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霍光和鳌拜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老皇帝给新皇帝选的辅政大臣。都是所有辅政大臣中能力最强的那个,都参与了辅政大臣之间的权力争夺,而且打败了其他辅政大臣,独掌朝政。
可是霍光和鳌拜的结局是很不一样的。霍光在汉昭帝时代,一直掌控着大权,到了汉宣帝时代,依然掌握着权力,最终还得以善终。虽说汉宣帝后来严厉打击了霍光的家人,但是他对霍光却还是非常肯定的,而且还把他的像放进“麒麟阁”功臣之中。
鳌拜的结局却不一样,康熙皇帝一亲政,立刻就打击鳌拜,把他给扳倒并圈禁了起来。
如果说鳌拜干了什么大坏事,康熙要打击他,那也罢了。问题是,鳌拜并没有干什么坏事,康熙后来还给予鳌拜肯定。康熙对鳌拜的肯定,甚至比对索额图还高,而且鳌拜死后,康熙还给他封爵。由此可见,鳌拜当时确实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但就算鳌拜没犯什么错误,康熙依然要把他扳倒。
我觉得霍光当大臣是被动的,向后退的。而鳌拜是主动的,向前冲的。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霍光当了辅政大臣后,他守住了自己的本分,他没有过多地要权力,而是该干啥就干啥,反而是他的政敌上官桀,耐不住寂寞,一直谋求在朝廷中做大权力。上官桀谋求做大权力的办法,就是把家里面的女子嫁给皇帝当皇后。这种做法,遭到了霍光的强烈反对。应该说,上官桀想获取权力的方式太过于明显,霍光反对他也堂而皇之的。一个大臣想当外戚,然后通过外戚来干政操控朝政,任何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反对他。因此,这也使得皇帝一下就认定霍光是一个不谋私利的忠臣,而上官桀就是那个搅乱朝廷的奸臣,这样,皇帝就不会给上官桀好脸色,反而会对霍光非常好。
史书上认为汉昭帝很聪慧,能一眼看出上官桀在搞霍光。实际上,这可以说是基本的常识,也谈不上汉昭帝有多么聪明。只能说,上官桀实在是玩得太过分了,因此,可以说也是神助攻,让霍光得到了汉昭帝的信任。
再加上苏克萨哈为了反击鳌拜,提出让皇帝亲政,辅政大臣应该把权力还给皇帝。而鳌拜竟然反对这一点,他这样的做法,显然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极大不满。
也就是说,霍光虽然也在争权,但是霍光的做法,让人看起来像是在维护皇权,保护皇权不受侵害。鳌拜则真正是在争权,连起码的谋略他都不屑于做,那就是根本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霍光成功地保持了自己维护皇权的形象。汉昭帝死后,他把刘贺扶起来立为皇帝。由于刘贺急于夺权,因此霍光干净利落地把刘贺给废掉了。但是霍光废刘贺,不是他说废就废,他收集了刘贺的一千多条罪证,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被人找罪状最多的提个。但是这样一来,大家都觉得他把刘贺废得理直气壮,似乎也理所当然,因而就更加体现了霍光的正义性。
鳌拜就不一样,鳌拜不仅和大臣们争斗,甚至他还和康熙皇帝争斗。他给康熙皇帝报告事情,当康熙皇帝不答应的时候,他就大声嚷嚷,唾沫星子都溅到皇帝的脸上,一定要皇帝执行。他一直把康熙看作是一个小孩儿,觉得那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跟一个小孩子说,他能够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他没有想到,康熙虽然是一个小孩儿,但是他是皇帝,而且是到了青春期,有逆反心理的皇帝。一般的小孩到了青春期都受不了大人的唠叨和罗嗦,何况是一个皇帝。可以说,鳌拜的智商和情商都是堪忧的。
总之,尽管鳌拜对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包括对康熙其实都忠心耿耿,但是他在康熙还是小孩的时候,做事的作风太过于霸道,因此他才会有悲剧的结局。而霍光能守住自己,同时又能以退为进,讲究策略和方法,因此两个人最终的结局才有这么大的区别。
(参考资料:《汉书》《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