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他的梦想不是当皇帝!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他的梦想不是当皇帝!

想要揣摩一个人的想法,首先得了解这个人。

曾国藩虽然执掌千军万马,但他本身是一个文人,不是愣头愣脑的武将,深谙“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的天道。

如果是一个素人,突然间麾下有了千军万马,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远胜八旗兵,说不定会起造反之心。高收益,低风险,一不小心就能从屁民混成皇帝,稍有野心之人都难以控制这种欲望。

但曾国藩不同,他不会这样做,这与他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有着直接关系。

从他个人的性格来说,曾国藩爱名声,爱面子,胜过权力。当然,这并不是由于他脸皮薄,而是一种志向。

曾国藩发家史有点让人钦佩,一个毫无后台村夫进京赶考,没考上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如此灰头土脸回乡,除了种地教书,毫无出路。于是曾国藩拿着一篇文章,靠着同乡写的介绍信,去投报当世名士穆彰阿,三番两次登门海吹之后,终于将其感动,把曾国藩收归门下,最终混了个毫无前途的七品小书记员。

从这个七品小书记员开始,曾国藩做到了清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十年七迁”,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爱惜自己的羽翼,非常重视修身立德,加强文化素养,而且对周边人非常慷慨友善,所以才有很多名儒愿意提拔他,甚至连道光都对他有些许赞赏。

可以说,曾国藩的恭谦好学的性格是其立身之本。

当然,这并不足以让他丝毫不起反叛之心。

真正让他甘心为臣的关键,是曾国藩在这十年间,受到了真正意义上传统文人最期待的“人格尊重”。

他愚笨,但好学,虽说进京赶考考不上,但当了小官之后,在单位遇到了很多名儒,得到一番指点后开窍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文官内部举行的考试中,道光皇帝主考,曾国藩成绩非常出色,跟他进京赶考的成绩有天壤之别,基本相当于一个普通班倒数第二的选手,突然考了火箭班的正数第二。

就这一件事儿让曾国藩在京城文人眼中的地位直线提升,而且得到了道光赏识,让他出任乡试主考。

主考看似是小官,但这个小官儿在天下文人眼中的分量不一样。

乡试考一省,主考就是全省学子的老师,在传统社会中地位非常高,这不是权力大小能衡量的。文人看重的,跟武将不同。

换句话说,如不是曾国藩中年时有这种名气,曾国藩当不成“圣人”。

到后来升到礼部侍郎,就差当尚书了,为天下学子敬仰,这种荣誉,对文人来说,给个皇帝都不换。

曾国藩在道光时期就享受到了文人的最高荣誉,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性格。文人,是个很奇怪的种类,天子残暴他们要背地儿骂,但让他们造反,还真没这个勇气,因为他们都是受的儒家教育,君臣父子。

另一点原因就在于咸丰皇帝。

道光一死,咸丰登基,曾国藩基本就算凉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曾国藩在下边被晾了一年多。对普通人来说,巴不得图个清闲。但曾国藩不同,他是一个想有作为的人,被咸丰晾了一年多,对他的理想是种打击,换句话说,咸丰的突然出现,阻碍了曾国藩成为他想成为的那种人,大概就类似“孔孟朱程”之流的人。

怎么办呢?

曾国藩选了一个作死的法子,上奏折,批评天子,所谓“文死谏”是也。

上了一本,咸丰觉得曾国藩是个忠臣,只不过太容易小题大做了,没搭理。隔段时间,又上了一本,直指咸丰的一些爱好和人员分配问题,一点面子都不给咸丰留,气的咸丰想弄死他。

之所以没弄死,是因为咸丰人员调动上确实出了问题,派个人带银子去镇压太平天国,结果节节败退,咸丰也很无奈,哪怕对曾国藩恨得牙疼,也拿他无可奈何,毕竟别的大臣连个具体方法都给不出来,还不如曾国藩顶用。

后来索性启用想建功立业的曾国藩,但曾国藩这时候开始端架子了,说自己才华不够、资历不够云云,以此推辞。

有些人推辞,是没能力,有些人推辞,是为了获得更多筹码,曾国藩显然是后者。

所以出去四十多个人搞团练,只有曾国藩能成,因为在初期,曾国藩就为自己抢到了筹码,比如能跟咸丰直接取得单线联系,不用跟各地政府一样,发个奏折还有有层层手续,有事可以直接商量。

这点经历,使得曾国藩毫无反心。

为何呢?

