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有无数伪历史爱好者,不知何种原因,都喜欢将一个定义不断放大,那就是今日中华版图,源自清朝贡献。
谈及原因,无外乎满人,蒙古人属游牧民族,比汉人更具开拓精神,更像狼。
顺带在这一基础上,说中华领土,源自元清征服,是在他们统治时期,才奠定今日版图的观点。
好吧,如此历史虚无主义,让人瞠目结舌。
原因吗也很简单,罔顾时代背景,谈时代贡献,无疑就是耍流氓。
时代背景有哪些?一曰:趋势,二曰:规则。
趋势何解?
也很简单,在历史沉沦不断前进的元朝到清朝时代,地理大发现配合着欧亚交流的频繁,经历了几个关键节点。
元朝兴起与草原后,有过著名的三次西征,统合漠北,打穿中亚,征服东欧,进逼中欧。
三亿生灵被屠,草原帝国诞生,进而将原本丝绸之路上的一切阻碍肃清。
在这一历史趋势下,欧亚大陆经历了蒙古血洗,进而发生根本性转变,西方黑暗的中世纪开始了动摇和反思,东方的中国也在反思。不过反思的方向也因为历史趋势,还有思维角度不同,有了两个方向。
西方,反思的是宗教压制、经济利益,科技之光。随着资产阶级萌芽的发展,民族甚至宗教意识的觉醒和抗争,他们在后续酝酿与发生了新教改革,科技启蒙,顺带在奥斯曼帝国崛起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进入大航海时代。
中方,反思的则是民族政策,这一点,在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讨元檄文中体现的最为具体。
檄文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口号,成精神纲领,进而在后续深深影响明朝国策,华夷之别成了政治正确。
基于两个反思,东西方走上了不同道路,一个开拓进取,一个辩证保守。
开拓进取有了欧洲在近代的爆发,那么辩证保守何意?
无数人都在说,元朝和明朝版图的区别,天差地别,看地图当然如此。
可是在中古时代,没有国际规则的社会,地图从来都是概念区划,而不是实际区划,都是将势力范围划在内的。
中原王朝,一直以来都有海纳百川,勇于开拓的精神,领土也在不断扩大之中。
从夏商时候的黄河流域,到周朝时期诸侯国各自开发,长江流域还有辽东巴蜀就纳入中原文化圈,秦汉时期,节制西域,开拓南越和交趾地区,那一步不是领土的扩张?
后续的隋唐,则更进一步,用包容的民族性格,开疆扩土,中亚地区都有了唐朝的波斯都督府。
哪个时候的中国布武四方,领土辽阔,但也算不上直统治,基本上都是间接统治。
元朝时情况也差不多,作为中国史上公认管理最混乱朝代,元朝几乎在用游牧民族的那一套管理封建制的帝国。
所有地区都用行省管理,边缘地区间接管理,中央集权对元朝而言,就是个伪命题,高效的官僚体系,对于元朝而言,也从未有过。
也因此,才有了从一开始就有的分裂基因,蒙古帝国,分出四大汗国,不都是游牧基因遗留问题吗。
这样的朝代,并没有国家共同体理念,而是部落管理制延续。
元朝后的明朝,算一个非常努力的朝代,他们能在宋朝半壁江山基础上,承接起元朝大半天下,已殊为不易。
试问一个部落联盟一样的国度,各个离心离德,在长久的历史沉淀之后,如何有共同体概念?
远的不说,就连明朝恢复的辽东地区,长期都是汉朝核心区域,其实在朱元璋恢复故土的时候,依然有严重的游牧民族遗留问题,文化向心力已经有了缺失,要不明初也不会再北方施行分封制,用皇子守北疆的目的,除了加强防御之外,也有特事特办概念在内。
后续的朱棣迁都,也是同理。
明太祖在如此情况下,将辽东,燕云,中原,西南,江南,整合成明朝,看看宋朝版图,在看看明朝,他的成就已经堪称为千古一帝了。
明成祖朱棣虽有靖难之役,不也有领土贡献吗?
外东北甚至库叶岛在那个时候可都是明朝管辖的。
这个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理念的国度,虽然少许排外,可是依然包容万族,让周边少数民族在治下臣服,怎么能说他长期是半壁江山?
中国无数朝代,统治核心区都在长江黄河流域,这是历史趋势必然,对于周边的开拓和征服用间接统治也是民族政策和统治成本的必然产物。
如此看明清之别,其实就是历史趋势之别。
随着欧洲的崛起,让世界从板块化,渐渐变成了一体化,一体化的世界,有个好处就是互通有无,原本缺少的高产作物,在明朝末年被引入中原,天灾人祸甚至兵火连天,这波福利没有让明朝享受,反而让入关滥杀无数的清朝享受到了。
由此才有了清朝前期滥杀后,人口依然大规模增长的原动力。
从数千万人到三四个亿,中原核心区的人口承载力,一下子提升了三倍有余。
人多了,地少了,怎么办?
