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于传尔丹兵败,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康熙为了鼓舞斗志,决定在众皇子中选一人封为大将军王,领兵100000平定西北。并且这次给了这位大将军王超出一般的规格。
这让众皇子认为,谁要是当上了这个大将军王,未来的皇位必定是非他莫属。退一步说就算皇位与他无缘,可是凭借他手上的十万大军,万一京师有什么风吹草动,他想要控制京师应该是易如反掌。
整个守卫京师的丰台大营,西山锐键营以及步兵统领衙门的整个兵力也不足2万。因此众皇子对这个大将军王都是势在必得,以便在夺嫡的时候进可攻退可守,八爷一开始也想得到这个大将军王的位置。
而且根据邬思道的分析,西北传尔丹的失败并不是传尔丹的轻敌冒进导致全军覆没,而是老八老十四故意为之。传尔丹身经百战他不可能不知道轻敌冒进的后果,而最终他却因此而失败,则是由于掌管户部的老八故意不给他及时提供粮草。
掌管兵部的老十四又加紧催促传尔丹找到叛军与之决一死战,因此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传尔丹倾巢而出与之决战,毕竟在他们看来只有传传尔丹兵败,康熙才有可能从众皇子中挑选一人当这个大将军王领兵出战。
而事实上也正如老八和老十四所想,康熙决定从众皇子中来挑选这个大将军王,代替康熙出征,一开始时老八和老十四也因这个大将军王闹得不愉快,老八认为老十四虽然支持自己也还是别有用心的,可是让老八没有想到得是。
平常和老十四不和的老四胤禛居然站出来推荐老十四当这个大将军王,那么当初老四难道不害怕老十四在拥有十万大军后对自己不利吗?聪明的邬思道认为要想控制这十万大军,那么陕甘总督非年羹尧莫属。
虽然西北大将军王的粮草补给是由户部直接拔款,但是它却是由陕甘总督全权负责的。于是胤禛借年羹尧之手为老十四送来了许多宝贝孝敬乌雅氏德妃,胤禛也在母亲的生日宴上向母亲请命,他要保举老十四当这个大将军王。
这不仅让乌雅氏觉得他们兄弟齐心,更让老十四认为打虎还得亲兄弟,并与胤禛交换条件,如果他能当上这个大将军王,他一定保举年羹尧为陕甘总督。由于在众皇子中能带兵打仗的只有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祥因太子之事被囚禁在宗人府。
大将军王一职只能落在老十四身上,而之后老十四顺利夺得大将军王一职,年羹尧也因他保举成为陕甘总督。不过让人奇怪的是拥有十万大军的老十四在康熙驾崩后,面对胤禛的一纸诏书虽是百般的刁难,却也只能乖乖就范,毫无反抗之力。
不过在他的心中雍正即位一定是修改了诏书,自己才是康熙指定的接班人,因此他在路上也责问图里琛康熙把大传究竟是传给谁的。到了京城也拒不给新帝跪拜之礼,并且大闹灵堂差点让雍正下不了台。
按照老十四的性格,他手握重兵一定不会乖乖就范。但是当初选大将军王时,雍正也曾有心想要推荐胤祥为大将军王好将功赎罪,但是邬思道却直接给否定了雍正的想法,在邬思道看来所谓的传尔丹兵败完全是老八和老十四故意为之。
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通过传尔丹兵败借机控制西北的兵权,若是胤祥当上了这个大将军王,结果肯定和传尔丹结局一样。因此只能是老十四当上这个大将军王,老八才不会从中作梗,西北的战局也才能稳定下来。
可是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十四在西北的粮草完全掌握在陕甘总督年羹尧的手上,这也正是邬思道的高明之处,他让雍正保举老十四为大将王,又以年羹尧的名议给老十四送给德妃许多她喜欢的贺礼。
在德妃生日时,雍正又当着生母德妃的面保举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这让德妃和老十四很是意外,毕竟兄弟俩可不是同一战线,以致于老十四都感慨打虎还得亲兄弟。并且承诺一旦自己当上这个大将军王,陕甘总督这个位置他一定推举年羹尧。
而当老十四顺利当上大将军王在西北奋勇杀敌时,雍正也让年羹尧把粮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北,让老十四毫无后顾之忧。可是当康熙驾崩后,雍正马上对老十四的粮草进行了调整。以前是有多少送多少,而如今却只是按日输送。
这让老十四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他起兵造反,另一面他又专门派出大内侍卫图里琛以奔丧为名,解除了老十四的兵权,让他回京参加康熙的葬礼。老十四如果拒绝回京参加葬礼那就是不孝,其结果也好不到那里去。
最为重要的是老十四没有光明正大的理由起兵,他大闹灵堂让雍正难堪也只能是发发牢骚而已。毕竟康熙并没有说过让他继承王位,雍正却不一样,康熙临终前告诉张廷玉和隆科多,传位胤禛的遗诏放在那里。
并且亲囗说出传位于四阿哥,当时众多皇子可是亲耳听道的,因此老十四手上虽有十万兵马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