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纪危机是罗马帝国在行省力量收缩的先兆。4世纪,不列颠方面面临苏格兰人和蛮族的侵扰,罗马军队在此拥兵自立;而蛮族侵扰在罗马方面更严重得多。随着时间的发展,罗马在不列颠驻兵统治的成本似乎己超过了行省能给帝国带来的效益,罗马开始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大陆行省。罗马撤离对不列颠凯尔特人的影响似乎不是很大——行省军队离开后,一部分来自行省的军队仍留在这里,想要代行起统治的职责。但不列颠人不再拥护罗马的皇帝,凯尔特贵族们割据一方,仿佛又回到克劳狄乌斯之前分散的部落王国的情境。
但此时,原凯尔特部落王国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在混战中势力膨胀起来的不是宗族部落的首领,而是新的军事首领。这样的凯尔特人小国普遍更弱小,也更分散,在面临苏格兰人和蛮族侵扰时节节败退。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一些凯尔特首领请来了撒克逊雇佣兵帮助对抗敌人,而无法预料的是,这群雇佣兵才是不列颠凯尔特人最大的劲敌。
一、罗马撤离的过程
君士坦丁是最后一个统一罗马帝国的皇帝。他在不列颠驱逐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重建边防;在东边打败李锡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罗马霸主。君士坦丁还用皇帝的权利确定了基督教的正统地位,在他的鼓励和资助下,信心满满的传教者罗马出发,向帝国的各个边远地区游历。但如同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军功累累的大一统帝王一样,君士坦丁死后,他的儿子们重蹈历史的覆辙,互相残杀。帝国的分裂很快出现了先兆。
罗马的混乱和内战对不列颠的局势也有影响。城墙内的不列颠人和苏格兰人、皮克特人已经彻底成为对立的民族。不列颠人以罗马子民自居,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则是野蛮民族的代名词。他们总是不时南下到富庶的东南部劫掠,罗马军队一来便望风而逃,罗马人走后便又接踵而至,如此反复。罗马军队和赛尔特,萨克森及丹麦之战士迥然不同,和诺曼时代的封建部队也不类似。他们长期从军,操练无间,纪律亦严。不列颠人在罗马军队的长期保护下似乎己经失去了组织起来武装自己的能力,但这样的能力在蛮族的反复侵扰和罗马的无暇西顾下渐渐被重新拾起来了。
君士坦丁过世六年以后,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的入侵造成地区的破坏,迫得他那统治西部帝国的幼子要御驾亲征。没过多久,蛮族又故态复萌。这次狄奥多西掌握航海的最好时机,率领数量庞大由赫鲁利人和巴塔维亚人组成的老兵部队,加上约维安和维克托的禁卫军团,在不列颠安全登陆。狄奥多西把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赶回长城以外,加固了城墙和驻堡,留下一些部队后又匆匆回师了。这是5世纪不列颠彻底脱离罗马前帝国对不列颠行省的最后一次出手。
376年,罗马帝国迎来最大的危机。多达20万的哥特人被匈奴人追赶,集结在北部边境的多瑙河岸。瓦伦斯派人将哥特人向马西安诺堡驱逐,但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确保这一行动和边境安全。愚蠢的罗马人在马西安诺堡刺杀了哥特人的首领,引发了蛮族大战。在不列颠,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这些从不死心的蛮族,没有忽略哥特人战争的大好机会,这时行省在边墙和驻地的罗马部队已被抽调一空。而不列颠人已经陷入绝望局面,无法依赖一个正在衰亡的君主政体,给予缓不济急而又及不可靠的援助。由于4世纪时罗马军队长期稳定地驻扎在沿长城一带,士兵们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军事警察而非帝国军队,他们逐渐融入了凯尔特社会生活的世界。于是这些罗马驻军抓住时机,在组织打跑蛮族再一次的侵扰后,以罗马军队为依托,建立了篡位者政权。
