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财经 经济日报聚焦上海临港新片区加快制度创新:政策带动产业做优

经济日报聚焦上海临港新片区加快制度创新:政策带动产业做优

上海洋山深水港三期码头。 (上海海关供图)

临港,位于上海东南角,处于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界处。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3年来,临港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兑现了“三年大变样”的承诺,呈现出生气勃勃、如火如荼的新气象。

临港靠港,但不只有港,更有国家赋予的自主创新管理权限。3年来,临港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对标国际上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和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努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打造开放新高地

开放是临港的任务,改革是临港的使命。这张上海的“王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中持续扩大开放、探索新路提供了样板。

5月31日,27个从加拿大温哥华进口至中国的集装箱装载着725吨青豌豆,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被装上“美若马士基”轮。这批货物从洋山三期码头出发,运往最终目的地天津港。这标志着国内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正式落地,更是我国国际航运领域开放的一次重要突破。

“‘沿海捎带’范围扩大至境外集装箱班轮公司后,将进一步带动上海港中转业务发展,吸引境外船公司将中转业务从韩国釜山、新加坡等传统中转港转移至上海。”洋山海关关长曹鸣一语道破了该业务放开后的经济潜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能级也将在临港深化对外开放格局中进一步巩固。

“临港新片区要在临港实施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负责人林益松表示,推动“沿海捎带”业务放开是临港新片区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的重要举措,也彰显了临港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决心。

开放的脚步加速,改革的步履不停。8月16日,一批进口至江西九江、总重20.4吨的纤维素运抵上海洋山港后,货物申报人——上海上港长江多式联运有限公司采用“离港确认”模式向上海海关申报转关,即货物运抵港区后,无需提前预定内支线船即可向上海海关申报并提前完成转关单放行。相比传统模式,“离港确认”让这批货物通关时间较之前压缩50%以上。

“一般情况下,进口转关货物需运抵港区完成卸货、理货,并配好江船后才能放行,为保证货物能及时装船,货物申报人需要预留出申报、放行、排计划的时间,预订时间相对宽裕的船舶舱位。但遇到舱位紧张情况,甚至可能因无法申报产生滞报金。”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二科副科长徐倩表示,“离港确认”让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最近船期的船,货物进口至九江的整体通关时间平均可减少30小时至50小时,企业既能避免因无法确认船名导致产生滞报金,也可减少进口转关改配业务量,降低报关成本。

事实上,临港新片区在很多重点领域制度创新上率先实现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国务院制定的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任务基本完成,国家、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出台各类政策260余项,通过改革形成典型制度创新案例87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36个,“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正逐步形成,制度创新成果正持续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发挥特殊经济功能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在临港经济的制度创新、功能培育以及特殊经济功能走在前列。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在临港新片区内设立的物理围网区域,包括芦潮港区域、小洋山岛区域、浦东机场南部区域等3个区域5个区块。这里有特殊的监管模式,首创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账册等为代表的全新海关监管制度,取消了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这里有特殊的政策制度,对境外进入物理围网区域内的货物、物理围网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和服务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

今年1月份至7月份,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1000.9亿元,同比增长34.4%。可以说,自2020年挂牌以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已初具规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不断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样板。

今年3月份,国内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在洋山港区盛东码头落地。一艘全球最大型的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加注船花了13个小时为法国达飞集团集装箱船加注了7066立方米LNG。洋山港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能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LNG“船到船”加注的港口,这不仅为洋山港集聚了高端航运服务资源,也拓展了其全球枢纽港功能。

8月23日,临港新片区加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正式发布并提出新的目标,至2025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目标实现1万亿元以上区域经营总收入、实现100亿元以上保税创新业态进出口值目标。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说,未来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还将建设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国际集装箱运价交易平台、“中国洋山港”船籍港平台等功能平台,并大力发展保税维修检测、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研发设计、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新兴业态,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窗口。

探索差异化制度

就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之际,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也随即出台。这也意味着上海将在市级事权范围内最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制度探索,并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

对于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建设路径,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表示,要突出本市事权、突出重大项目、突出城市功能。在地方事权范围内,推出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围绕产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三大领域,从产业发展全链条、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出发,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时,要聚焦“产”“城”“人”协调发展,在综合交通体系、人才落户、教育资源、土地使用等方面提出一批支持政策。

下放事权,大胆尝试,临港不断先行先试。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智能公交、无人小巴在这里开始了公共测试体验。“我们把环滴水湖最内侧的辅路留出来,作为上海第一条可供无人驾驶公交车测试的公共开放道路。”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说,在这条8.7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专用道路上,临港公交正通过智能网联场景落地,达到多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混行场景应用的目标。临港公交方面表示,在完成规定安全里程积累并通过评审后,智能公交和无人小巴这两种车型便可正式开始载客运营,一个环滴水湖的未来交通生态圈将开启新的一页。

智能交通生态圈是构建“未来城市”的缩影,其背后的前沿产业支撑体系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3年来,临港新片区的产业体系已经从传统的以汽车与装备制造为主,升级为现在的“4+2+2”产业体系,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新能源汽车两大优势产业,氢能、绿色再制造两大未来产业。

以政策之“特”带动产业做优,以产业之“优”带动城市发展。未来的临港不仅是区位特殊的港口和自贸片区,更会是一座产城融合、独立配套的滨海城市。未来的临港是前沿产业的聚集地,也是创新创业首选地,更将成为上海发展的新增长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日新鲜事,娱乐,问答,常识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今日新鲜事,娱乐,问答,常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今日新鲜事,娱乐,问答,常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