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群雄割据的时代,动荡不安的生活,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往往意味着这是政治、军事、思想的盛世。离我们最近的割据时代是民国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不少能人异士,不过要说民国第一奇人,非杨度莫属。
一、胸有奇志,乱世崛起
中国近代史,注定是湖南人唱主角。1874年,杨度出生于湖南湘潭,和伟人是老乡。杨度一出生就被过继给了伯伯,伯伯早年参加过湘军,在清廷做官,因此童年的杨度受到很好教育,十九岁就考取了举人。就在杨度准备继续考取功名时,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战败的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愤怒的杨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这是他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想要成为一个牛人必须有一个牛师傅。1895年,杨度拜在一代名儒王光运门下,王闿运学识渊博,曾做过曾国藩的幕僚,传授杨度“帝王师”之术。杨度天资聪慧,三年功夫掌握要领,决定辅佐一位“帝王”推动君主立宪。
恐怕当时的杨度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君主立宪,他只是觉察到大清国腐败无能,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陷入迷茫的杨度,决心去外边的世界看一看,于是他不顾王光运的反对,东渡日本求学。
二:结识孙中山,推动君主立宪
杨度1902年和1904年两度留学日本,第一次在日本期间,他结识了革命家黄兴。黄兴主张共和革命,杨度主张君主立宪,虽然见地不同,但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次到日本,杨度又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认可杨度的能力,邀请他一起参加反清革命。杨度回答说,如果大清搞君主立宪,而且成功了,希望先生能放弃革命支持君主立宪。同样的,如果先生革命成功,我杨度也愿意放弃个人主张,支持共和。
杨度终于迎来自己的第一个高光时刻。1906年,内忧外患的清廷走上预备立宪的道路。杨度和梁启超抓住时机推动改革,讨论君主立宪的纲领。不过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覆灭,杨度的尝试只能告一段落。
三:袁世凯哀叹:杨度误我
虽然没有挽救大清,杨度的才华还是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1914年,一心想当皇帝的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他的“登基”之路。他第一时间就想到对君主立宪念念不忘的杨度,认为杨度可助他一臂之力。
受到袁世凯的“知遇之恩”的杨度把袁世凯比作中国的威廉和明治,而自己将会成为中国的俾斯麦。1915年4月,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积极鼓吹“帝制”,深受袁世凯赞许。
共和已是大势所趋,杨度却逆势而行,自然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家乡人大骂杨度是汉奸,丢了湖南人的脸。袁世凯在杨度的忽悠下登上帝位,结果遭到蔡邕“护国”大军的讨伐,还得到了杨度挚友梁启超的支持。袁世凯深知众叛亲离,当了83天皇帝暴毙而亡,临终前大喊:杨度误我。
四:脱离帝制,走向共和
助纣为虐的杨度躲在天津租界不敢出门,修禅入道,不问世事。不过杨度内心的火苗并没有完全熄灭,还记得他跟孙中山先生说过的话吗?杨度终于意识到共和是大势所趋,于是积极赞助革命、帮助孙中山。民国十一年,陈炯明叛变革命,杨度出面游说北洋政府实权人物曹锟,制止吴佩孚援陈,帮助孙中山度过了一场危机。孙中山大赞杨度:“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并且邀请他加入国民党。杨度再次“易主”。
五:结交杜月笙,支持革命
杨度在孙中山的引荐下认识了先驱李大钊同志,在李大钊的感染下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27年,李大钊被捕,杨度积极展开营救,可惜未能成功。1929年,杨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有人讥讽他是个政治投机分子,他不认可:“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晚年的杨度同杜月笙成为至交,杜月笙回乡祭祖写的《杜氏家祠记》,就出自杨度之手。通过杜月笙,杨度为我党提供过不少有价值的情报。1931年9月17日,杨度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56岁。
结语: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也许只有民国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才会产生杨度这样的人物,堪称一代传奇。
参考文献:《杨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