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那一年号称“不破之城”的天京被攻陷,随着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的轰然倒塌,湘军入城,烧杀抢掠,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自此宣告失败,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曾盛极一时的大规模反清运动,到最后留给历史的,是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再回首,一切已成往事,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却一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曾家湘军,太平天国不会灭亡,也有人说,即使没有曾家湘军,太平天国最后也会是一个悲剧……对于这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特意探究一下,找一找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究竟是曾家湘军,还是他们自身。
倘若时间倒流,回到1837年,那是一切开始的年份。那一年,广东省花县的一个乡村私塾先生在又一次经历了秀才考试失败以后,深受打击,整整四十多天,神智昏迷,卧病不起,就在不少人以为才二十四岁的先生就要英年早逝的时候,先生却恢复了神智,很快病愈,之后的日子里,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先生继续在私塾教书,也继续准备着下一次考试。一转眼就到了1843年,私塾先生再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和前面几次一样,还是名落孙山,这一次,或许是因为经历的打击太多了,所以先生的抗打击能力大大提升,不仅没有一病不起,还有闲情逸致看起了杂书,而那本书叫做《劝世良言》,它改变了这位私塾先生的一生,因为那本书,让私塾先生想起了几年前重病时做的一个梦,梦里“天父”赐予他“天王大道君王”名号,给予他统管天下万国亿万民众的权力。自此,这位私塾先生开启了“拜上帝教”,聚集信徒的人生。话说到这,相信各位都已经知道了,这位私塾先生就是洪秀全,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运动领袖,就是他于1851年1月1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两万人起义,号称“太平军”,两个月后,建国号为“太平天国”,自称为“太平天王”,志在推翻清王朝。
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引起了清王朝的注意,面对前来围剿的清兵,太平军并不畏惧,作战英勇,之后的交战,虽说双方各有胜负,但不可质疑的一点就是,太平天国迅速发展扩大了——经过了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后,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与此同时,太平军决定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后北伐失败,1856年太平军西征和天京突围战斗胜利,自此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可以说,自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到1856年6月,以洪秀全为主领导的太平军,对清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甚至毫不夸张的讲,假以时日,必定可以推翻清政府。可是很遗憾,他们最后没有做到。而他们失败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离不开曾家湘军,离不开一个叫曾国藩的男人,他是洪秀全的克星——在1838年,也就是洪秀全做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梦之后的第二年,曾国藩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经历了前面两次的失败,第三次他迎来了胜利,会试、复试、殿试、朝考,一路过关斩将,中进士,点翰林,自此成为天子门生。他的内心充满喜悦,却不知道命运对他还有何安排,此后大约十年时间,他在官场沉浮,位居二品,成为了礼部侍郎,如果不是后来母亲去世,他不会离开朝廷回老家湖南。而他再度登上历史大舞台,已是洪秀全南京登基派兵西征,武汉再次失守时,这一次朝廷命他带领湘勇出省作战,这一战打了十年,十年后以他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作为结束。
然而,这些只是从表面看起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罢了,事实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归根究柢并不是败给曾家湘军,为什么?
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作为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军事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否则也不会持续时间长达十四年,清廷的攻击是外力,而太平天国是有实力抵抗外力冲击的,如果有一天这股外力能够自外攻内,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问题,使得太平天国抽离掉了抵抗外力冲击的力量,这个时候,哪怕不是曾家湘军,别的军队攻打进来,只要战略得当,就能取得胜利。
那么,有什么具体事例能佐证上述观点吗?有,而且是很俗气的内讧事例——天京事变。
1856年8月至1857年6月,太平天国内部可以说乱成了一锅粥,经历了杨秀清,韦昌辉之死,又经历了石达开负气出走,脱离“天朝”最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灭事情之后,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接着就是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也是从这时候起,太平天国走向衰败,其实说得再简单一点,太平天国运动说到底靠的是人多力量大,可数次内讧,动辄就是数万人被杀,兵力降损是情理之中的,没有了兵力,军事实力下降,军事形势自然会恶化。若非如此,在之后的太平天国防御战之中,明明李秀成等人力挽狂澜了,也明明无论是曾国藩的湘军,还是李鸿章率的淮军都有不敌之时,怎么会最终还会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一个悲剧,而这个悲剧之所以会发生,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内部矛盾,至于曾家湘军,只能说,也算是运气好,熬了十年等到了太平天国内讧之日,乘势追击,才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