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清宫剧的人或许会发现,清朝后宫很多妃子手上都会套几个外观精致的小指甲套,看起来颇为好看,但也有很多人感到奇怪,如演员在演清宫嫔妃时,因为指甲套的存在,都会把指甲高高翘起才能办一些事情,在日常的生活里会不会太麻烦了,难道这些指甲套是虚构的吗?
实际上这些指甲套虽然看起来很离谱,却都是历史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在故宫里考古学家酒找到过一个名叫清银鎏金累丝嵌珠石指甲套的珍贵物件,只见上面是银鎏金用了累丝工艺,上面又刻了一个祝寿的寿字,寿字上又镶嵌了珍珠一颗。
这东西存在的意义顾名思义便是为了保护指甲盖不受损坏,在《孝经·开宗明义》中有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大致意思是,身体的一切毛发、皮肤、甚至是污垢都是父母赐下的,不应该随意丢弃,如果随意丢弃就是不孝,其中甚至包括牙齿和指甲,在我国古代的太监在净身后,甚至会把自己的‘宝贝’悬挂起来,等下葬时一同入土,以示孝道。
指甲也会存在一种问题,有留过指甲的女孩子应该知道,在指甲长到一个长度后,非常不利于生活,长久后甚至会发生指甲内卷的情况,既难看,又难受,因此通常情况下我国古代还是会修剪指甲的,不过对于一些女性而言,长指甲却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我国古代的平民百姓因为需要长期的劳作,自然不具备留指甲的先天条件,但是对于那些养尊处优的富太太而言,因为她们不需要劳作,干什么事都有丫鬟下人帮忙,手指便解放了出来,自然有条件留指甲,因此在汉朝开始,女性之间就开始流行长指甲,为了不耽误平常的生活,就算留,也多是留小拇指的指甲。
因此小拇指的指甲就特别长,平时生活时为了保护小拇指上的指甲,这些富太太们便会把小拇指翘起来,这也是兰花指的由来,到了清朝时,虽然清朝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固强行让汉人们打破了自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实行了削发令,但是对于中华文化中留小拇指指甲的习俗却被清宫后妃们传承了下来。
得益于清朝时优秀的手工业技术,这些清朝后妃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留指甲了,而是会在指甲上套一些指甲套来保护指甲,毕竟在日常的生活中,哪怕是保护得再精细,手掌也总有磕磕碰碰的时候,指甲在多次碰撞后就会变得奇丑无比,只能被迫剪掉,可如此一来又会被他人嘲笑。
但是有了指甲套以后,就算是有一些细微的碰撞,也难以伤到指甲的根本,哪怕是冲击比较大,或是年老后,指甲变得黑黄,在指甲套的保护下其他人也看不出来,甚至有些不喜欢留指甲的后妃为了讨皇帝开心,也会故意的戴指甲套,那样虽然没有长指甲,但是在指甲套的掩护下,别人也会下意识的觉得你有长指甲,可以说指甲套对她们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除此之外指甲套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对皇帝而言,有时候碰见一些许久不见的妃子,就算不记得他们的容貌姓名,也能通过指甲套来快速地进行分析,进而猜测对方的来历,对于后妃而言,指甲套也是一种攀比的利器和一种权谋的对比,如皇后可以戴什么指甲套,贵妃可以戴什么品质的指甲套,普通妃子又只能戴什么品质的指甲套。
指甲套最主要的作用则是装饰作用,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搭配方式,指甲套上的珍珠宝石所代表的含义就如同如今的钻戒一般,算一种规格很高的装饰品,无论是清宫后妃还是民间百姓都对这种装饰品爱不释手。
除了这些装饰,身份意义上的附加含义,指甲套还有一层自卫的含义在里面,众所周知清宫里为了皇帝的安全,是不允许携带具有杀伤性的武器的,这时指甲套就承担了一部分自卫的功能,当然不是指用指甲套去刺伤其他人,而是在指甲套里上药,在慈禧太后的陪葬指甲套上就检测出过麻药的成分残留,虽然不一定有效果,但总归是一种心理宽慰。
指甲套放在如今而言只是一种糟粕,现今社会也少有人会喜欢留长指甲,但是指甲套作为一种供给古代顶级女性使用的装饰品却承载了许多古代优质的制作、设计工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甚至已经失传,这些清朝留下的手工艺品也成为了不可复制的文物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