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山龄喜,无人知晓卢氏悲"。
和宋庆龄相遇时,孙中山就已是一名有妇之夫,但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他毅然决然选择离婚,和精神伴侣喜结连理。时隔百年,当人们还在感慨孙宋二人的旷世恋情时,却忽略了那个惨遭抛弃的原配卢慕贞。
1883年,年少轻狂的孙中山为表和封建迷信斗争到底的决心,一怒之下砸坏了家乡神殿里的雕像,因此引发乡民众怒。
孙父孙母担心次子留在家中继续闹事,便遣他去檀香山投奔长子孙眉。彼时孙眉以经营农业为主,赚得盆满体钵,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孙母精挑细选,相中了香山县的姑娘卢慕贞。卢慕贞出身书香门第,比孙中山小一岁,她的父亲有赴美经商的经历,家境殷实。
婚后不久,孙中山再度返港,继续医学学业。卢慕贞是个传统女子,目不识丁,缠着一双小脚,尤其擅长针线女红和家务琐事。孙中山每每回乡,她都会亲手为他制作鞋衣;平日里孙母的衣裳也多出自她手。
此外,她还为孙家诞育了2女1子,在传宗接代方面功不可没。
孙中山对卢慕贞的感情一直很平淡,二人在成亲前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婚后也基本分居两地,相处时间寥寥无几。然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没有共同话题:一位是新式青年,一位是传统妇女。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本应当如平行线,在包办婚姻的撮合下才有了交集。
孙中山多次领导起义失败,被迫流亡海外,成为一名"在逃犯"。卢慕贞害怕遭受牵连,也早就携带子女前往澳门投奔孙眉。
起初,卢慕贞不肯让步。她表示可以让孙中山纳宋庆龄为妾,并不对他二人感情做过多干涉。孙中山作为新思想的拥护者,自然不能带头违反"一夫一妻"制,纳妾是万万不可取的,除了离婚没有选择。于是他立马起草了一封书信,对卢慕贞苦口婆心一番劝说。
据说,卢慕贞抵日后,同盟会成员都义正言辞反对她俩离婚。但是,卢慕贞却说:
"孙先生为革命奔走,我不识字也不会英文,自然不能陪伴他一生。如果有人愿意照顾他一辈子,我又怎能阻碍呢?"
在场之人都被卢慕贞的深明大义所感动,泣不成声。
离异后,孙、卢二人再未见面,但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孙中山担心卢慕贞余生孤独,曾多次来信劝她改嫁,但卢慕贞总是婉拒。
在回信中,卢慕贞偶尔也问候宋庆龄近况,并和她以"姐妹"相称。长子孙科比宋庆龄年长2岁,卢慕贞时刻提醒他不要僭越,应该尊重宋庆龄。
晚年,她一人独居澳门,和孙科分别两地。她是基督教的信徒,一直从事社会公益等活动,致力于帮扶贫困。1952年,卢慕贞去世,享年86岁,是不可多得的长寿人士。
孙中山早年之所以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多半是卢慕贞在背后默默支撑。他的父母皆由卢慕贞送终,子女也全归她一手抚养长大。只可惜她的一生葬于封建思想,迫不得已才放手,从这段3人感情中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