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1年,阿拉伯人从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人伊比利亚半岛,旋即灭掉了西哥特王国而据其地为己有。公元720年,阿拉伯骑兵越过比利牛斯山侵入法兰克王国境内。宫相查理·马特(铁锤查理)起兵抵抗,他组织了支以重铠骑兵为骨干的新军,于公元732年在普瓦提埃战役中击遗了人侵的阿拉伯人,把阿拉伯帝国向西欧扩张的势力推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
此后查理·马特多次用兵于阿勒曼、图林根、巴伐利亚、撒克逊、弗里西亚一带,扩大了法兰克王国的疆界。查理·马特在其统治地区内推行“采邑制”把土地当作一种有条件的赠予,分赐给他的臣属。公元741年,查理·马特去世,其子“矮子丕平”继为宫相。
这时,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没有任何权力,早已成为宫相的傀儡,丕平认为篡位的时机已成熟。公元751年,不平得到教皇的篡位认可,乃示意他的臣属劝进。同年11月,法兰克王国的权贵集议于苏瓦松城,把王冠加在丕平头上。
于是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被打入修道院,加洛林王朝正式登场。公元756年,丕平将意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土地赠给教皇,使教皇具有世俗权。这“丕平献土”,便是“教皇国”的由来。此后的1100多年,教皇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首领,另一方面又是统治意大利中部的封建领主。
直到1870年意大利完成民族统一时,教皇才被刹夺了世俗权。公元763年丕平死亡后,其子查理继位,当查理在位时的法兰克王国已经扩张成为一个领土广袤的帝国,它通常被称为“查理曼帝国”。
公元773年-774年,查理打败了伦巴德人,废其国王而占有意大利北部的土地,由他自己兼任“伦巴德人的国王”。接着,他又向东把威尼斯、伊斯特拉半岛等地兼井。公元778年,查理派兵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盘踞在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但遭到阿拉伯人和当地居民的反击,只得微退。
后来在8、9世纪之交查理又多次用兵于伊比利业,占领了比利牛斯山以南、埃布罗河以北的土地。此外,查理又把阿拉伯人的势力赶出地中海西部的科西嘉岛、撒丁岛以及巴利阿里群岛。从公元772年开始,查理曾屡次兴兵侵犯撒克逊人,并了菜茵河和易北河之间的土地这激起了微克逊人的强烈反抗。
这场战争延续了30多年,最终查理征服了撒克逊人,把国境扩展到易北河一带。公元787年—788年,查理用兵于巴伐利亚,把今天的德国南部大片土地并人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公元796年,查理打败了游牧部落阿瓦尔人,此后不久,阿瓦尔汗国衰亡下去。
查理在多瑙河中游所建的东方边防区“东方马克”,后来发展为奥地利。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武力扩张,法兰克王国达到了它历史上最大的疆域:南至意大利中部和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埃布罗河,西滨大西洋,北抵北海和波罗的海,东达易北河流域和波希米亚等地。
在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庞大的帝国。查理和教皇互相勾结,他们各自利用这种同盟关系来扩张自己的势力,教皇对查理的一切行动总是支持的,只要查理的军旗插到什么地方,十字架就跟到什么地方。罗马天主教会在各地霸占了大面积的土地,成为最大的地主和封建势力的支柱。在公元800年的圣延节上,教皇给查理加冕,让他做了“罗马人的皇帝”,史称查理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