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的1861年9月5日,太平军占领的长江中游重镇安庆被湘军攻破,长达一年多,牵动皖、鄂、赣、苏、浙几省战略态势的安庆之战落下帷幕。此战的失败,成了太平天国命运的转折点,太平天国失去了天京上游最后一道屏障,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不得不采取全面守势,直至三年后灭亡。而湘军在此战中主动、灵活的围城打援战术,为今后百年来中国战争艺术,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
在1861年之前,其实太平天国经营得有声有色。虽然1856年的杨韦内讧、1857年的石达开出走让太平天国大伤元气,但随着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的崛起,太平天国在1860年几乎迎来了又一个全盛期。
在西边,1858年湘军悍将李续宾骄兵冒进,全军覆没于三合镇,这使得湘军精锐毁于一旦,士气低落,几年之内不敢言战;在东面,1860年二三月间,李秀成奔袭杭州成功,随即高速回师天京,运动歼敌,当年5月在陈玉成的配合下击破江南大营,占领清廷苏州和常州等江南财赋重地,朝野震动。
然而,也就是江南大营的溃败让清廷对自己的国家武装——绿营彻底死心,只能押宝于曾国藩带领的湘军。1860年6月,咸丰皇帝授予曾国藩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一个月后又实授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一直以在籍侍郎的头衔带兵八年的曾国藩终于获得了一个军政实职,改变了以前一没地盘、二没名分的窘境。而湘军虽然折损了李续宾,其残部在胡林翼、李续宜的操持下整编重建,而多隆阿、鲍超、曾国荃部均完好无损,特别是多隆阿和鲍超,在宿松和二郎河击败陈玉成、李秀成的联军,已经建立起对陈、李的心理优势。李秀成被俘后曾评价:鲍军“冲锋猛战”,曾军“稳练不摇”,多军“应变善战”,虽有拍马屁之嫌,但基本属于实情。
对急于雪三合镇败溃之耻、以收复天京为己任的湘军来说,夺取安庆是进军天京关键性的一步;就太平军来说,安庆是保障天京安全的锁钥,打破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军辟地拓疆,稳定了东部战线,回师西向,解决安庆的保障问题,也是势所必然。两家都想在安庆寻求战略优势,大战一触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