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的大年初一,一贯勤政的顺治帝突然旷工,不仅缺席了早朝,还下令免除了群臣向自己朝贺的礼仪,就连太庙祭祖都是指派了其他官员。
这一切都似乎让人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不其然第二天大年初二,顺治帝称身体不适,需要调养,再度缺席了一切朝政活动,到了初六这天,顺治的一连串操作更让人看不懂。
在一天之内顺治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宣布京城之中关押的所有罪犯,除了犯有“十恶不赦”重罪的罪犯之外,其余全部释放,第二件事情就是公布了“罪己诏”。
刚刚初七晚上的时候,便出现了真正的大事件,那便是“上崩于养心殿。”这一切发生得实在太快,让外界应接不暇。
顺治皇帝的驾崩,距离自己宠妃董鄂妃的薨逝,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且他本人的死在民间看来,也有些过于蹊跷。
于是乎,各种传说纷至沓来,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顺治皇帝在董鄂妃去世之后,悲痛欲绝,已经无心朝政。
在禅师溪森的诱导之下,思想开始超然世外一心向佛,最终连自己的皇帝宝座也视为过往云烟,索性和释迦摩尼以及达摩祖师学习,一脚遁入空门。
在民间的传说中,这位让顺治皇帝魂牵梦绕,以至于割断尘缘的董鄂妃,原名是董小宛,入宫之前是江南名妓。入宫之后,受到了顺治皇帝的独宠。
事实上这种说法只是无稽之谈,历史上确实有董小宛这样一个女子,她也确实是江南名妓色艺双绝。
不过她的丈夫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他为董小宛赎身之后,两人恩爱有加生活了一段时间,董小宛不幸病逝。也就是说,董小宛根本不可能进宫成为皇帝的宠妃。
更值得一提的是,董小宛和顺治皇帝虽然是同一时代,但是两人的年龄差距相当悬殊,董小宛比顺治皇帝大了13岁,顺治皇帝成年之时,董小宛已经离世。
真实的董鄂妃出身满八旗,父亲是当朝内大臣鄂硕,董鄂妃是用汉语直接音译满语,她也可以称作“栋鄂妃”。
董鄂妃在15岁的时候就以秀女的身份入宫,被指给了顺治帝异母弟弟为妻。结果顺治帝一眼就看中了这位弟妹,最终横刀夺爱。
被册封为皇妃的董鄂妃,被顺治皇帝百般恩宠,为了表示对爱妃的恩宠,顺治帝不惜僭越礼制,册封董鄂妃为皇贵妃的仪式上,顺治皇帝宣布大赦天下。
纵观清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不仅仅是没有皇贵妃有过这种待遇,就连皇后接受册封的时候,都不可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在董鄂妃逝世之后,伤心欲绝的顺治皇帝,对自己的这位爱妃,也是极尽死后哀荣,不仅追封为皇后,还加上了十四个字的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就算如此顺治皇帝依旧埋怨谥号中没有加入“圣”“大”这样的字眼。对于董鄂妃的葬礼标准就是“概从优厚”。
这次葬礼很明显是违反了朝廷的礼制,这件事情也成为了顺治皇帝临终前罪己诏上面,十四条过错之一。原文是“概从优厚,不能以礼止情,诸事太过,喻滥不经,是朕之罪一也。”
为了一个宠妃,顺治皇帝几乎是不顾一切,这自然是在朝廷上下,甚至是在民间引发了巨大的波澜。
更让外界迷惑的是,董鄂妃去世后不久,顺治皇帝同样也宣告驾崩,结合之前对董鄂妃的超标准待遇,民间自然会借题发挥。
实际上皇帝放弃皇位出家,再宣告假死看似没有问题,实际上操作难度极大,皇帝不同于常人,从他病重开始,就是整个国家的大事件,各种后事处理的流程极为复杂,从最开始的守灵致祭,到随后的地宫下葬,灵柩需要多次迁移,皇宫中的档案会对每一个细节详细记录。
从流传至今的档案文献就能看到,关于顺治皇帝去世后的葬礼,没有任何的疑点,只能说顺治皇帝确实是死了。
而且死因大概率是天花,之所以没有公布,是源于当初满清刚刚入主中原,根基还没有完全牢固。
皇帝得天花去世,对于民心向背,产生的影响很大。至于顺治皇帝为了董鄂妃去世而出家的事情,只能算是民间对于帝妃爱情故事的浪漫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