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这是和珅在入狱后,自知命不久矣而作下的一首诗,至于他为什么入狱,如果你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一定知道原因。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他所贪污的钱财,甚至比清朝15年的总收入还多。
如果放在现代来说,那就是他一个人的家产,比国家15年产生的总效益还要多。
那时的和珅之所以能无所顾忌的贪污,都是因为有乾隆的庇护,他作为当今圣上身边的大红人,自然是朝中大臣争先贿赂的对象,所以官运亨通,混的是如鱼得水。
即使你不了解历史,但在影视剧中也是可以看到的,乾隆对于和珅是极为宠爱的。
但受乾隆的重视,和珅却并不得嘉庆帝的喜欢,所以在乾隆去世后,没了庇护的和珅才会受到重查重办,最终他也是被判入狱,并被没收了全部的家产。
不过,和珅被没收的家产并没有全部充入国库中,且不到一年就被挥霍殆尽,嘉庆帝究竟是怎么将这笔堪比清朝15年总收入的巨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全部花光了呢?
和珅原本的名字叫钮祜禄·善保,听这个姓氏就应该知道他不是个普通人,《甄嬛传》中雍正接甄嬛回宫时,为了给其一个尊贵的身份,便是给甄嬛赐姓钮祜禄氏。
和珅原本出生于一个富贵的家庭中,但因为父母去世得早,没了长辈撑腰,他在9岁时差点被赶出家门,所幸有老家丁力保,和珅才不至于流落街头。
因为家庭的原因,和珅自小便十分的努力,不仅精通满汉等四种语言,更是熟读了四经五书,最重要的是,他在经商与理财上是个难得的人才。
正因如此,和珅才会受到高官的重视,之后又得皇帝乾隆的青睐。
跟在乾隆身边之后,和珅一路高升,几乎没有任何的阻碍,先是户部侍郎,后是军机大臣,又是得赏一品朝冠,又是被赐紫禁城骑马,那时的和珅官运亨通,仕途一路顺遂。
因为身居要职,又是当今圣上身边的大红人,和珅自然也就成为了下属部门争先想要贿赂的对象。
就像在现代职场,那些和大领导关系好又受重视的中层,总是会受到下属的巴结,当时的和珅就是如此被众星捧月的。
起初的和珅也是以清廉为官的,但久而久之,经受不住诱惑的他也就一步步走入歧途。
清朝历史上的李侍尧案是和珅从清官变成贪官的转折点,那时的他初尝掌握重权,手握重财的滋味,于是心中便萌生了贪念,而此后的野心也是越来越大。
从李侍尧案开始,和珅便利用自身的权利四处敛财,他本就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且大儿子还娶了公主为妻,其他人也自然愿意巴结他。
手中积累了一定的钱财后,和珅便开始经商,他的经济头脑与理财手段是获得过乾隆的认可的,所以开银号或是当铺,自然也是难不倒和珅。
这么一来二去,受贿的钱与经商的钱加在一起,和珅的家底是越来越多,当时清朝的国库尤为空虚,但和珅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此情况下,没有人能约束得了和珅,他甚至还设立了一个议罪银的制度,即是犯了罪的人可以交钱免罚。
此制度一出,清朝的贪污迹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愈发严重,毕竟只要交了钱就能免除罪罚,那每个人都愿意冒险尝试,如果没被发现,那就是赚到了。
但和珅的一手遮天,只存在于乾隆掌权的时期,等到乾隆去世,嘉庆上位时,和珅的好运也就到头了。
因为和珅在乾隆在世时,受皇帝庇护,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他在当时也并没有将嘉庆放在眼中,嘉庆对此始终是心怀记恨,他自然是不会放过和珅的。
所以,等到乾隆离世后,嘉庆即刻便下令查办了和珅,见新皇帝对和珅如此不满,以往与和珅积下仇怨的大臣也都纷纷递上了弹劾的奏折。
在此情况下,和珅根本没有办法脱身,于是他便被嘉庆帝处死并抄了家。
和珅被抄家的财产,在当时也是震惊了整个清王朝,从古玩名画到金银珠宝,和珅为官这些年贪污的财产多达20亿,按照清朝当时的年收入7000万来看,这20亿是15年的总收入。
凭空得到20亿的财产,嘉庆对此自是喜不胜收的,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钱财,不到1年就被花光了,那么这些钱都被用在了哪里了呢?
相信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应该清楚,清王朝当时国库的亏空是巨大的,从宫中的吃穿用度到军队的供给与津贴上的花费,国库已经是入不敷出了,而和珅的这笔钱,在当时正是解了燃眉之急。
一部分用于国库亏空,而这笔钱的另一部分则是用在了赈灾与镇压白莲教上。
嘉庆年间,饥荒还是比较严重的,百姓填不饱肚子,国家自然是要出面的,所以和珅的这些贪污款,有一部分是用作赈灾银给百姓买米买粮了。
而镇压白莲教则是因为当时这个组织发起了大面积的起义,严重影响力国家的安定。
为了稳定民心,为国家除患,嘉庆调集了数十万大军镇压,这也花了不少钱,而支出的费用自然也是从和珅的贪污款中抽取的。
由此,和珅好不容易积攒了几十年的财富,就这样被嘉庆在1年不到的时间里都"挥霍"掉了。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天"
和珅的一生也算是精彩了,但不管怎样,贪污总是不对的,而他最终之所以不得善终,也是因为自己的贪念与野心太大,如果当时他顶住了诱惑,或许也不会是那样一个被抄家处死的结局。
生于现代的我们,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里,都要谨记不要动歪念,否则最终付出的代价,恐怕不是我们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