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历史上,粘杆处一直是一个神秘存在的机构,民间多呼之为“血滴子”。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田文镜受命赴山西清查藩库亏空情况,发现其中有假。雍正随即大怒,派有“老狐狸”之称的图里琛为钦差大臣去山西查实。
真相暴露后,山西巡抚诺敏欲痛下杀手,除掉图里琛等人。图里琛命手下将士脱去上衣,怒道“这些都是百战之余,皇上命我从千军万马中挑出来的,充实宫掖宿卫,又称粘杆处卫士,统归皇上、领侍卫内大臣带管。”
诺敏一听是粘杆处,最后也只能乖乖就范。这是粘杆处这个秘密机构在该剧中比较精彩的一次亮相。
关于图里琛的官职,在《雍正王朝》里始终不曾正面提及,但可以肯定的是图里琛负责掌管粘杆处。他时刻跟随在雍正身边,不仅负责保卫他的安全,还帮他办理许多秘密差事,比如调离年羹尧、处死弘时等。
雍正时期的粘杆处又名尚虞备用处,属内务府管辖,是清朝皇帝设立的特务机构。其表面上负责手持粘杆捕蝉,实际上负责宫廷护卫、刺探情报、铲除异己,有时还能接收传达奏折。
粘杆处最高长官被称为粘杆侍卫,辖下其他办事人员为粘杆拜唐。如果按照剧中的情节,图里琛应该就是粘杆侍卫。
进入粘杆处当差是一种家族荣誉,也说明受到皇帝的极大信任。粘杆处最早的成员基本都是雍正的亲信与耳目,也是一个安排宗室、功臣的机构。雍正登上皇位后,在内务府之下正式设立了粘杆处机关衙门,总部设在雍亲王府,给予一定品级。
粘杆处组成人员大多出身于内务府包衣人,属未入流,薪水不高。但他们与皇帝很接近,跟随左右,故而也是呼风唤雨。
粘杆处一度与皇帝贴身太监的职能合流,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手。侍卫负责每天早晨到内奏事处接收奏折,还有负责稽查官员二人,如发现奏事处有形迹可疑的人员,有权直接缉拿。
在雍正三年,雍正降旨原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定其为"龙潜禁地",作为粘杆处机关衙门驻地。雍正帝去世后,乾隆帝继续借助于粘杆处掌控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搜取情报。
粘杆处一直存续到乾隆龙驭宾天之后。由于嘉庆皇帝诛杀和珅并清洗其亲信党羽,牵连到了粘杆处,至此粘杆处权力逐步失落,到了晚清慢慢被废除。
清朝历史上,虽有图里琛这个人,但却跟粘杆处压根搭不上边。此人并不是个孔武有力的武夫,也不是什么宫廷侍卫、粘杆侍卫,更没有当过领侍卫内大臣。
真实历史上的图里琛隶属满洲正黄旗,为康、雍、乾三朝重臣,生于康熙六年。他早年入国子监,担任中书舍人、内阁侍读等文职。
康熙五十一年,图里琛奉命出使土尔扈特部,授兵部员外郎。此次出使,他路经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乌拉尔山等地﹐记录了沿途所见山川形势﹑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文﹑村落居民﹑器用风俗等,于雍正元年被编纂刊行,名为《异域志》。
在雍正年间,图里琛得到重用,先并在雍正五年负责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办约》,最终敲定了自康熙以来纠缠不清的中俄边界问题。
乾隆元年,图里琛告老还乡,于乾隆五年卒,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