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种自拍软件流行,没有不懂拍照技术的人,都能拍摄优秀的照片。如果把拍照技术推迟到一百多年前,那时可是一种新事物,全中国见到的人没有几个,他们都是权贵阶层。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法国人为清朝两广总督爱新觉罗·耆英拍摄了一张照片,此时距离摄像术发明刚刚过去五年。与其他清室贵族不同,耆英思想比较开放,对西方新事物并不排斥。
一个耆英接受新事物没有起作用,当时老百姓看到西方人拿着照相机四处拍照时,认为这是“收人魂魄”的工具,非常排斥。众所周知,慈禧太后爱拍照,如今我们能看到大量慈禧太后的照片,都是证明。
光绪十四年,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珍妃入宫,她也把摄影术带入了等级森严的宫廷。刚开始,慈禧太后对这种新事物并不感兴趣,直到1900年庚子之变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慈禧太后被迫西逃,等一年后再次回到北京,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为了加强与西方列强的交流,慈禧太后决定让精通四国语言的德龄公主出任御前女官。在德龄公主的影响下,慈禧太后对新事物逐渐不排斥,尤其对摄像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光绪二十八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曾将一副全家福照片送给了慈禧太后,让她对这种新事物跃跃欲试。
1903年,在德龄公主的推荐下,她的哥哥裕勋龄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御用摄影师。与珍妃出于兴趣摆弄相机不同,裕勋龄曾在法国专门学习了摄像,拍摄的照片质量要远远超过珍妃。
据裕勋龄回忆录中自述,“光绪年间,勋龄及两妹追随先母,同侍宫闱,凡慈禧太后之御照,莫不由仆一人所摄。”慈禧太后对拍照非常重视,每次拍照前都会亲自选择良辰吉日。
要知道当时的摄影材料全部都需要进口,成像程序非常复杂,成本更是非常昂贵。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慈禧太后照片,绝大多数都是1903年到1906年拍摄。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慈禧太后照片,全部都是全身照,这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是慈禧太后迷信的结果。慈禧太后认为,拍照如果不拍全身照,这是一种很不吉利的行为,因此都需要全身照。
参考资料:《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