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乾隆朝时期这一次集体腐败事件,充分暴露了当时的官场多么黑暗

乾隆朝时期这一次集体腐败事件,充分暴露了当时的官场多么黑暗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经过清初诸位勤政君主的努力,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在我们仔细分析历史与当时一些外国传教士的记载来看,这种所谓的盛世之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这一次的盛世也是中华帝国封建文化在世界上的最后一次闪耀。

曾经记得很早之前在看周星驰版本的《鹿鼎记》时,在康熙扳倒鳌拜之后,曾让韦小白去负责抄鳌拜的家,结果抄出了巨额的财富,但是在记载这些财务之时,竟然让记载的官员只是记载了个零头,剩下的一大部分成了这些官员们中饱私囊的财富。当然这有点夸大历史的成分,当时也仅仅只是被周星驰这种无厘头的戏剧所吸引,觉着这可能是完全超脱于历史的,毕竟当时接受的历史知识水平高告诉我们可是一片盛世,怎么会发生这种不堪的事件。但仔细了解了历史之后发现,历史其实比这个更为恐怖。

关于清朝的官员为什么会贪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俸禄给得是实在太低,根本养活不起那么大一家子的人,所以就促使了这些官员去贪污,毕竟这些官员还是需要生活的。虽然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大力整治过贪污腐败,但最后的结果是贪污腐败仍然是十分常见。尽管雍正即位之后采取了“耗羡归功”的措施,也就是用作官员的养廉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仍然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仍然无法满足官员的贪欲,贪污官员的行为没有禁止,反而愈演愈烈。

而到了乾隆时期,官场风气已经极度恶化,这与乾隆皇帝本人所极力渲染的盛世时大相径庭的。官僚队伍的腐败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官员腐败往往是一种集体行为,官官相护,共同作弊,互不题参,代为辩解,事先通风报信,事后鸣冤翻案,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腐败网络。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就是一个集体腐败的典型。此前在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锦以储备荒粮为名,奏请在甘肃开行“捐监”,号召富人缴纳粮食入仓,国家酬以国子监“监生”学历,相当于买官的行为。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之中,与甘肃府以上官员通同作弊,不收粟而改收“折色”即白银,将其私分,布政王亶望一人即贪污白银三百万两。连年捏造灾情,申报赈灾,将并不存在的“捐粮”渐次开销。乾隆认为这是“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即将勒尔锦、王亶望正法,其余官员先后被处死者数十人。而负责查抄王亶望家财的闽浙总督陈辉祖,却乘机“抽换挪掩”,侵吞财务,事发后亦被处死。

当然这只是当时官场黑暗程度的一个缩影,但是很明显暴露了清朝官僚队伍的问题,这种上下一气的风气以及贪污盛行的状态,使得这外强中干的大清帝国正一步步走入灭亡的边缘,如果要说近代以来的清廷遭受磨难的祸根,在乾隆时期就已经显现,而这些统治者往往会被一时的功绩而蒙蔽双眼,让这些隐疾在自己的子孙后世的受众被“发扬光大”,造成了近代的落后挨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乾隆,事件,时期,清朝,盛世,历史,官场,王亶望,行为,集体,观点评论,周星驰,鳌拜,雍正,清朝,官员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乾隆,事件,时期,清朝,盛世,历史,官场,王亶望,行为,集体,观点评论,周星驰,鳌拜,雍正,清朝,官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乾隆,事件,时期,清朝,盛世,历史,官场,王亶望,行为,集体,观点评论,周星驰,鳌拜,雍正,清朝,官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