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喝茶听曲,玩古玩,赏字画,遛鸟,这在影视剧中正是一个清朝官员的日常标标配,毕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有些东西似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过去。
没有听错,在那个年代,清朝的官员在鸡还没打鸣的凌晨就要开始全新的一天。为什么?因为清朝的皇帝基本都很勤政。
朝廷规定,文武百官的早朝时间为早上5-7点之间,因为早朝是面对皇上的一等大事,几乎没有人敢踩点到达,所以一律官员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集中到达。
所以毫无意外的,皇帝普遍在早晨4点钟就开始起床洗漱,而他的寝宫到达议政大殿还需要一段距离,更不要提住在皇宫外的官员了。
住在宫外的官员起床时间按照3点钟的标准计算是相对保守的,遇上重大节庆有的甚至在凌晨一两点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
早朝分为常朝和大朝,参与常朝的官员有一定比例但也并非固定,一般到达一定品阶的官员才需要定例报到进行汇报工作,当然也不排除会有一些官阶小的官员因为汇报需要被传召入宫的。大朝则参与范围会扩大,比如遇到国家庆典,祭祀等重大活动。
有的人会说,那简单,一个交通工具解决的事,轿子有把,马匹有吧。可以有,清朝的官位按品位分级,三品以上才可以坐轿子,其他的可以选择骑马,但是无论哪一种,来到东华门外则必须步行。
步行到大殿的中途中,部分重要宫殿为了特殊需要,通行路上不设明火,所有官员只能摸黑前进。迷路什么的就不说了,有的官员曾经因为这样误入河水中,出于安全考虑,早起的时间又要再推早。
5个小时的漫长会议,为维持会议庄严肃穆,任何官员不可中途离场,不可出声,不可放屁,就连如厕这类紧急的私人问题,也必须等会议结束才可立场解决。因为这个规定,许多官员上早朝不敢吃喝,就怕中途有三急,惹怒天威,引火烧身。
如果说早朝不过是对清朝官员的身体考验,那下朝后的官场应酬才是对他们脑力心力的极度摧残。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很多事情必须托付下属才能完成,于是,官员们免不了先听听下属的汇报,然后检查这两天的工作结果,然后来到工作部门里进行例行检查,安排任务,然后批阅公文,必要时候,还要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对于官员正常的工作或许很多人会有所争议,毕竟清朝的官僚风气盛行,而且当时施行捐官制,有的人只需要出点钱就可以捞个官名,并不需要真材实料,假戏真做。那么这些我们且当一个过场,只不过每个官员投入的时间不同。
那就不得不说到官员们下朝后的应酬交际,从普通的请安跪拜,到各层关系的经营打点,时刻都需要小心翼翼。
恽毓鼎是清朝的总史官,在他的《澄斋日记》里对官场的关系维系有一句总结,就是“应酬天天有,饭局时时新”。
为了在平级之间打点好关系,不得不拉帮结派,打入不同群体,获得时下关键情报,才能为自己的例行公事提供方向,趋利避害。
为了扩充自己的羽翼,将有用的”人才“招至麾下,又免不了需要做好下属安抚工作。
和早朝比起来,体力已经远远不够支撑场面。对方一个语气,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需要时刻留意,而自己的回答则必须斟酌再三,有时候牵涉多方利益,你必须从中纵横捭阖,一旦稍不注意就会错过重要信息,影响自己的为官决策,轻则丢官,重则性命不保。
好不容易熬到入夜,甚至还需要应付一些秘密来访人员,出于利益关系,有的甚至不可推辞,真可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就这样,一天的行程就在各种体力考验和脑力对弈中悄然飞逝。处理完所有事务,以为可以有自己的时间了,一天也没了。为了维持精力和体力,他们不得不赶紧抓紧休息,因为,凌晨一过,新的一天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