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期,统治者们拥有九五之尊的地位,他们的衣、食、住、行大都十分的奢华。除去少数励精图治的皇帝之外,统治者们往往会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不断地盘剥、压榨百姓们。
就比如清朝末期的统治者们,就因为自己的享乐、昏庸而导致国力大减,丧权辱国。
正因为统治阶级的大肆盘剥和压榨,所以百姓们的生活过得相当的清苦,相当的贫困。
等到统治者压榨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百姓们因不堪其重压,有时候会举兵反抗。
秦朝陈胜、吴广起义、宋朝的水泊梁山起义,清朝太平天国起义都是典型代表事例。
在起义抗争的关键阶段,核心领导人物李秀成竟然向“敌人”投诚了。
在投降后,李秀成曾经向绞杀太平天国的负责人曾国藩,提出了一个绝佳的计策。不过,曾国藩对此并不买账。
在曾国藩得知李秀成向自己献出的计策之后,相当的生气,他让手下将李秀成直接斩首。其中必定是有啥蹊跷,一起来看看。
李秀成的家境贫苦,出生寒微,他之所以成为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与时代和自身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李秀成这个名字,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赐给李秀成的,得到了洪秀全的赏识。
李秀成在太平天国的地位是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刚开始加入太平天国的时候,就是一个无名之辈。随着太平天国政局和战事的变化,李秀成渐渐地担任过太平天国军队中的一些官职。
起步阶段,李秀成干的职位只是专门负责基层人员的,渐渐地李秀成的才华逐渐展露出来,而自己的官职越来越大,职责也越来越大。
后来,太平天国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翼王石达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竟然选择离开太平天国这个大集团,还带走了10万精兵。
石达开的离开,又变相地给了李秀成一个机会。一时间,太平天国陷入了一片慌乱,在这关键的时刻,李秀成等人站了出来,扛起了太平天国的大旗。
在他的带领下,太平天国集团中弥漫的颓势立即就扭转了,他们带领着太平天国的军队攻克了一座又一座城池。
因为功绩卓越,功劳甚高,李秀成也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忠王”。
一个人想要成功最为重要的是要自己有真本事,除此之外,机遇也相当的重要。
在太平天国兴起之后,势头逐渐变大,到了中期的时候,太平天国兵强马壮。这样的情况让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们心惊肉跳,统治阶级选派曾国藩,让其全权负责剿灭太平天国。
但是太平天国发展速度极快,而且人数众多,想要短时间内迅速剿灭,谈何容易。就算是奇才曾国藩,面对这样得势的太平天国集团,也不由得犯了难。
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曾国藩不断地变换战术,却不得剿灭,只得与太平天国打起了持久战。不过,因为太平天国中缺乏指导性人才,将领们居心叵测,所以,很快便走上了下坡路。
而曾国藩明确地察觉到了这样的变化,毕竟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打了太多年交道了,他对对手实力的变化非常敏锐。他一步步指挥清军,不断瓦解着太平天国的军事实力。
后来,因为太平天国军事实力下降等诸多因素,太平天国中的军队数量也在一直下降。
而李秀成这位忠王,也因掩护集团其他人物的撤退而被清兵抓捕,李秀成当时已做好赴死准备。
在监狱中,这位“忠王”,完完全全地展露出了自己的气节。
他不仅不怕死亡,而且还在狱中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数万字的自述,这让惜才的曾国藩看了很是欣赏。
英雄惺惺相惜,曾国藩爱才之心已起,所以就产生了将李秀成收为己用的心思。
曾国藩动用手下能说会道之人,前往关押李秀成的监狱劝说。其实曾国藩本来对劝降李秀成不抱有太大希望,只是派人去试一试。
但是没曾想,李秀成还真被劝降成功了。
李秀成的突然归降,让曾国藩大喜。与此同时,李秀成还在狱中写下了一则计谋,声明是用于帮助曾国藩绞杀太平军队所用的。
就当曾国藩洋洋得意欣赏李秀成献上来的计谋时,突然怒发冲冠,命令手下的人将李秀成立即斩首。
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怎么刚刚还是好端端的降将,又要被突然斩首呢?
原来,李秀成在这则计谋中表示,愿意带领着自己的旧部,来光复汉人江山。
这句话一出,就将代表满清贵族统治阶级的曾国藩给惹怒了,曾国藩这才突然生气。
大家都清楚,清朝统治阶级,是满人,而满人就是少数民族。
当时因为满人的统治的原因,导致满汉之分、满汉争端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而李秀成竟然还明写着光复汉人的江山。
这简直就是明摆着在挑衅曾国藩,可能刘秀成是无意之间所写的,也可能是曾国藩多心了。不过,因为这几个字的存在,竟然将刚刚表示投降的李秀成送葬。
其实这件事也给了我们自身一个其启示,在生活工作中,不论是说话办事,都要小心谨慎。多想想、多考虑一下总是没坏处的,祸从口出的情况说的就是李秀成这样的事情。
话说回来,自从清朝统治阶级入关后,满清统治者与汉族人的矛盾就一直不断。这种矛盾焦点在朝堂之上最为显著,满族人或者王宫贵胄,往往会一致排挤那些汉人。
而康熙小时候的帝师魏承谟,就被满清第一武将鳌拜多次针对。像这样的事例,在满清统治时期,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是这样,在他们眼里,其他人的一言一行只要与自己政见不合,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统治者的心性与普通人不同,他们有他们的考虑。