己的夺嫡之心。为了能够上位,邬先生也曾背弃仁义之道,做了不光彩的事情,比如他们两人对年羹尧夜屠江夏镇的态度,明显是纵容的。四爷和邬先生的相互托付是建立在匡扶社稷、肃清贪官污吏的前提之下的,而邬先生万万没有想到,是他亲手将四爷推上了皇位,也将自己推向了深渊。

在亲眼目睹雍正杀坎儿灭口之后,邬先生就已经知道,四爷终究不是良善之辈。为了万无一失,这些在潜邸之中知晓雍正秘密,或者帮他暗地里做过事情的家仆,一定难逃被杀。所以这对曾经合作无间,目标一致的君臣,最终还是走向了陌路。

一个是草木皆兵,不敢再信任别人的老人;一个是精明缜密,从不给自己留下隐患的君王。那夜秉烛夜谈的知心和豪情犹然在耳,再次秉烛相见,却是雍正登基生死谈判之时。邬思道以"半隐归"为条件,向雍正求了一条生路,此后无论雍正怎么找他,他都避而不见。不是邬先生狠心绝情,也不是雍正过河拆桥。一个皇帝一生要和多少人打交道,前一日还是心腹大臣,后一日就非杀不可,这本就是常态。

雍正和邬先生终究无法成为千古流放的君臣,一是因为邬先生为雍正做了太多的"暗事",终究上不了台面;二也是他们的君臣缘分终究因为信任缺失而生生掐断。不知这两人在余生可曾悲叹过,曾经在彼此身上找到信仰和走下去的力量、互相扶持着走向巅峰的两人,最终到死都不能再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君臣,雍正,四爷,朝廷,天下,情谊,邬思道,邬先生,王朝,贪官污吏,观点评论,年羹尧,雍正,四爷,邬思道,邬先生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君臣,雍正,四爷,朝廷,天下,情谊,邬思道,邬先生,王朝,贪官污吏,观点评论,年羹尧,雍正,四爷,邬思道,邬先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君臣,雍正,四爷,朝廷,天下,情谊,邬思道,邬先生,王朝,贪官污吏,观点评论,年羹尧,雍正,四爷,邬思道,邬先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