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曾言:“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曾经的古罗马称霸欧洲,然而,随着奴隶制的逐渐消亡,罗马帝国辉煌不再,最终走向没落、分裂之路。
三次布匿战争打响,罗马建立霸权统治
在罗马成功确立西方社会霸主地位之前,曾与迦太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当三次布匿战争打响后,罗马则成功击败迦太基,使自身位于西方社会的霸主地位。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欧洲城邦或国家而言,罗马帝国在各领域内的优势显而易见。
但随着三世纪危机的爆发,罗马帝国的发展逐渐陷入僵局,后期,通过戴克里先及君士坦丁的帮助,罗马帝国恢复从前繁荣景象,并对帝国统治危机进行相应化解。
然而,随着对外扩张进入停滞阶段,罗马帝国内部的奴隶制发展面临巨大危机,当奴隶来源逐渐短缺,不足以对帝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后,奴隶制度逐渐走向消亡,而罗马帝国则面临着逐渐没落,并最终走向分裂的悲惨结局。
一、帝国危机下,奴隶制度逐渐消亡
在君士坦丁执政期间,曾对奴隶制进行相应的加强,然而,由于其统治重点落在东罗马地区,因此,西罗马帝国内部根深蒂固的奴隶危机则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作为处于欧洲核心地区的西罗马帝国而言,受到北部蛮族的侵扰,内忧外患的双重影响致使国家统治遭受严重危机。
在君士坦丁去世后,其构建的稳定政治局面被迅速打破,对于罗马帝国内的广大奴隶而言,通过长时间的流血战争,其为自身阶级争取到相应权力,但受到君士坦丁种种政策的压迫,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而当剥削情况日益严重后,罗马帝国内的奴隶则纷纷集结起来,打算以起义的方式,对自身生活进行相应保障,同时对奴隶主进行有效的摆脱。
在此之前,罗马帝国内部奴隶的来源为对外的不断扩张,但在扩张之路逐渐受阻后,奴隶阶层的人数则发生断崖式下跌。此时,奴隶主阶级因没有足够奴隶数量作为依托,纷纷遭受破产结局,基于奴隶主的相继崩溃,罗马帝国的上层统治、贵族阶级逐渐陷入僵局之中。
从前的他们依靠着剥削奴隶的方式,过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生活,而除了对奴隶进行剥削外,他们则没有任何创造财富的能力。如此单一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所隐藏的危机不可忽视,当奴隶制度的终点即将来临,从前的种种矛盾顺势爆发。
在这一分崩离析的状况下,凡是反对罗马统治的势力均能得到奴隶阶级的支持,此时,帝国统治危机在奴隶制度逐渐消亡的过程中显露无疑,而身为奥古斯都的罗马帝国统治者,则开始进行着相应的改革探索,以求危机得以迅速结束,国家统治能够稳定下来。
二、暴动频发,改革未能取得相应成效,罗马帝国走向分裂
对于东西两部分的罗马帝国而言,在暴动年代来临之前,西罗马帝国作为罗马最早征服的土地,各种政治政策都在这里生根发芽。而当奴隶制度逐渐走向消亡后,奴隶与上层阶级之间的矛盾则集中爆发于西罗马帝国区域。基于历史因素的影响,西罗马帝国成为奴隶及人民起义的根据地,而已然四分五裂的罗马帝国则又一次面临着巨大的统治危机。
为了对各地起义进行有效镇压,四帝共治制等制度得以成功推动,对于帝国统治者而言,简单的武力镇压已然无法阻挡人民起义的推进,出于对帝国统治的不满情绪,奴隶与帝国之间的矛盾达到顶峰。面对奴隶制度的崩塌为帝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危机,帝国统治者曾作出相应改革,然而,存在已久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化解,当改革纷纷失败,经济环境持续崩塌后,罗马帝国的分裂局面已无法避免。
对于广大的奴隶主而言,奴隶的崛起使得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当奴隶与底层人民正式集结起来后,从前的奴隶主及贵族则成为他们的重点打击对象。顷刻之间,无数奴隶主与贵族都为其曾经的压迫行为付出血的代价。
虽然在这一阶段内,罗马帝国统治者成功对奴隶阶级起义进行相应的镇压,然而,外部的蛮族入侵矛盾却仍然处于不可调和的状态当中,当蛮族逐渐对罗马统治进行入侵,并对罗马帝国的扩张进行阻碍后,统治者不得不将政治发展眼光落于处理外部矛盾之上。
在公元四世纪后,日耳曼民族开始向罗马帝国进行攻击,以求获得新的栖息之地,而随着西哥特人的到来,罗马的劣势越发明显。当时,曾经强盛无比的西罗马帝国陷入濒临崩溃的局面当中,最终,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而本就岌岌可危的罗马帝国统治更是遭受重击。
在对西哥特人与罗马之间的纷争进行了解后可知,当西哥特人正式起义对罗马帝国统治进行反对时,奴隶制度纷纷响应着西哥特人的一举一动,此时,里应外合的局面促使西哥特人占据着战争的主导地位,即使曾经的罗马实力不容小觑,同样无法抵抗西哥特人与奴隶之间的联手合作。
后记
在向外界征服的过程中,罗马所到之处的居民被迫成为罗马奴隶,从短期来看,奴隶的大量涌现促使罗马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有效提升,但从长远来看,奴隶制度的存在则对罗马后续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随着罗马奴隶制度的逐渐消亡,帝国的没落已然成为不可挽回的趋势,当奴隶社会正式结束,封建社会开始存在于欧洲大陆后,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从此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之中。
参考资料:《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