罗马军队起先拥立了一个叫马可的将领,给他披上紫袍,称他为不列颠的皇帝。但军队内部各立山头,局势一时混乱,马可很快被新的禁卫军谋杀。军队随后又拥立了一个叫格拉提安的将领,他在四个月后也被禁卫军拖下了马。也许出于对上一个给不列颠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皇帝君士坦丁的敬畏或可笑的迷信原因,军队拥立了第三个皇帝,一个叫君士坦丁的普通列兵。君士坦丁称帝既无军功,又无声望,他选择了和早期皇帝们一样但毫不顾不列颠兵力国力的举动:去高卢“平叛”。
而不列颠人在面对不断的蛮族骚扰时,失去了皇帝禁卫军的保护,又目睹了来自各个行省的驻军的一场场闲剧,终于意识到了他们可以依靠的是自己而不是罗马人来组织军队。于是他们趁君士坦丁在高卢之时,赶走他的行政机构,把罗马人彻底驱逐出了不列颠。这一年是409年。罗马的君士坦提乌斯终于稳定与哥特人的边界后,他的将士们只顾在高卢和西班牙地区灭火,没有顾及到不列颠,导致其从西罗马帝国的版图中永久性地脱离了,从那之后不列颠不再受西罗马帝国的武装保护。
二、罗马撤离后的不列颠
不列颠脱离罗马体系的征兆在4世纪后期皇帝连番更迭时就出现了。与愈来愈弱的罗马皇帝威慑力相比,4世纪末和日世纪初时不列颠乡村维拉的繁荣昭示着不列颠贵族力量的积累。在5世纪的内战中,这些贵族领主的维拉成为武装保护的堡垒,为部落家兵和维拉内部不间断的生产提供防护。我们至少已经知道从402年起罗马货币就不再大量流入不列颠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帝国不再付给军队工资,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维拉内部的生产满足内供的需要,并且凯尔特部落使用免费的奴隶生产的方法也重新回潮。有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地方维拉关门自治,有领主们受到3世纪罗马经济崩溃的影响,因为他们对帝国的安全感和依赖正在下降。
有了自治庄园和领土的依托,对不列颠贵族来说,即使在帝国末期,不管掌权者怎样更迭,他们还是能保持自己家族在政治和社会交往上的特权。在罗马驻军撤离,老兵争相逐鹿的时候,对被罗马统治了数百年的不列颠人来说,他们起来掌握一地主权的机会来了。这时他们的敌人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罗马老兵和各自画地为牢的贵族领主,并且这一次帝国连近在咫尺的北部高卢都不再部署永久性军事力量了。不列颠的变革使得政府和军事的人为结构为之冰消瓦解,独立的国家在这四十年的期间为教士、贵族和自治市镇的权势所统治,一直到撒克逊人入侵为止。
不列颠的凯尔特文化经过罗马四百年的统治,已经形成了罗马-不列颠区域和未经罗马化的凯尔特区域的对照。五世纪初的罗马全面撤离后,罗马-不列颠区域逐渐缩小。一方面是因为离开罗马统治者的凯尔特人抛弃罗马文化,另一方面是因为来自苏格兰人和蛮族侵扰的生存空间的压缩。罗马统治者的撤离使得罗马-不列颠地区的统治权分散到各个凯尔特贵族势力范围和一部分富有野心的罗马老兵身上。失去了罗马职业军人的保护和统一的总督治理,凯尔特贵族小国的力量既弱小又分散。这一情况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建立直接影响了不列颠的命运。五世纪中期的日耳曼入侵者大量屠杀不列颠凯尔特人,但很有可能的是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建立之前,罗马-不列颠地区的凯尔特人就遭到了他们同族,来自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凯尔特人的屠戮。
但即使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不列颠东南部扎下根来,逐渐占领不列颠的时代,凯尔特文化也没有在整个不列颠消亡。在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德文等地区保留了凯尔特人的国家,爱尔兰、苏格兰更是保存有未经侵略者文化染指的原生凯尔特文化。在威尔士找到了4、5世纪的罗马维拉建筑的遗址,但除此之外,究竟有多少罗马文化被带入了该地区尚无法定论。
总结
罗马文化给不列颠凯尔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拉丁语和基督教。但这个印记的影响是在罗马撤离以后才逐渐显露出来的。拉丁语在罗马建立统治之初就传入了不列颠,不过在当时只有罗马殖民者、罗马官员和一部分需要和罗马人打交道的凯尔特贵族使用。有的凯尔特硬币上篆拉丁文,也并不能代表就为平民接受。3世纪时基督教传入了不列颠,同样,也只是在罗马殖民者和凯尔特贵族中被小范围地接受,对凯尔特文化的督伊德泛神信仰没有产生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