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一出生就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年纪轻轻就出任首任广州市长,先后担任国府行政院、立法院、考试院三院院长,民国历史上也是独他一份。
回顾孙科的一生,和其他大人物相比,头顶父辈光环的孙科却是成就平平,这又是为什么呢?孙科晚年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01孙中山的儿子
1891年10月20日,对于孙中山而言想必是一个幸福的日子。这一天他唯一的儿子孙科出生。
1895年,四岁的孙科跟着自己的祖母移居到檀香山,投靠伯父孙眉。从这个时候开始,孙科将在这里渡过他青少年时期。
孙中山常年为革命事业奔走,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更何况是陪伴儿子。在孙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是缺失的。
尽管孙中山无法时时陪伴儿子,但他依旧对孙科的学业非常关注。他经常写信给孙科,督促他多读书。正是在孙中山的督促之下,孙科一生都爱读书,并以“养浩然气,读有用书”自勉。孙科后来回忆,孙中山曾经给他寄来100多本英文书籍,要求他时时阅读。而孙科也正是在这时打下了自己的英文基础。
孙科从檀香山中学毕业之后,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见到儿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孙中山也很是欣慰。
1907年,16岁的孙科便加入了同盟会。这时的孙科主要是为两家同盟会报纸做编辑,所写文章都是宣扬民族解放和革命,以此唤醒海外华人华侨的革命意识。
1917年,26岁的孙科跟随父亲的脚步,回到中国担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在父亲的指引下,开始逐步踏入政坛。
02和大佬翻脸
孙科回国之初,廖仲恺认为孙科在美国研究过市政,又有都市规划著作,推荐他担任首任广州市长。而孙中山要他从基层做起,后来还是在胡汉民的劝说下,孙中山才同意这一提议。
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廖仲恺、胡汉民这两位都是当时的政坛大佬。而广州是当时革命的大本营和中枢,广州市长是一个重要的位置。两位大佬愿意举荐孙科,孙科这个政坛新人的开局可谓不错。
如果以一个技术官僚来评判孙科,他在广州市长任内做得还是不错的。在孙科的规划之下,广州划定了市区范围和城市人口;孙科还为市政机构设计了分工。在市政厅之下,孙科设公安、工务、财政、教育、卫生、公用六局。“公安”主管警察、消防,“公用”主管交通、水电,这样的市政分工后来陆续被其他城市借鉴。
在广州市长任内做得有声有色,年少成名的孙科自然也想在政治上更进一步。毕竟作为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也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
但是很遗憾,孙科很快就浪费了原本不错的开局。
孙科和大佬之一的胡汉民翻脸了。
1923年,因为筹集军饷不力,孙科遭到了父亲孙中山的批评。被骂之后,孙科将满腔怒火撒在了胡汉民的身上,他认为这是胡汉民借机挑拨他们父子不和。孙科冲动之下,用手杖打向胡汉民。
胡汉民是谁啊?不仅是同盟会的元老,更是当时总参议兼文官长、政治部长,在国民党内部仅次于孙中山的二号人物啊!孙科能当广州市长,就是胡汉民斡旋的结果啊。孙科年纪轻轻,就敢直接冲撞胡汉民。换成孙中山,都不敢这么干。结果自然惊动了孙中山,孙中山怒不可遏,一手夺过卫士的驳壳枪,就要打孙科。
尽管这个事件最终得以平息,但是孙科和胡汉民的不和却无法挽回,两人发展到互相猜忌地步。
03善变的孙科
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内大权几经波折,最终落入蒋介石之手。而孙科要政治资本没有资本,要军队没军队,钱袋子也差强人意,自然无法和蒋、汪等人抗衡。
如果要给孙科的政治生涯打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是“立场多变”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孙科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政治立场,更像是一个政治投机者。他立场的转变,更多是从自己喜好出发。而孙科的善变,在他和蒋介石的关系体现得非常明显。
1927年4月,孙科和老蒋势同水火,振臂高呼“必须打倒蒋介石,只有这样局势才能好转”。结果1928年,孙科就去南京和老蒋合作了。
到了南京之后,孙科又觉得和老蒋格格不入,看不惯老蒋搞的那一套。孙科说自己整天“无聊倦思”。
1931年,老蒋软禁了胡汉民。陈济棠等人通电反蒋,老蒋派人去请孙科出面调停。结果孙科又跑到广州,拉起一票人和老蒋唱对台。这就是历史上的“宁粤分裂”。孙科出任广州政府的行政院长。
广州政府没搞多久就失败了,孙科则重新选择了站到蒋介石这一边。当然,孙蒋二人只是维持表面的和平和客套,其实都是面和心不和。49年,孙科还联合桂系势力逼迫蒋介石下野。
老蒋在其早年日记里这样描述“孙科之性行卑劣贪婪,寡廉鲜耻,令人痛心疾首。以总理如此伟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解”。
孙科和蒋介石相处,蒋下野时是一种态度;被蒋拉拢时,又换了一种态度。易于动摇,软弱,使得孙科在当时政坛上给人印象不佳。
孙科从政生涯的善变,有人认为或许和其青少年时期家庭教育有关。前文所述,孙中山在孙科幼年时期为革命奔走,没有太多时间教导孙科。孙科更多时间是和母亲卢慕贞生活在一起。卢慕贞为人虽然善良,但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视野有限,商人家庭出身的她还将“小利”思想灌输给了儿子孙科。这可能是导致孙科日后成为政治投机者的一个原因。
孙科多变善变的原因现今不可考,但是他的确在政坛上成就平平。好不容易1948年得到老蒋支持,和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又因为自己情妇蓝妮搞得功亏一篑。
04晚年落寞,终老台湾
1949年,蒋介石政权已经江河日下,蒋介石和一众大员败退台湾。
因为49年逼蒋下野,孙科担心去了台湾会被蒋针对,所以孙科并没有直接跟着老蒋去台湾。他先后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
孙科虽然成就平平,但是以其的身份,在国府一直也是身处高位。然而他和孙中山一样,不蓄私财。孙科在海外的生活异常艰苦,两口子出国的费用还是变卖房产才凑足。孙科旅居美国,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依靠儿女接济度日。只能省吃俭用,一切自己动手,在美国过了10多年。孙科在美国最大的爱好依旧是读书。
1965年,孙科取得蒋介石同意,前往台湾出任考试院长等职务。这也让他清贫的晚年生活有所改善。1973年,孙科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
回顾孙科的一生,“孙中山之子”的头衔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却也是他最大的束缚。因为父亲,他比其他人的起步更为顺遂;尽管他一心希望有所作为,但自己本身不具备自己父亲的雄才大略,加之性格因素,无法继承父亲的事业和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全文完
推荐阅读
王淦昌:三次错过诺贝尔奖,为国隐姓埋名17年,这就是国家的脊梁
金珍彪:志愿军一等功臣,却蒙冤45年,晚年再见自己武器哭成泪人
红色女特工关露:潜伏在日伪,背负“汉奸”骂名43年,终生未嫁
怎样让“领导放心,下属忠心,同事服气”?卫青的办法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