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古代历史上最有权利的太后,那必须是慈禧无疑。一个出生于满清下三旗的寻常女子居然统治了清朝这个庞然大物整整四十七年,无人可以撼动。
那么问题来了,慈禧她究竟是靠着什么来统治整个帝国的?历史学者分析后,发现慈禧有着“三张王牌”在手。
慈禧的第一张牌—恭亲王
慈禧,叶赫那拉氏,1952年入宫,四年后因为生下了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后,被封为妃,次年被晋封懿妃。
咸丰皇帝是个短命的皇帝,在位没几年就去世了。于是年幼的皇长子载淳继位,为同治皇帝,因为皇帝年幼,咸丰皇帝死前给他任命了八名顾政大臣辅佐同治皇帝。
但是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掌权后,牢牢地控制了朝政,基本上架空了同治皇帝,慈禧是同治的亲生母亲,这种情况是她所不能忍的。
慈禧不甘心自己和儿子作为一个傀儡,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慈禧环顾四周,发现了朝中另一股势力,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訢。
恭亲王早年时期和咸丰帝竞争过储君的位置,势力非常强大,但是在咸丰去世前为了防止恭亲王夺权,对恭亲王大力打压,现在的恭亲王势力虽然不如以前,但是仍然是慈禧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此时的恭亲王也对八大顾命大臣极为不满,面对慈禧的主动拉拢自然是不会拒绝,于是二人一拍即合,结为联盟。
慈禧知道现在顾命大臣目前刚刚掌握政权,应该趁着他们还没站稳脚跟就除掉这群人。
恭亲王立刻对慈禧刮目相看,觉得慈禧不简单,但对于慈禧的这个建议还是深表赞同。
两个月后,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先是除掉了顾命大臣的领头人肃顺,而后罢免了其余大臣的职务,重新将权利夺了回来。
之后恭亲王和慈禧以及皇太后慈安共同执政,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至此,至此,慈禧和慈安开始接触朝政,这才有了我们后续的“垂帘听政”。
至此慈禧和恭亲王之间相互依靠却有相互利用,相互防备,清朝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期,在此期间,慈禧也积极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于是,她的第二张王牌出现了。
慈禧的第二张王牌—汉臣
慈禧联合恭亲王除掉顾命大臣后,慈禧看到了恭亲王背后的势力之大,恭亲王也看到了慈禧虽为女子,但是野心不小,不可不防。
因此慈禧和恭亲王双方都开始积极地扩充势力,但是谁都不敢主动发难。
恭亲王是皇子,血统纯正的满人。因此恭亲王成为了朝廷上满臣的领袖,他的家底大都是满臣,这些人身居要职,权势滔天。
但是慈禧能依靠的只有那权力极小的儿子同治,情况对慈禧极为不利。正当慈禧因为没有办法制衡恭亲王而急得团团转时,一封奏疏递到了慈禧的案头,这封信的署名是—李鸿章。
话说太平天国起义后,八旗军、绿营军一败涂地。清政府无奈下令各地组建民兵团练来镇压太平军。
这个时候汉人武装势力崛起,为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而后还有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此时的李鸿章刚刚镇压完两淮地区的捻军,手下掌握着有一支重要武装——淮军!
当时满清的旧军队,八旗兵也好、绿林军也罢,战斗力弱得一塌糊涂,根本就跟李鸿章手下的淮军没法比。
曾国藩去世后,湘军四分五裂汉营军分为了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左宗棠麾下的楚军这两大势力。
但是恭亲王认为,国家军队应该掌控在满人自己手里,于此准备着手削弱这些汉族军阀的势力。
此时的李鸿章走投无路,只好投奔慈禧太后。慈禧大喜,虽然她知道放任汉族武装做大对江山社稷不利,但是面对势力不断壮大的恭亲王,她也只能和李鸿章这类的汉族权臣结成联盟。
几年后,同治去世,光绪继位。此时恭亲王见光绪新帝年幼,野心逐渐膨胀,开始和慈禧不断有摩擦。
六年后,慈安去世,恭亲王看昔日里垂帘听政的两位太后变成了一位,认为后宫的势力已经落寞,开始对慈禧步步紧逼。
慈禧先下手为强,联合朝内外的汉臣,发动了“甲申易枢”,罢免了恭亲王,自己大权独揽。
慈禧当政后,为了拉拢汉臣,对这些汉臣加官晋爵。以此来制衡朝廷内外反对她的势力,在汉臣的绝对支持下,慈禧掌握了全国军政大权,架空了光绪。
正当慈禧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权力巅峰无人可以撼动的时候,八国联军来了。
慈禧的第三张王牌—洋人
慈禧执政后,清朝反抗洋人的运动越演越烈,全国各地组建了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抗击洋人。
这使得列强在中国的权益受到了侵犯,于是他们要求慈禧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被慈禧一口回绝。
慈禧深谙制衡之术她是想通过义和团来制衡洋人。但是她算错了,洋人不吃这一套,于是1900年五月,八国联军数千人在天津登陆。
一路上清军节节败退,八国联军很快就攻进了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和大批王公贵族仓皇逃出北京,在山西流浪了两个多月才在西安安定下来。
慈禧终于认识到了洋人的厉害,北京失陷后,部分汉臣对慈禧开始不满。所以自此以后,慈禧开始讨好巴结洋人,这时的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因为慈禧可以保障列强在中国的权利,所以列强也对慈禧大力支持,慈禧依靠着洋人,制衡汉臣再次坐稳了皇位。
慈禧这一生,靠着这三张王牌,统治了大清四十七年,不可谓之不聪明,但是也正是因为慈禧的这三张王牌,给清朝埋下了诸多隐患,最终导致十一年后清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