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的剧情中,雍正刚登基时,一直忙于政务,很少去后宫走动。
不仅敬事房的公公上演了一出“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戏码,就连太后都出动了,直言劝解道:皇家最要紧的就是开枝散叶。
皇帝束手无措,只能听从太后的吩咐,同意选秀,充盈后宫。
这时太后又提醒道:选新人进宫挺好,但是也不要忘了旧人。
其实,皇帝心里明白得很,说白了,从本质上讲,他就是个寡情的端水大师。
殿选在即,皇后亲自做了一桌子的菜,等着皇帝来。
剪秋姑姑提醒道:皇上已经十多天都没来了,而且华妃那边派人去请皇上了,说不定皇上已经吃上饭了,要是再等,可能就饿着了~
剪秋姑姑的话,虽然说得隐晦,但依旧泄露了很多信息:
皇上向来恩宠华妃,既然华妃派人去请皇上过去用膳,那就有极大的概率,皇上不会来这边儿了。皇后如果执意要等,不仅无果,而且还会饿着自己。
可皇后听了剪秋姑姑的话,却仍旧灰着一张脸说,过几天就是殿选了,皇上今天一定会来。
皇后之所以这么说,无非也是凭借着多年的相处经验。
但皇上一定会来吗?其实她心里也没有底,从皇后那灰白的脸上就能瞧出来,她其实是在赌,赌皇帝对她的情分。
最终,还是皇后赌对了。哪怕知道华妃宫里来人请他了,皇帝依旧拒绝了。
那去哪儿呢?顿了几秒,他吩咐说,去瞧瞧皇后。
贵为皇后,却依然亲自下厨为皇帝做膳食,由此可见,皇后对皇帝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而皇帝呢,也非常体贴皇后,场面话说来就来:如今你贵为皇后,后厨的事儿就让下人去做吧。
看似是体谅皇后做膳食的辛苦,实际上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意思再简单不过,以后这样的事儿就别再做了。
皇后亲自为他做膳食这件事,他没有丝毫的情感触动,说他寡情,一点都不为过。
而皇后的反应却让人印象深刻:臣妾虽为皇后,但也是皇上的妻子,身为人妻,侍奉夫君,怎么会觉得累呢?
在她看来,能为皇帝做膳食,是打心底里非常愿意做的事儿。
不是辛苦,而是享受。
这浓浓的情谊,几句话就让人看得透透的,但隐藏在其中的束手无措却让人觉得她很可悲。
皇帝好不容易来一趟,觉着她做的鸭汤不错,一连喝了3碗,还要再喝的时候,却被皇后制止了。
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她以妻子的身份,以为夫君好的角度出发,说了这番肺腑之言。
可皇帝却从她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了她真正想表达的意思:饮食如此,人亦如此。
明明吃着挺高兴的,可皇帝的表情在说完这句话时,却隐隐地变了。
没过多久,皇帝拂袖而去。表面上看着不动声色,可皇后的话,毕竟是让皇帝不高兴了。
哪怕她再三挽留,皇帝也只是说了一句:朕去瞅瞅华妃。
然后潇洒离去,只留给了皇后一个背影。
一餐饭的时间,吃饭时有多么的兴高采烈,皇帝走时,皇后的表情就有多么的黯然神伤。
真的是说错话惹出来的吗?
其实不然,归根到底,是皇帝寡情,皇后不在他的心尖之上,不爱听她说教而已。
再说,皇帝。明明先前因为大臣的奏请,对华妃有些许的不满。
但一餐饭的时间足够他消化脾气了。
既然在皇后这里待不下去,那就索性去看看华妃,同为后宫的女人,这一碗水他得端平了。
反观华妃,原本以为派人去请,皇上一定会来,没成想心思却落了空。
皇上却去了皇后那里。伺候的人,不敢多言,只小声地劝解道:别生气~
华妃却故作大方地回说:皇后终归是皇后,皇上陪她用顿膳是应该的~
嘴上说得轻松,可拿起的筷子却始终夹不起那盘子里的菜,摔下的筷子赤裸裸地泄露了她不爽的心情:皇帝没来,她不高兴。
在华妃看来,皇上只是基于皇后的身份,所以陪她用顿膳而已,实则却是哥哥年羹尧的锋芒太显,皇上暂时动不了他,而将火气撒到了华妃身上而已。
而对皇帝来说,恩宠华妃,不是因为有爱,而是要依靠年羹尧,稳定朝政,出于利用的目的,能不寡情吗?
无论先前因为皇上没有陪自己用膳有多么的不高兴,等到皇上真正来看自己时,华妃却好似忘了先前的不快,只是陷入在皇上终于来了的喜悦心情中。
皇帝也怪会收买人心的:以后不要在门口等朕了,秋凉了,容易得风寒。
如此体几的话,到了华妃的耳朵里,除了高兴还是高兴,只以为皇上就是宠她,别无其他。
殊不知,在皇上的眼里,她只是牵制年羹尧的一颗棋子罢了,何其可悲~
时隔多年再看《甄嬛传》,皇帝端水大师的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寡情背后,皇后和华妃却是整个后宫里,最有权势也最可悲的2个女人。
我是木梓娱,关注我,我们一起看好剧,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