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开幕,中国进口贸易发展也引发各界关注。11月4日,《2022中国进口发展报告No.5》发布会暨中国进口发展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来自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我国进口贸易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表示,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化,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已经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
“目前,中国进口仍然存在消费品进口占比偏低、进口产品集中度较高、进口依存度较低、进口关税水平较高、进口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魏浩称。
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做好积极扩大进口工作,魏浩建议各级政府应正确认识并加大宣传积极扩大进口的重大意义,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在国际上“讲好中国进口故事”,高度重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战略作用,积极扩大消费品进口规模,高度重视进口安全问题,并成立国家进口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积极扩大进口战略与国家其他重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进口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谈及扩大进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姚枝仲表示,在进口方面要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是进口和经济安全的关系。进口导致的经济安全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进口管理、进口政策不当而产生的常规进口下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国际关系变化等导致的非常规进口下的安全问题。要着重关注、识别系统性安全问题,建立多元稳固的国际经济关系格局。
第二是进口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口可以通过竞争效应、生产率效应、溢出效应等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从而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生产效率提升、居民福利改善等。
第三是进口和贸易强国建设的关系。为了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应进一步重视进口在其中的作用。首先,要提升我国在全球整体和世界各国的进口份额;其次,要多元化进口来源地,积极拓展新的进口来源地市场;最后,要调整进口贸易结构,逐渐由进口高附加值产品替代低附加值产品。
“我们应转变进口观念,这一方面需要肯定进口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思考我国扩大进口的原因和措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完全的自由贸易,关税的征收问题一直存在。就世界经济而言,世界经济繁荣时,自由贸易的理论会占据上风,而在世界经济衰退时,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政策又会成为主流,但从长期来看,贸易保护不利于经济发展。
“像中国这样把扩大进口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我们需要反过来思考贸易保护理论不主张扩大进口的原因。”
桑百川表示,贸易保护可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但是,国际资源自由流动的促进作用更大。当一个国家仍然存在对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闲置时,保护性关税可以作为促进国内充分利用资源的一种手段,因为保护性关税会增加要素的使用成本,这将激励国内企业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进而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生产规模和社会福利水平。如何在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有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聚焦我国进出口贸易领域进行研究,但针对进口贸易的研究成果并不突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李钢指出,目前针对进口贸易的研究仍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不同步。
“当前的主流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出口贸易展开,较少从进口出发,也较少考虑进口与出口的双向互动关系。但是,各国关于进口贸易的政策实践却不胜枚举。”
李钢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扩大进口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都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可从深入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以及实施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等方面进一步扩大进口。为了进一步积极扩大进口,可以继续降低进口关税,充分发挥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对促进进口市场多元化的积极作用等。
会上,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还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进口发展报告No.5》。据了解,《中国进口发展报告》是全国在进口贸易方面发布的首部综合性报告,自2018年我国首次举办进博会以来,报告已经连续发布5年(2018-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