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地震约一分时止。”
这是鲁迅于一九九九年12月16日晚上所作的一篇日记。他住在北京,感觉到了地面的轻微震动。但是,在鲁迅看来,这一震动并不严重,它的根源,是一次千年一次的灾难。
此次海原发生了8.5级的大地震,导致280,000多人丧生,300,000多人受伤。这次大地震比唐山大11次大地震都要大。数十条数百公里长的断裂断裂,无情地将一座座城镇和村落夷为平地,给这里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听说在地震之前,曾见过一位穿得破破烂烂,神志不清的和尚,一手捏着蜜枣,一手捏着蜜桃,一面大叫:“蜜桃!“那是什么?”行人都以为他在胡言乱语,后来猛地惊醒过来,原来这位道人有先见之明,叫“枣桃”是“早逃”,意思是老天要大难临头,让大家赶紧跑路。
这是一段在地震后的民间传说,很难分辨是真是假。但是,在此之前,这里的确出现了一组罕见的天象。在地震发生的前些日子,很多家庭都注意到了井口的水位,他们欣喜若狂,却没有注意到,这是由于地底的异常现象。村子里的动物们显然也很不安,它们在疯狂的奔跑,撞击着栅栏,似乎是感应到了地下的异响。
海原大地震是一场强烈而持久的大地震,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环绕两周五,全世界96座地震站均可观测到它的运动情况。
当时中国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地震监控部门,也没有相应的装备和人员。但在上海,却有一座法国教堂的天文馆,这次的震动,比天文馆里的地震仪还要强烈,当地震的时候,所有的记录仪都掉在了地上。
中国很多大城市在这次大地震后感觉到了强烈的震动。有的觉得自己摇摇欲坠,有的干脆就是家里的吊灯在摇晃。一名香港的牧师,躺在床上,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颤抖。
这场浩劫不是巧合,海原位于阿拉善地区、鄂尔多斯地区、青藏地区的交汇点,是一条从古代开始就经常发生的地震。
“黄昏时分,高山踏上了黄昏;曾经坚固的大地,如漩涡般转动;地面的裂痕,淹没了刚刚点着的房子,淹没了正在前进的骆驼;泥土像洪水一样倾泻而下,把村子都给冲塌了。这便是海原大地震时的场景,一场浩劫席卷而来,毁灭了所有的东西,也让海原大地震成了有史以来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天灾。”
这是国际赈灾组织在震后派遣工作人员抵达灾区后,对此次地震进行的感伤和形象描绘。在这片大地上,人是那么的弱不禁风。
在这次的大地震中,山峰和河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两个大山,互相挤压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小山。还有一种原本是一座山脉,由于滑坡而分成了两个山峰;有些地区原来是一条河,但由于山体崩塌而堵塞,从而变成了一个堰塞湖;还有一些原本平坦的土地由于地壳的压力而变得凸出。
在海原的边缘地带,到处都是断裂的迹象,就像是被神用刀砍出来的一样。在这次大地震之后,宏伟的西安州古城仅存数公尺高的地基;银川以北,靠近蒙古大漠的长城,也在这场大地震中被生生的劈开。
而在这次的大地震中,最为痛苦的一幕,就是房子坍塌,村子被黄沙彻底淹没。在黄土高原干燥的土地上,人们早已找到了在坚硬的黄色土壤里挖洞穴生活的方法。土方开挖的洞窟,无需梁、柱、砖,便能作为冬季取暖、夏季凉爽的居所。但是,这份来自于大自然的礼物,在天灾中,它是一个致命的源头。
地壳的剧烈震动,让他们根本无法抵挡。更恐怖的是,当黄色的土丘崩塌之后,整个山寨都被厚厚的黄土给掩埋了起来,很多人都已经被活活憋死了。
地震的强度和影响范围都非常大,而且地震之后,能够动用的力量也非常有限,以至于许多被掩埋在地下的山里的人,至今都没有被发掘。
在海原,经过五十年的大地震,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挖掘了很多被震塌的土窑。山崖上到处都是被人用指甲抠出来的痕迹,而在那些手掌的下面,还有一具具骷髅,上面沾满了灰尘。
中国正处在一个军阀纷争和社会动乱的年代。面对这种人类历史上的浩劫,当时的国家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只是象征性地提供了一部分经费,而另一半则没有到达受灾地区。
那些被遗弃的人,也开始了自己的努力,而地方政府也在努力的进行着救灾。静宁县的市长,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一大早,就从仓库里取出了自己的储备,并且用自己的衣服和衣服,分发到了受灾群众的手中。
但在这场大地震之后,原本就所剩无几的资源迅速枯竭,幸存者们也从互相帮助变成了互相帮助,乃至是偷窃,想要在这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活下去。
冬天的黄土地很冷,没有栖身之处的人只能躲在干草丛里取暖,饿着肚子,等着噩梦的结束。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也变得更加糟糕,那些没有被掩埋在瓦砾中的人,也因为寒冷、饥饿、疾病而死去。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座破败的城市已经恢复了平静,但到处都是震颤的痕迹,让后人为那些在这次灾难中死去的同胞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在海原的地裂区,一名“老者”从那场浩劫中幸存了过来,他的身影还在一条偏僻的山谷中,他就是一颗五百年前的柳树,名叫震柳。
这棵自明朝时期就在这里生根的杨柳,在随后的大地震中,被活动的土地冲垮,树枝断裂,树叶散落,树身差点被劈成两半。但即便如此,在地震之后,它还是凭借着这残破的身躯,悄无声息地复苏了过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
地震灾区的人,就像是这棵柳树一样,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才恢复了昔日的繁华。由于大地震造成的特殊地理条件,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研和观光资源,是人类共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大自然的力量下,我们虽然渺小,但对生活的渴望和爱,让我们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劫难之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