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红墙高筑的紫禁城里,存在过十分的一群特殊男性群体,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他们:"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推敲一番,想必能知晓,这句话指的是太监。
提起太监,也许多数人联想到"指鹿为马"的赵高,又或者大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多数奸邪太监的形象深入人心,事实上,惑乱朝纲并能让后人记住的只有少数,剩下的极大多数太监往往只是普通小辈,背后承载着更多是平民百姓的辛酸故事,在历史典籍中往往寻不到踪迹。
而有这么一位普通太监没有为虎作伥也没有涉足朝廷,却成为一段历史的重要句号,那么他身上又背负着怎样的故事?他又为什么多次被赶出紫禁城呢?
一朝醒来富贵梦折
1912年,末代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商定而成的《清室优待条件》发布,其中第六条规定:"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象征着从此以后延续千年的宦官制度取消了。
封建统治留存的非人制度的废除,对于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可对于孙耀庭来说这消息却犹如五雷轰顶,因为这一举措,他成为一位没有来得及进宫就"净身"的太监,阴差阳错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
往前推几年,这样"私自阉割"的事例见多不怪,多发生于贫困地区,且盛行一时,《日下旧闻考》中记录,人们生了男子以后,经常阉割,觊觎的是身为能享受非常人之福的太监指职。据考证,明代以后,京城附近多县竟然形成净身争当太监的惊人传统,自阉成风。
而孙耀庭也是如此,他出生于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早些年,父母在一个私塾里的先生手底下谋生,孙耀庭凭此也得以上学读书,一家人勉强还过得去。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由于私塾先生突发变故,父母一朝沦为乞丐。迫于生计,一家人起了让他在家"净身"的念头,在当时医疗条件低下的情况下,稍有不当就可能一命呜呼,可是他实在想要成为飞黄腾达的"小德张"了。
同是天津老乡的"小德张",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也是由于生活无奈在家中私自"净身",而后进宫当太监,为人八面玲珑,因而深得慈禧的喜爱,可谓攀上了高枝,是诸多贫苦人家畸形的向往。
于是,抱着一步登天的想法,孙耀庭到鬼门关走了一遭,可如今,皇帝退位,纵使是另一个"小德张",也难有什么光明前程,闻此噩耗一家人痛哭流涕,孙耀庭心如死灰,美好的富贵梦折在了这一天,万般期盼连同宦官制度一同土崩瓦解。
再度逢春坎坷万千
进宫这一念头断了,可是一家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并不妥协,没有选择第一时间直面残酷现实,反倒是在绝望中苦苦寻求生机。
终于有一天,老天开眼,孙耀庭在一位远方亲戚的帮助下,前往原清朝摄政王府,赶上原清朝载涛贝勒处要人,孙耀庭顺利到他底下当差,而这也成为他实现夙愿的跳板,几年后他"入职"紫禁城。而等待他的是诸多复杂的繁文缛节,且稍有不当就可能受皮肉之苦。
"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用来形容太监再合适不过,尽管如此,孙耀庭没有轻言放弃,如同少时净身一样的坚决,凭借善于察言观色的处事态度和天生的聪明机灵,他一步一步地靠近梦想中的荣华富贵。
但世上事事不一定都能能如愿,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由于局势的不同,人们陷入最后的疯狂,宫中混乱不堪,太监利用一切机会偷盗,时不时就会出现火警,甚至发生行凶事件。
某夜,建福宫起火,火势蔓延之大烧毁大量房屋及珍贵宝物。起火原因虽没有查清,可溥仪坚信这是收入微薄的太监利欲熏心所为,不久便将紫禁城里的太监全部裁撤赶出宫外,其中也包括孙耀庭。
走出宫墙的一刻,不甘与心酸如同潮水涌向孙耀庭,他落寞归乡,本以为这是他"事业"的终结,却在阴差阳错中,迎来了太监生涯的第二个春天。
不久,由于宫中人力不足,他再度进宫,且"走了运"成为皇后身边的贴身太监,这一刻无异于是梦想成真,据他回忆道,皇后所有的沐浴工作全权由宫女、太监伺候,洗澡时一动不动,由他人帮忙。作为贴身太监的他便曾服侍过当时的婉容皇后洗澡。
好景不长,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进京将末代皇帝溥仪连同皇后太监一并逐出紫禁城,这一行人辗转到了什刹海的醇亲王府,太监宫女们被遣散,而孙耀庭无奈回到家中。
兜兜转转得获自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征召太监,于是孙耀庭再度进宫,而后因患有肺病,不能留在宫中,只得打包走人。离开紫禁城的这一天,这位清朝末路宫廷生活的见证者,脱离了太监这一职业的桎梏,兜兜转转,一切都结束了。
而后,解放战争将人们的思想从旧社会中拯救出来,对于孙耀庭的特殊身份不会带着如同古人一般的有色眼镜,且国家对于他们这一类特殊群体也多有照顾。
起初他受着政府接济,每月有固定的生活费,后来负责寺庙管理工作,也因此有了更多收入,他成了一名可以挺起腰板走的自由人。孙耀庭曾坦言道,太监们也收获了幸福生活。
1996年,孙耀庭去世了,享年94岁。他几次进出巍巍宫墙,亲身经历紫禁城繁荣深处的辛酸无奈,他目睹宫廷奢华生活的终结,也幸运地享有新时代的待遇,成为意义不一般的"活历史"。
今时今日,我们透过他了解到当时生活的痛楚与坎坷,当下想起"净身"这一非人待遇便细思极恐,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美好的事物往往来之不易。如果不是前人的不息探索与勇于争斗带来时代的进步,那些残忍的封建约束将继续残害多少家庭?所以,心怀对前辈们的感恩,铭记过去,方能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