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华对于皇四子胤禛的巨大影响,王掞说的比较透彻,皇八子胤禩等人对于胤禛将郑春华秘密保起来的事情佯作不知,就是为了等在关键时刻用郑春华将胤禛一举扳倒,彻底斩断其继位的可能。
被王掞“点醒”的皇四子胤禛似乎并没有多少惊慌或者恍然大悟的表情,只是悠悠的说道:
“郑春华,是十三爷再三托付给我的,我不能有负十三爷所托啊!”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胤禛对于胤禩等人的阴谋安排早就心知肚明,只不过碍于皇十三子胤祥的嘱托,而不能对郑春华下手。
当然,这只是胤禛对王掞的说辞。
那么,皇四子胤禛让郑春华活到现在的真正原因何在?
王掞欲将郑春华“羞杀”的意图表明以后,皇四子胤禛又为何沉默不语,给予了默许的态度?
王掞“羞杀”郑春华的行为,对于皇四子胤禛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郑春华的保留,笔者认为,皇四子胤禛的考虑还是比较全面的,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
1、皇十三子胤祥的嘱托,胤禛不能不当回事
皇十三子胤祥虽然被康熙皇帝圈禁在了宗人府,看似和皇长子胤褆一样永远失去了圣心,但其在军界的巨大影响,还是对皇四子胤禛最为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胤祥的嘱托,胤禛不能不当回事。
而且,就胤禛和胤祥两人之间的亲密兄弟感情而言,胤祥又是为自己“背锅”才被康熙皇帝圈禁,胤禛就更不能违背对胤祥许下的诺言,只能将郑春华好好的供养。
2、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以后,康熙皇帝并没有明确皇位继承人人选,郑春华仍是胤禛手中制约胤礽的有利工具。
随着太子胤礽的再次被废,皇十三子胤祥也因为“助太子暗杀郑春华”和“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两项罪名而被圈禁,诸位皇子之间的夺嫡形势再一次陷入晦暗不明的状态,康熙皇帝心中属意的皇储人选更是难以猜测。
胤礽虽然再次被废,但其被废的直接原因仍然和首次被废一样,都是“武装政变”的直接后果。但谁能保证康熙皇帝不会再来一次“议举新太子、借机打压其余皇子势力”,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康熙皇帝的缓兵之计,会有再度复立太子的决定呢!
郑春华和江夏镇看似是绝无关联的两件事,但如果太子胤礽没有利用郑春华将皇十三子胤祥拉下水,又怎么能够胁迫胤祥私放刘八女,又怎么会有后来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行为呢?
所以,郑春华才是血洗江夏镇的直接导火索,也是康熙皇帝对胤祥处以圈禁处罚的官方原因。
如果康熙皇帝真有再度复立太子的打算,而且是在康熙皇帝行将就木的关键时刻,皇四子胤禛只有将活着的郑春华搬出来,将太子胤礽和胤祥之间的所有过往和盘托出,才能将胤礽再次扳倒,除掉阻碍自己继位的最大障碍。
也就是说,郑春华乃系皇四子胤禛手中,用以制约胤礽最后复出机会的有力工具,他需要郑春华活着,最起码在康熙皇帝驾崩之前,自己的皇储位分落实之前,郑春华都必须活着。
3、皇八子胤禩根本无法利用郑春华达到制约胤禛的目的
首先,我们来看下王掞口中所说,皇八子胤禩计划用郑春华扳倒皇四子胤禛的打算,能不能实现?
康熙皇帝一旦知道了郑春华还活着,会怎么样?
郑春华被康熙皇帝下令贬至辛者库后,太子胤礽为了将胤祥绑在自己的大船上,抓住胤祥的把柄,以便于自己操控胤祥,从而要挟胤祥私放刘八女、掌握《百官行述》的目的,而命令胤祥前往辛者库处死郑春华。
但是,胤祥并没有将郑春华处死,而是“不允许她死,让她好好的过完下半辈子”,真的只是因为对郑春华的同情和感情上的认可?
而且,既然明知道胤祥将郑春华带出辛者库,会给自己惹上大祸,皇四子胤禛和邬思道为何没有阻止胤祥的行为?