曾国藩是汉臣,清政府祖上有规矩,汉人不能掌兵权,但咸丰没办法,只能让汉人掌权,这样虽是放虎归山,但咸丰给他们脖子上栓了根绳,一直在控制。

曾国藩有兵权,咸丰处有牵制。

在曾国藩起兵的早期,中期,败仗原因几乎只有两点,第一点是作战经验不足,占少数,第二点就是事事都要报告咸丰,贻误战机,所以初期发展并不顺利。

这个过程,看起来是消灭太平天国的过程,实际上是君臣斗智斗勇的过程。在曾国藩与咸丰的书信来往中,可全然看见。

这种君臣对峙的经历,一旦长久,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虽是自己掌兵,但空间都是皇帝给的,要受他的管控。大概相当于新兵与班长的关系,即便新兵以后官衔会更高,但是见着班长依旧如同小鸡崽儿班听话。

曾国藩的性格和经历,并不足以让他起反心。因为曾国藩的追求,不是当皇帝,他只是通过给皇帝打工实现自身的价值,受到天下人的尊重与赞扬,这种结果才是他想要的。

再说一点,曾国藩即便有心造反,他也反不成。

因为他晚年成气候时面对的是慈禧,不是咸丰。

慈禧这个姑娘跟咸丰不一样,咸丰没主心骨,很多事儿都听大臣意见,慈禧不同,这个姑娘权谋术数玩的非常深,她是一个真正懂帝王术的女人,唯一缺点就是不懂治国。

慈禧只是个女人,为何别人都服她?因为慈禧能看透阵营。

朝堂内的就不说了,单说湘军集团。

湘军中有三大派系,湘军、楚军、淮军,对应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慈禧最怕曾国藩,因为曾国藩油盐不进,不爱权,不爱钱,往往看起来没有欲望的人,野心最大。

慈禧的处理方法就是拉拢李鸿章,打压曾国藩,因为李鸿章爱做官,他的梦想就是当大官,汉臣第一,所以李鸿章虽是曾国藩学生,但并不甘心听从曾国藩调遣。

慈禧三十岁的时候就懂的用李鸿章牵制曾国藩,一褒一贬,一罚一赏。

如果曾国藩造反,李鸿章一定不会举旗响应。

再说左宗棠,左宗棠一早就看不上曾国藩,虽然才高八斗,但是有点贱皮子。

朝廷百般看不上他,地方官对他万般羞辱,但他忠君爱国。

当时他愿意出山帮曾国藩,就是因为他看出曾国藩也是这种人,忠国,忠君。否则都不愿意搭理曾国藩,嫌掉价。

左宗棠肯定不会帮曾国藩造反。

后来曾国藩死了以后,慈禧开始拉拢左宗棠,让左宗棠牵制李鸿章,一直到左宗棠死,李鸿章才独大。但此时慈禧已经不担心了,他已经看清了李鸿章这个人,只要有官做,他一定听话。

再有,慈禧这个人很有意思,她懂得用各方势力相互牵制,玩的很精,不但从朝堂玩,还在国际社会玩,一国入侵,他就想着搬另一国救兵,许以重利,让两国掐架,无暇顾及自己。结果西方文化不吃这套,每次都玩脱,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说慈禧是个有才的女人,但只能治家,不能治国。

可想而知,如果曾国藩造反,李鸿章、左宗棠云集响应,慈禧在情急之下会直接引外军增援,最后无非割地当军费而已。但对于慈禧这种只会治家的女人来说,丢一块,总比全丢了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梦想,君臣,咸丰,曾国藩,道光,皇帝,经历,性格,原因,一个人,观点评论,咸丰,慈禧,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梦想,君臣,咸丰,曾国藩,道光,皇帝,经历,性格,原因,一个人,观点评论,咸丰,慈禧,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梦想,君臣,咸丰,曾国藩,道光,皇帝,经历,性格,原因,一个人,观点评论,咸丰,慈禧,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