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咸丰皇帝封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生到最后竟落得个饿死在印度的结局。
在任职两广总督期间,不同于清政府官方的软弱,叶名琛面对英国的咄咄逼人,敢于据理力争,敢于用强硬的态度去抵抗。
但螳臂挡不住大车,叶名琛守卫的广州城还是被英军的大炮轰占了。在战争失败后,急于向英国示好的清政府撇清责任,为叶名琛列数了“六不”罪责,讥讽他为“六不”总督。
其实回首叶名琛的为官生涯,他也曾经有过一段风光无限的岁月,多次获得封赏,步步高升,是名为民为国的能臣。
少年得志
叶名琛是湖南汉口的医药世家叶家的公子,武汉有名的叶开泰中药店是其爷爷所创办。出生于大家族之中,叶名琛也是少年成名,有“诗文鸣一时”的美誉。
16岁,叶名琛便入选了乡试副榜,可谓年少有为。28岁,他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开始迈入官场。道光年间,从陕西兴安府知府做起,叶名琛历任江西盐法道、云南按察使等职。
因为在江西水灾中处置得当,叶名琛升任湖南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行政财务事宜,大权在握。之后的几年间,他又调任甘肃布政使,最后来到广州任布政使。
在广东,叶名琛延续他一贯的作风,一手抓经济,一手平叛乱。得益于经商的家族背景,叶名琛对于理财颇有心得。
即使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仍然可以保证广东地区的税赋,每年向朝廷缴纳数千万两的白银。
并且虽然广东富庶,但作为地方长官的叶名琛却是清廉之人,在其身上看不到大家公子的骄奢之风,一件袍子常年穿着,直到穿破磨旧了才会换下。
另一方面,叶名琛在剿匪平叛上也是威名赫赫。当时呼应太平天国的起义,广东地区也是起义林立,但都被叶名琛以铁血手腕进行镇压,且不需朝廷支援一兵一卒。
咸丰四年,广东发生洪兵起事,叶名琛率一万五千士兵抵御住了超过十倍起义军的进攻,守住了广州城。
如此能臣干将,自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大加赞赏。从咸丰元年到咸丰五年,叶名琛不断被加封太子少保衔,体仁阁大学士等称号,最重要的是他被封为两广总督,总理两广事宜。
在接任两广总督的同时,叶名琛同时还有一个身份,通商大臣。自此,他遇到了生命中最强悍的敌人,也是整个大清帝国的敌人—英国人。
抵御强敌
1842年,时任两广总督的耆英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和英国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中有一项就是清政府要开放五地作为通商口岸,这五地中就包括广州。
不过,随着英国与清朝贸易往来的开展,仅仅将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已经不能满足英国人的胃口,他们又提出了驻扎广州城等一系列条件。广州的百姓得知消息后,群情激愤,十分反对这些条件的施行。
此时,曾经签订条约的耆英已早早离任,留下叶名琛面对这一棘手的大难题,他要慎重考虑是否放英国人入城。
不同于耆英的软弱,叶名琛采用了外弱内强的态度。他和英国人耐心谈判,打出“守信”的口号,用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一一驳斥了英国人开出的条件,拖延他们入城的时间。
在口舌之争的基础上,叶名琛组织了强大的民兵团,发动群众的力量进行抵抗。当时,广州城内有上万的乡勇涌入,人人都手持兵器处于守卫状态。
面对强硬的广州百姓,英国人要求直接与朝廷谈判。没想到的是,胆大的叶名琛伪造了皇帝的诏书,拒绝了英国人入城的要求。
得知叶名琛将英国人挡在了广州城外,咸丰皇帝特意发来表扬信,称赞他不费一兵一箭就能阻拦英国人的行为,并封赏他为一等男爵。广州的百姓更是特意为叶名琛搭建了彩排楼祝贺。
但没能进入广州城的英国人并不会善罢甘休,很快,“亚罗号”事件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六不”总督