这说明,邬思道、胤禛已经在如何处理郑春华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让郑春华活着,对“四爷党”的利用价值更大。
原本这个利用价值在于对太子胤礽的制约,毕竟有一个人证存在,才能将胤礽下令处死郑春华的罪名坐实,才能证明胤祥处理郑春华、包括派兵剿灭江夏镇都是“听命所为”的不得已行为。就算康熙皇帝知道了郑春华还活着,也可以在郑春华的证明下,证明“私放郑春华”乃系太子胤礽下令“处死郑春华”以后的变通仁义之举,而并不会受到康熙皇帝的处罚!
也就是说,皇八子胤禩等人并不能利用郑春华达到扳倒胤禛的目的。
既然郑春华活着对于胤禛让如此重要,又为何会默许王掞将其“羞杀”呢?
康熙皇帝病倒以后,“九王夺嫡”事件也到了至关重要的“决战”时刻,就当前的局势来看,在西北手握兵权的皇十四子胤禵乃系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康熙皇帝将自己和皇八子胤禩的官职全部革除,也似乎坐实了胤禵的皇储位置。
心急如焚的皇四子胤禛必须拿出“绝杀计”,才能完成自己并不明确的皇位归属“逆袭”!
这个“绝杀技”,就是将郑春华“羞杀”!
而这个“绝杀技”并不是针对其余皇子势力集团的,而是针对“四爷党”内部成员,针对邬思道的!
皇四子胤禛在王掞“羞杀”郑春华以后,立马带着一箱银两来到了邬思道的住处,对邬思道说道:
“邬先生,虽说你有房杜之才,但胤禛却无世民之命啊!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然后,愣住半刻的邬思道忽然“爽朗大笑”,随后给出了康熙皇帝对皇位传承最后打算的解读。
皇四子胤禛被革去一切差事,闲置在家的消息,邬思道早就知道,为何非得等到胤禛搬着一箱银两去“送”邬思道的时候,邬思道才给出自己对于康熙皇帝帝王心术的解读,才给出康熙皇帝已经确定传位于皇四子胤禛的打算解读?
其实,邬思道并不愿意将自己对康熙皇帝安排的理解,包括康熙皇帝对皇位传承的最终安排,说给皇四子胤禛。马上就要“功成身退”的邬思道明白,一旦皇四子胤禛得知自己被确定为皇储的那一刻,就几乎能判定自己会因为“飞鸟尽、良弓藏”而被清理。
所以,这个时候的邬思道已经打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打算让接下来的皇位传承听天由命了!
但邬思道并没有主动给出康熙皇帝用意解析的反常举动,让皇四子胤禛对邬思道产生了怀疑。胤禛坚信邬思道还有制胜的关键计谋,只是碍于“兔死狗烹”的忌惮而不敢给出罢了!
所以,胤禛才会用“房杜”二人,来威胁邬思道!
“房杜”即为房玄龄、杜如梅。
《旧唐书·尉迟恭传》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时房玄龄、杜如晦皆被高祖斥出秦府,不得复入。太宗令长孙无忌密召之,玄龄等报曰:“有敕不许更事王,今若私谒,必至诛灭,不敢奉命。”太宗大怒,谓敬德曰:“玄龄、如晦岂背我耶?”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且往,观其无来心,可并斩其首持来也。”于是玄龄、如晦著道士服随无忌入。
啥意思?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权的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梅并不打算参与,李世民命尉迟恭带刀相逼,予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命令后,房杜两人才成为了“玄武门之变”的主谋和实际执行者。
皇四子胤禛用这两个人来“送别”邬思道的真正含义,一目了然。
皇十三子胤祥就是当初的尉迟恭,而郑春华,就是皇四子胤禛递到胤祥手中的“那把刀”!
郑春华已经被“羞杀”,按照胤祥对胤禛的了解,他似乎不可能处死郑春华,而只有邬思道给出具体的计谋指点后,郑春华才可能被处死。即使,胤祥不这样理解,胤禛也完全可以进入宗人府,将“羞杀”郑春华的罪责统统推到邬思道身上。
胤祥一旦得知了郑春华死于邬思道之手,邬思道还有活路吗?
邬思道听完皇四子胤禛的“送别辞”后,立马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赶紧给出了最后的指点和对康熙皇帝皇位传承决定的解读。
然后,才有了皇四子胤禛进入宗人府,将“没照顾好”郑春华的责任,一肩承担,再次将邬思道这个“房杜之才”纳入了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计划中。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