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明朝和清朝都是比较善于总结前朝经验的国家,如果清朝觉得明朝好用的制度肯定都留下来了,所以朱元璋这招画个圈圈住藩王的制度,清朝是没兴趣的。朱元璋曾经总结过最容易引起国家政权问题的几大害:女人、太监、外戚、权臣、藩王、蛮夷。所以在对待藩王的问题上,他也下了一套功夫。
藩王“不临民”、“不裂土”。斩断了他们造反的经济基础。坚持嫡长子继承制。意思是其他人想都不要想了,你们谁上都得位不正。朕的嫡子死了还有嫡长孙。不许随意进入京城,藩王之间,藩王和大臣之间不可私自交流心得,交流就是造反。这样一来,造反必须需要的几点:钱,人,还有官员的支持,仿佛都被死死牵制住了。但是别忘了,藩王是有军权的,而且天高皇帝远,所以明朝藩王还是有造反现象的,最典型的就是朱棣了,朱棣利用的是清君侧的名义,而且当时藩王和官员们对朱允炆非常不满,朱棣一打进京城就没怎么受到反抗。在实践之后,朱棣深切地领悟到了藩王制度的漏洞,赶紧将它修补完全。
明朝的藩王制度控制造反的确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他的弊病也是很大的,甚至于可以说就是这些藩王拖垮了明朝。他们在地方时作威作福,又不受法律制约,疯狂生育越来越多,每一个带着老朱家血液的小孩,明朝皇帝都要硬着头皮去养着。而且某些藩王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激化了政府与平民的矛盾……种种劣势让清朝连连摇头,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清朝亲王没有绝对的世袭制度,除了铁帽子王,其他的每生一个后代就降一级,你没有实力拿功勋,最后越降越低,皇帝也不认你这个亲戚。清朝的亲王全部留在京城集中管制,离开京城60里外没有上报的话就必须给予警告。亲王手下只有侍卫,没有兵权。和明朝一样,亲王和亲王之间,亲王了大臣之间的交往是在严密监控之下的。
很显然,清朝这套亲王制度就是建立在明朝的教训之上的,也沿用了一些可以沿用的地方。总体来说,清朝的亲王制度更加健全一些。不过无论是哪个朝代,肯定有一部分猪一样只知道吃国家的、丝毫不知进取的皇亲国戚在,这个是避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