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权宦李莲英:8岁入宫,位高权重谨言慎行,慈禧去世百天主动辞官

权宦李莲英:8岁入宫,位高权重谨言慎行,慈禧去世百天主动辞官

说起太监这一职业,可谓是历史悠久,每个朝代都有知名度很高的太监。

在影视剧中,不论是姜文演的《大太监李莲英》,还是《大宅门》中张艺谋所诠释的李莲英,无不彰显出李莲英在朝堂上的权力地位,不仅手握朝权,更深得皇帝、太后爱怜,风光无限。

可是真实照片里的李莲英,虽面貌丑陋,满脸疙瘩,却浑身散发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让我们一起透过外表,走进李莲英的真实内心。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祖籍山东,据其墓志铭记载,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八岁就入了宫。

古代思想老旧,更是注重男丁,小小年纪就做太监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犯重罪逃避刑罚、无奈入宫、自愿入宫。

而太监多出身于贫苦之家,身在社会底层。他们急切寻求出路改变命运,只能赌一把,无奈走上一条不归路。

李莲英是十六岁,才被调到慈禧太后身边侍奉的,之前的大红人安德海恃宠而骄,碰触朝权,卷入权力斗争,最终自食其果,被凌迟处死。

安德海之死让李莲英吸取前车之鉴,十分清楚自己的位置,也明白宦官干涉朝政的后果。可是为什么后世对李莲英的印象却是清朝第一权臣呢?

李莲英因为慈禧太后的宠爱成为了清王朝唯一的二品宦官,地位很高,说他是清朝第一权臣或许有些名不副实,毕竟清朝时期的权臣也着实不少。但若是说李莲英是清朝第一"权宦",便十分贴切了。

唯一一次风光时刻,是在光绪十二年,慈禧派他与醇亲王奕譞视察北洋水军一事,奕譞作为海军的最高统帅,地位可见一斑,李莲英却与他同起同坐,如此"宦官监军"的场面引起大臣热议,但李莲英本身并没有逾越之举,所以也相安无事。

李莲英不是历史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宦官,虽然品级高,却没有实权,不会干涉政事决策,反而恪守本分。

李莲英的墓志铭上面铭刻着这样一句话,"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李莲英地处高位,实则却是一个十分谨小慎微的人。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李莲英作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贴身太监,不得不懂得审时度势,拿捏好自己的一言一行。

权力是位置,更是距离,和中心越近,辐射的效果也就越好。皇权至高无上,而身处皇帝身边的太监无疑是皇权的延伸,他们依附于皇帝给予自己的权力。

有的人就会迷失在这无限的权力中。明朝太监最负盛名,权势遮天,无疑是借助于皇权。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都懒得去处理琐碎的公文、奏折,于是就让太监代替皇上执笔,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是慈禧太后与前朝的皇帝不同,她善于玩弄权术,也十分忌惮太过张狂之人。也因此赐名"莲英",就是教导李莲英,在皇宫这种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杀身之祸的地方,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谨慎。

所以李莲英唯有本分的为慈禧做事。

慈禧太后不是一般的人物,如果不真正的从心底里信任李莲英,就不会把他作为心腹。李莲英是真心对待慈禧太后,忠心耿耿。

当初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往外出逃时,马车差点掉在山沟里,李莲英硬是拿着肩膀扛起来了,慈禧最后平安无事,他却受了重伤。这样的举动能不让李莲英深受感动吗?

李莲英为了让慈禧高兴,想方设法地找寻新鲜玩意儿。

慈禧喜欢听京剧,有次武生泰斗杨小楼进宫唱戏,博得了慈禧欢心。杨小楼便趁机求慈禧太后赐字给他,慈禧正在兴头上,就答应了他。

于是拿起毛笔挥墨写下了一个福气的福字。杨小楼接过来一看却傻眼了,原来是慈禧一着急多写了一撇,成了错字。众人也不敢说话,万一哪里说不对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李莲英这时却站出来解围:杨小楼,老佛爷赐你这字你可不敢领,老佛爷写的福比别人都多那么一点。

这话一语双关,既替杨小楼解了围,又把错字的事情巧妙化解,聪明机智,令人不得不称赞连连。

李莲英升官后并没有摆出大太监的架子,而是恩威并施,对于下属从不莫名发火,遇到事情都会冷静沉重处理。他手底下的宫女太监也都心甘情愿地去维护他。

所以说,要想得人心,就得拿出自己的真心去与人交往,如果自己也不愿以真面目示人,那么也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亲近。

在这凶险的宫中,只有"事上以敬时,事下以宽",才是长久之道,也是得人心的处世之道。

在慈禧去世之后,李莲英在李莲英为慈禧守孝100天之后,便辞去了太监大总管的职务。

其实李莲英退出皇宫,其实有点明哲保身的意思——毕竟李莲英当年是慈禧的心腹,如果继续在皇宫里,难免会惹事上身。

李莲英没了慈禧,也就像浮萍一样没了依靠,退出权力的中心便是最好的归宿。

李莲英,这个起初名不见经传的穷困小人物,却最终能够站在慈禧太后身边。他一生历经艰险与磨难,慎言慎行。他看似权力很大,实际却也是被朝廷的斗争的棋子,成为慈禧斗争朝权的工具和挡箭牌。

因此,客观的说来,李莲英并不是像他外表所看那样恶贯满盈,也并没有众多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那样嚣张跋扈,权倾朝野。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的、客观的去看待,我们只能说李莲英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虽得宠,却也知进退。

他之所以直到现在都被人记住,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无论是他的处事待人,还是他与人相处之道,都值得现在或者即将要步入职场的人们去思考和借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慈禧,权力,清朝,地位,皇帝,宦官,李莲英,杨小楼,皇宫,岁入,观点评论,慈禧,李莲英,杨小楼,太监,慈禧太后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慈禧,权力,清朝,地位,皇帝,宦官,李莲英,杨小楼,皇宫,岁入,观点评论,慈禧,李莲英,杨小楼,太监,慈禧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慈禧,权力,清朝,地位,皇帝,宦官,李莲英,杨小楼,皇宫,岁入,观点评论,慈禧,李莲英,杨小楼,太监,慈禧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