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如果用噬土成性来评价俄罗斯,一点都不为过。
作为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自诞生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领土扩张的步伐,其疆域面积也是日益辽阔。
由于清朝积贫积弱,当时的俄国,成为侵占大清土地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更是贪婪地提出了狂妄之极的“黄色俄罗斯”计划。
一、“黄色俄罗斯”计划的诞生。
19世纪,农奴制改革以后,沙俄的国力得到迅速发展,在扩张方向的选择上,俄国内部形成了西方派和东方派两大阵营。
西方派认为,应该以强大的欧洲腹地作为领土扩张对象,通过控制欧洲,来掌控世界话语权;而东方派却认为,欧洲国家过于强大,难以臣服,倒是东方的大清王朝、朝鲜、日本实力较弱,更容易实现扩张和控制,而且得手后还能继续向富饶的美洲扩张。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遭到英法土意围殴战败,西进战略严重受挫。因此,东方派不失时机,向沙皇提出“黄色俄罗斯”计划。
在这份方案中,俄国人用一条直线,把中俄边境的乔戈里峰到海参崴连起来,北面归俄国,南面属于清朝。意图把长城以北,变为黄色人种为主的俄罗斯领土。可谓是野心勃勃,狂妄之极。
沙皇尼古拉二世对于“黄色俄罗斯”计划非常满意,因为该计划一旦成功实施,俄国将在太平洋沿岸,获得一处梦寐以求远东不冻港,并以此为据点,将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全部纳入沙俄版图。再不济,也要把肥沃的东北成功吞并。
虽然俄国人对我国东北地区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望,但是俄罗斯人所处的东欧平原,距离东北实在太过遥远。如果从东欧出兵东北,行军将长达数月之久,再加上两地之间,还隔着极寒之地西伯利亚。在这种条件下长途行军,可能军队还没有到东北,非战斗减员就能让俄军知难而退。
西伯利亚倒是离东北很近,而且属于沙俄的领地。但西伯利亚地区常年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极其艰苦,人烟稀少,根本没有可征用的兵源,更缺乏支撑建立军队驻地的资源。如果以它作为根据地向清朝发动战争,很难保证能取得胜利。
当然俄国人还可以采用分裂吞并的惯用手法。但是自从清末闯关东运动兴起后,大量汉人移居东北,逐渐成为东北的主体民族。通过制造民族矛盾,将东北分裂出清朝也不太现实。
三、来自日本的争夺。
比起沙俄,狭小的太平洋岛国日本,对于东北三省的渴望要更加强烈。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曾经提出,割占东北的辽东半岛,只是由于俄国从中作梗,没有得偿所愿。
日本和东北的距离,就要近得多了。而且日本有一支强有力的现代化军队,实力上并不输给俄国。
两国对于东北地区的战争争夺,最终在1904年以战争形式爆发。远道而来的俄军果然斗志全无,惨遭失败。
我国东北人民的顽强抵抗,也是俄国始料未及的。
从1900年沙俄军队大举入侵东北开始,驻守东北的清军和当地的平民,向俄国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反击。
东北军民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俄军打起了游击消耗战。这对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沙俄,是难以承受的。
五、西方列强的阻挠。
西方列强对于俄罗斯企图独吞东北的企图,早有警惕。面对羸弱不堪的清朝,谁不想来分一杯羹呢?
英国早在1858年《天津条约》中,就已经将辽宁营口定为英国的通商口岸,向东北地区倾销商品,进行农产品掠夺。美国也看到了东三省的商业潜力和战略地位,开始进入东北和俄国抗衡。
一旦让俄国“黄色俄罗斯”计划得逞,那么英美在东北苦心经营的倾销体系和掠夺行为将难以为继,这绝对是英美不愿意接受的。
于是,美国率先站出来,提出维护清朝领土的完整,反对俄国吞并东北。英国则直接支持日本向俄国宣战,争夺东北。战争爆发后,英美还向日本提供大量的军火和贷款,确保日本赢得了胜利。
1904年日俄战争的惨败,标志着俄国“黄色俄罗斯”计划彻底破产。昔日野心勃勃的沙俄,不得不放弃吞并东北的梦想,将扩张的触角,重新转向欧洲。
(参考资料:《论沙俄“黄俄罗斯”计划的破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