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3年,雍正登基为帝,连夜召见有从龙之功的谋士邬思道,想处理掉他,邬思道先发制人,只用三句话就躲过一劫。
作为雍正的幕僚,雍正登基,他本就是顶大的功臣,对于新帝的召见,邬思道的内心毫不意外。
但是他也明白,这次召见,绝对不是论功行赏,而是一场真真正正的鸿门宴,雍正,对他起了杀心。
这也正常,换做任何一个皇帝,拥有邬思道这样出色的幕僚,在事成之后,都会想要除之而后快吧,这并非是皇帝的心狠手辣,而是邬思道的能力,成就了他,也给他带来了危险。
雍正和邬思道之间的故事,开始于考场。
邬思道自小饱读诗书,聪慧过人,到了参加科举的时候,尽管他博学多才,却依然屡试不中,这源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想要高中,除了拥有卓绝的学识以外,还要有点“舍得”。
面对这种不公平,邬思道大闹考场,也因此被人打断了腿,自此残疾。
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偶然间得知了邬思道的事情,起了惜才之心,便留下他作为自己的幕僚。
邬思道的确能力过人,为雍正尽心尽力出谋划策。雍正曾不听邬思道的劝阻,满怀信心地接下了向大臣讨债的苦差,结果却不尽人意,反而被百官们各种挤兑。
最后只得求助于邬思道,邬思道耐心的给雍正分析了情况,并给出他处理的方案,在邬思道的帮助下,雍正完美的解决了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和赞赏。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邬思道能力实在是过于出众,善于揣摩人心,谋略过人。
雍正为取得皇位做了许多事情,而每一桩事邬思道都有参与其中,知道的一清二楚,一些不能被外界知道的秘密都掌握在邬思道手中,再加上邬思道的聪慧,到了老奸巨猾的地步,雍正对他忌惮不已。
登基当晚,雍正就心事重重地召见了邬思道。聪慧如邬思道,又怎能不清楚新帝召见自己的真实意图?
一进大殿,刚行过礼,邬思道就先发制人,开口说道:“皇上,您不用再对臣论功行赏了,臣年事已高,更何况又身有残疾,若立于朝堂,恐后辈们会心有不服,老臣也觉得有损朝廷颜面啊!”
这第一句话,就让雍正忐忑的心安定了一些,百官是朝廷的脸面,他向雍正表明,自己这样的残败之躯,是无法立足于朝堂的,更不会在朝堂上掀起什么风浪。
“而且臣年龄大了,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臣之前的那些小计谋,已经不适合您的治世之道咯!”
这第二句话,则是在说,自己年龄大了,处理朝臣之间的阴谋诡计,自己早已有心无力,到了雍正大展宏图的时候了。
“更何况,老臣追随您那么久,现如今大事已成,老臣心事已定,想要归隐山林,享享清福了,但是臣允诺,如果您需要老臣,必定随时回来。”
这第三句话,既表明了自己愿意退隐,又给自己和雍正留了后路,如果雍正遇到麻烦,自己还是会出山帮忙。
话至此,雍正基本就已经放下了对邬思道的戒心,邬思道还主动做了雍正心腹大臣田文镜的师爷,这一举动相当于是把自己放在雍正眼皮子下面监视着,更是让雍正彻底消除了对他的忌惮。
邬思道面对着皇帝的“鸿门宴”,依靠他的情商和智慧,保全自己,急流勇退,一步步卸掉新帝的防备,华丽转身,安享晚年,真可谓是智者中的智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