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出名的儒生有很多,他们多出身名门,熟读四书五经,他们总有一套自己待人处事的规矩;亦或品行高洁,远居庙堂,不愿与众人同处一个荷塘。可是历史上也有一部分人,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个名儒的称号,还因为自己的好大喜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更是把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一炬。
说起尹嘉铨,其实他还是一个比较有才华的人的,毕竟他曾经考上举人,又先后在各地为官,更是升上了大理寺卿一职。在做大理寺卿之际,他甚至大胆向乾隆帝请令,让满族贵族子弟读阅汉人子弟的读本,后来更是在原先读本的基础上,编纂了新的课本。这样看来,尹嘉铨似乎是一个胆略相当之人,可就是有些聪明人,自视过高,葬送了性命。
那一年的尹嘉铨已因年龄过高而卸去了官职,返回了老家,恰逢乾隆帝巡游,本以为自己会受到觐见。想要借觐见而威风一把的尹嘉铨,这次却没有了威风的机会。可能是官吏的疏忽,也有可能他本身就没有这个机会,总之,这次威风他是逞不上了。可是,眼看机会就在眼前,如此放弃岂不太过轻易?他当下灵机一动,笔墨一挥,打着自己父亲的名号写下了两份能让自己夺得风头,又彰显孝顺的奏折。只是,想象中的事物总是美好的,现实如同玻璃一般不能承受丝毫的击打。
在家静候儿子呈现奏折的尹嘉铨,没有等到他想象中的荣耀,他等来的,只有被抄家的噩耗。尹嘉铨家中的藏书,算不得儒生之中最多的,但也绝不在少数,仅是清点、查阅就让数人用了半月有余的时间。也是尹嘉铨命里该遭此一劫,作为这次检阅书籍的官吏,英廉秉公执法就不说了,为此还专门找来了熟读经书,在此前参与过查阅禁书的人。日夜的检阅,对英廉来说收获颇丰,对尹嘉铨来说,却是把索命的绳索套在了他的脖子上。在他的藏书中,有一百余出皆有违禁之言辞。如此大兴土木,尹嘉铨到底是在奏折中写了什么,难不成出言辱骂了乾隆帝不成?尹嘉铨自然是没有这个胆量的,只不过前几年的时候,为了“古稀”之称,专门刻了一枚“古稀老人”的印章,可是在尹嘉铨的奏折中,他却自称“古稀老人”,如此一来,触犯了乾隆帝的逆鳞。两份奏折,四个字,如此轻易的,就让人走进了暗无天日的大牢。
上书皇帝,坐实罪名,然后被判处凌迟。尹嘉铨的性命就如此轻易的走向了终点,而他一生的心血,也被尽数销毁。好大喜功的尹嘉铨成于自己的才华,最后也因为自己的骄傲自大,而让自己的才华沦为灰烬。不过,仅是四个字,就让一位老人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这四个字真的可以承受如此惨痛的代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