那就继续扩张吧,所有的领土冲动,对于传统中原文明而言,都是基于土地的冲动。
这样的趋势,任何朝代都有,不光清朝有!
春秋战国时,百里一国,为何后来都成了千里万里之国,原因还不是人口多了,领土不够,需要扩张兼并吗?
隋唐时期,为何战争频繁,看看府兵制下那无数叫嚣打仗,冲动无比的府兵们,眼中看到的都是土地和财富。
这是民族繁衍的必然,也是对抗外敌的根源。
大规模的人口增长趋势就是清朝开疆扩土的趋势,也是本能驱动力。
再加上清朝本身属于少数民族的特性,还有他们灵活的外族政策,也让这一趋势,更加有效。
满蒙一家亲,还有新疆和西藏的间接管理,都是基于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增长之后的必然扩张。也因为人口增长,高产粮食的不断播种,各个边远地区,都能自给自足粮草,才有了驻军可能。
而这一趋势,明朝没碰到,中原历朝历代都没碰到,只有清朝碰到了,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给予清朝的幸运。
但是话说回来,任何一个碰到如此时代趋势的王朝,选择不都是一样吗?
明朝如果不灭,或者说明朝之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建立了王朝,在这一趋势下,他们一样会有开疆扩土的冲动!
对于土地无限渴求的士大夫阶层,他们会因为土地不够多,人太多而去屠杀人吗?
谈完历史趋势,在谈谈规则。
规则是什么?不过是国际交往史的规则而已。简而言之,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外交规则。
在中世纪很长时间内,东西方都有着不同的规则体系。
西方属于封邦建国时代,早期规则混乱,遵循地位高底排序,战和之间各有盟友,打起仗来一团糟,没啥国际规则,不过这一切在持续“三十年战争”,也就是宗教信仰战争后,成为过去。
随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西方进入了近代国家交往体系中,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国家领土法理化存在,这个法理化存在,让原本势力范围内的领土也有了明确的法理依据。
而东方的规则则是,藩属国朝贡制度和间接统治制度,却没有多少明确国境线出现。
可是在东西方规则相互冲突后,原本属于势力范围的国境线,却有了明确定义出现!
基于此,才有康熙时雅克萨之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雍正时签订的《恰克图条约》出现,虽然这两个条约,清朝都割地了,可是规则就是规则,也让清朝和第一个直接接触的欧洲国家俄罗斯间,有了稳固国境线,顺带也让西方的规则适用于清朝的势力范围。
可这个规则出现的时候,崇祯在北京上吊四年了,到俄国人和清朝签约也已经40多年了。
趋势和规则说完了,谈谈清朝领土贡献吧。
清朝确实对中国有着不可磨灭的领土贡献,新疆西藏还有外东北都算吧。
但是也有三分定义在内!
内外东北是名不副实的嫁妆,西藏是规则和地理限制产物,新疆属于左宗棠战功。
内外东北算清朝龙兴之地,清朝入住中原后,内外东北地区当然成了中原王朝一部分,所以这嫁妆说成立。
可却名不副实,原因也很简单,清朝大半原住民都随着入关,进入中原,仅仅留下少部分人在老家看家护院。
清朝除了一入关时,稍许放松人口管制,后续的1668至1860施行了持续近两百年的封关政策。
最后因为受不了沙俄的压迫,还有内地土地分配的紧张,在不断有人闯关东之后,才渐渐放松封关政策,无数山西、山东、陕西人闯关东,才有了稳定的人口基础,要不沙俄如何会放过这块肥肉?
由此可见,保护内外东北成中国领土的从不是嫁妆说,而是闯东北的先辈们,至于闯关东的理由,换任何一个朝代,人口到了极限,有了三四亿人,都会做,不仅会做,还会鼓励了做,放开了做,如果没有清朝,内外东北,估计人口流动规模更大,去的更多,统治更稳固。
西藏是规则和地里限制的产物。
西藏在清朝时,最大威胁除了藏独势力之外,就是英国。
可受限与国际规则,作为规则制定者之一的英国,也没有强抢法理性,只能选择渗透和拉拢地方势力,但这渗透和拉拢,在特定区域西藏比较难实现,原因就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让英国势力的渗透和进逼难上加难。
至于新疆,一句话说完,如果没有左宗棠,新疆早没了。
由此可见,清朝真算时代趋势还有规则产物下的幸运儿,趋势让清朝无论人口经济规模都是前朝几倍,进而有了加速扩张的动力和经济基础,而规则让这扩张的成果,有了法理存在的依据。
可即便趋势和规则都在清朝这一边,清朝也丢了无数领土,如果不是无数汉族士大夫奋战,无数有识之士的力争,清朝丢的会更多。
清朝灭亡后,民国和新中国也不断致力于版图的稳固,才有今日的中国。
由此而言,说幸运儿清朝奠定了中国版图,确实有道理,但罔顾了时代,一力鼓吹,就让人恶心了!
能在今日世界,成就大国地位的国度,试问谁又不是战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