亚罗号是一艘商船,事发的时候正从澳门往广州运送大米,其船主是中国人,但雇用了英国人肯尼迪做船长。为了躲避检查,这艘船曾经在英国处登记。
不过,当广州水师上船检查的时候,这艘船的登记证刚好过期,清政府有权对其进行管理。
当时,由于水师千总梁国定接到举报,这艘船上藏有海盗,他便决定将其中12名水手带走调查,肯尼迪并没有反对。
不料,待到梁国定下船后,肯尼迪立即在船上升起了英国米子旗,并向英国领事巴夏礼报告了这一事件。巴夏礼以清军降下了英国国旗等不成立的理由,要求叶名琛根据《虎门条约》将水手放回。
叶名琛在对全部12名水手审讯后,决定将不是海盗的9人送还。但巴夏礼并不满足,强硬地要求叶名琛必须放回12名水手,并且还要他进行正式道歉。
几经交涉后,叶名琛不得不做出让步,答应送回全部水手,但拒绝了道歉。英国人立即以此为借口,直接用大炮对准了广州城,战争爆发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军,叶名琛的态度是“不和”。在和英国人的对抗中,他表现出了优秀的指挥能力。以做生意为幌子,叶名琛向当时被占领的香港派出了多批探子,搜集了大量的英军作战信息。
同时,他向广州市民发放身份证明,没有证明的人不能进出城门,以此杜绝英国人的探子混入其中。间谍战之外,叶名琛发出悬赏告示,凡斩首英国人的首级都可以获得三十银元,此举大大鼓舞了士气。
在这些的基础上,他还搞起了突袭。派遣满载炸药的沙船轰炸英军、切断英军的供给、对英军的巡逻队秘密投毒等等,在种种举措下,英国人暂时并没能轰开广州城的大门。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叶名琛渐渐陷入了无兵无钱的地步,加之清政府的软弱,叶名琛在战事中更加被动。在有限的兵力下,叶名琛只能采取“不战”策略,他以镇定的态度在英军面前唱了一出“空城计”。
面对真真假假的叶名琛,英军犹豫了两个月的没有采取任何进攻行动。正当他们放弃攻打广州,直接找清朝皇帝谈判时,一艘中国官船被截获。
根据船上的文件,英军才得知了叶名琛的真实处境,当即采取了攻城行动。广州巡抚柏贵见情形不妙,直接投降,让敌人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广州城。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对于战争失败的原因,清政府将其全部归在了叶名琛身上,斥责他在对英事务上处理不当,并列举了“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的罪状,称其为“六不”总督。
为避免受到叶名琛的牵连,咸丰帝还急忙罢免了叶名琛的一切职务,还告知英军,叶名琛的生死与清政府的利益毫无关系。咸丰帝就这样直接抛弃了曾经为朝廷立下战功的叶名琛。
不过,此时的叶名琛并不知道清政府对他的这一处理。在战争失败后,叶名琛被英军俘虏,随后被囚禁在了“无畏号”军舰上。
客死异国
广州失陷后,叶名琛没有逃跑,更没有投降,也没有以身殉国。他只是让家人为他准备了足够的食物,接受了被俘的这一结果。
由于叶名琛在两广之地有巨大的影响力,为了防止有人营救他,英国人便将他押送到了军舰上,准备将其关押在印度。
在印度,英国人为了羞辱叶名琛,把他放在一间玻璃房中,让他穿着朝服朝靴,带上三眼花翎的官帽,在房间外挂了一块“清朝公爵,免费参观”的牌子。
受此侮辱,叶名琛还是忍下来了。为了保持气节,他每天只吃自己自带的食物。同时,他在等待机会,他希望能够见到英国的国王,为清政府再争取最大的利益。
很快,他的这个梦想破碎了。他知道了自己是在印度,没有见到英国国王的机会。得知这一事实后,叶名琛选择绝食,饿死在了印度,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辜负皇恩”。
叶名琛的所做所为从来都无愧于他效力的清政府,无愧于民族和国家,但终其一生,他落得个“六不总督”的名号和客死异国的结局。
叶名琛的一生兢兢业业为清政府守护江山,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满腔抱负局限在了时代的大背景下,只留下孤勇的民族气节让后人评说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